摘要:水是生命线,更是幸福源。 在喀什这片干旱的土地上,水承载着生存的希望与发展的梦想。70年风雨兼程,70载治水兴邦!从塔里木河生态复苏到叶尔羌河绿洲绵延,从坎儿井焕新到智能灌区纵横,喀什以水为笔,彻底改写了“旱涝急转、水贵如油”的历史,绘就了一幅水利惠民、水润民
水是生命线,更是幸福源。 在喀什这片干旱的土地上,水承载着生存的希望与发展的梦想。70年风雨兼程,70载治水兴邦!从塔里木河生态复苏到叶尔羌河绿洲绵延,从坎儿井焕新到智能灌区纵横,喀什以水为笔,彻底改写了“旱涝急转、水贵如油”的历史,绘就了一幅水利惠民、水润民生的壮美画卷,铸就了区域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坚实“生命线”。
喀什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年均降水量仅6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水资源短缺曾是勒紧发展咽喉的“死结”。上世纪50年代,喀什百废待兴,各族群众仍沿用千年的土渠、涝坝灌溉,“春旱秋涝”“广种薄收”是常态。
数十年间,喀什数万建设者顶烈日、战风沙,用铁锹和箩筐筑起一条条标准化灌溉渠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喀什地区以喀什噶尔河和叶尔羌河两大流域为基础,充分利用流域内盖孜河、库山河、依格孜牙河、恰克玛克河、提孜那甫河、乌鲁克河等不同河流的水资源禀赋条件,以流域控制性水库为主要节点,逐步构建起“两河主干担纲、多支互联织目、百库调蓄系结”的水网总体布局。
“十四五”以来,全地区累计完成水利投资超110亿元,年均投资增量超10亿元,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发挥了防洪保安全、供水打基础、灌溉促生产、引水改生态的巨大作用。
盛夏的喀什,水利事业如同这个季节一样生机勃勃。在叶城县台斯水库工程建设现场,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忙碌的身影往来穿梭、井然有序。“现场施工围绕导截流这一中心全面展开,联合推进进水口闸井、导流洞放水洞衬砌、消力池、左右副坝灌浆、主河床防渗墙及灌浆施工两条线,正在按照预定计划稳步推进。”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台斯水库是乌鲁克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为Ⅲ等中型工程,是一座具有灌溉、兼顾防洪、人畜供水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缓解流域灌区灌溉缺水问题,减少流域洪水灾害、保障人民财产安全,保障叶城县乌夏巴什镇、宗朗乡人畜饮水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喀什水利正从“工程水利”向“智慧水利”跨越。在叶尔羌河灌区,智能闸口、墒情监测仪、无人机巡渠等新技术的应用,让灌溉用水管理实现了“精准滴灌”。
2021年以来,喀什地区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累计在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2个大型灌区和巴楚县胜利及恰瓦克、泽普县佰什干等6个中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项目508项,新增干、支、斗三级防渗渠6000余公里。完成伽师县、巴楚县等5个县市标准化灌区创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56,累计改善灌溉面积达411.57万亩,节水体系日趋完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
农业是“用水大户”,实施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实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转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开关”。“十四五”以来,喀什地区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492.08万亩,建设大中小型灌区中干支斗渠计量设施12532处,完成投资2.81亿元,地表水一级取水口计量设施实现全覆盖,井灌区“井电双控”计量设施安装率达100%。
截至目前,全地区已有9个县市开展水权水量交易,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已全面建成并发挥作用。各县市均严格按照批复的农业水价征收水费,达到了以2015年为成本年的完全成本价,执行了分类水价、分档水价和终端水价,完成了二轮承包地初始水权的确权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节水有奖、超用加价”的良性机制,有效保障了全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
小小一滴水,折射大民生,饮水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这要在以前,这么甘甜的水是想都不敢想!”伽师县居仁镇安伽社区居民麦尔但江·塞麦提看着自家水龙头哗啦啦流出来的自来水,感慨万千。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总投资17.49亿元,拥有809万m³的沉砂池、日处理能力8.5万方的总水厂和一座调度中心,覆盖了全县300多个行政村(社区)等地,惠及47.5万人,是群众认可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喀什地区修水库、延管网、促入户、强管理,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投入16.83亿元,实施城乡供水工程49项,供水入户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8%,集中供水率达到99.8%。巴楚县、伽师县、喀什市、泽普县已先后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运行管护体系已全面建立,广大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从找水喝到有水喝,从水量够到水安全,从涝坝水到自来水的跨越是喀什地区数以百万计农村群众的深切期盼。如今,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淌,映照着他们的笑脸。“饮水难”到“清泉入户”,是喀什举全地区之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生动答卷。
沙漠侵蚀土地,四季风沙不停,一度曾是喀什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个县市真实的写照。多年来,喀什地区坚持“以水定地、量水而行”,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环境治理。
在巴楚县,草方格如棋盘般铺展,沙生植物顽强生长,绿色屏障阻碍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前移;在麦盖提县,成片的沙枣树下管网纵横,曾经的流动沙丘已被牢牢锁住;在公路沿线、沙漠边缘、村庄周围,一棵棵希望之树承载着水和人的和谐相处。昔日戈壁无边,如今绿洲处处……
变水害为水利,是从古至今兴水治水的重要任务。喀什地区围绕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等,建堤防、筑护岸,加快完善流域减灾防洪工程体系,持续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全地区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一般河段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群众在河畔漫步、在长廊休憩,安全感与幸福感触手可及。
8月1日,随着下闸蓄水指令的发出,红海水库应急泄水闸闸门缓缓闭合,新疆巴楚县红海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式进入下闸蓄水阶段。这座承载着37.12万亩耕地灌溉使命的中型平原水库,历经1年多的紧张施工,以全新面貌投入使用。
喀什地区完成伽师县西克尔水库、疏勒县马场水库等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各流域部门共同完成22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仅2024年就完成克孜河、库山河、盖孜河、乌鲁克河等4条河流上13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有效提升了水库和水闸调蓄及防洪保障能力,确保了周边城镇、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0载春华秋实,一渠清水润民生。从土渠到智能灌区,从涝坝到自来水,从沙漠到绿洲,喀什水利的变迁,是喀什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缩影,更是党和国家关心边疆、惠泽民生的生动写照。
让每一滴水都流淌出幸福的味道,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引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来自【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