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圈里一半在哭,一半在骂,只有丁太升跳出来说:“没夺冠,对她才是天大的好事。”乍一听像哗众取宠,仔细一琢磨,这回毒舌老王还真说到点子上了。
作者|西柚
——写在前面——
昨晚《歌手2025》总决赛一锤定音,陈楚生高票封王,单依纯屈居第三。
朋友圈里一半在哭,一半在骂,只有丁太升跳出来说:“没夺冠,对她才是天大的好事。”乍一听像哗众取宠,仔细一琢磨,这回毒舌老王还真说到点子上了。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单依纯到底输在了哪儿,又赢在了哪儿,以及接下来她该怎么把“遗憾”变现成“王炸”。
从第一期开始,单依纯就被盖章“天选之女”:芒果台御用编曲常石磊全程护航,选曲一路绿灯,热搜买到飞起。
决赛前豆瓣小组已经开帖三千层,预测她“内定歌王”。结果呢?剧本杀变反杀,陈楚生靠着一首写给父亲的《获奖之作》逆袭。
我刷了一晚上实时弹幕,风向肉眼可见地柔软了——“原来不是保送啊”“妹妹没拿第一我居然松了口气”。
你看,人性就是这么奇妙:对横空出世的“天才”会嫉妒,对稍稍受挫的“天才”就母爱泛滥。一场失利,直接把潜在的黑粉转化成亲妈粉,血赚。
说回舞台。总决赛单依纯选了常石磊亲手操刀的《有趣》,现场技术拉满:哨音、转音、气声连环炸,弹幕齐刷“国家队来了”。可播完半小时,QQ音乐评论前排却是:“好听,但记不住。”
丁太升嘴毒,却毒到根上:编曲太满,旋律太绕,最重要的——“听不到单依纯自己的音色”。常石磊的个人标签太重,重到把歌手的灵魂盖住了。
西柚补一句:早在《中国好声音》时期,单依纯唱《永不失联的爱》就能一开口让人起鸡皮疙瘩,那是未经雕饰的、带着毛边儿的真实。如今她被“打磨”得过于精致,反而像一颗被抛光过度的钻石,光芒刺眼却少了温度。
华语乐坛有个魔咒:少年封神,成年塌房。邓紫棋20岁飙《存在》,26岁被全网黑“皮裤裁缝”;华晨宇27岁封“华语乐坛永远的神”,30岁被嘲“跳大神”。
单依纯才23岁,嗓子是老天爷赏饭吃,但创作人格尚在襁褓。如果现在就被推上王座,下一步怎么走?继续唱OST?接广告歌?在“技术天花板”标签里卷到30岁,然后被下一波更年轻的diva拍在沙滩上?
西柚私以为,这次第三是一记温柔的刹车:让资本看到“她还没到收割期”,也让单依纯自己意识到“我还需要生长空间”。比起一顶镶满流量宝石的皇冠,一张允许试错、允许不完美的通行证更珍贵。
1. 离常石磊远一点,不是绝交,是分床睡
常老师是宝藏制作人,可再好的厨师也不能天天给你做满汉全席。下次试试和乐队现场碰撞,或者自己抱把吉他写demo,哪怕跑调,至少是自己跑调。
2. 把“技术”收一收,把“人味”放出来
去听陈粒《易燃易爆炸》、听裘德《浓缩蓝鲸》,他们技术不差,但最打动人的是那股“我就这样你爱咋咋地”的劲儿。单依纯可以试着翻唱一首《爱情买卖》,用最干净的声音唱最俗的词,也许能解锁隐藏款自己。
3. 把失败写进歌里
这次没夺冠,心里有没有一点点失落?有就写下来。李宗盛28岁写《鬼迷心窍》,陈奕迅30岁写《浮夸》,伟大的作品往往诞生于“我不够好”的裂缝。单依纯如果能把23岁的遗憾写成24岁的主打歌,那才是真的“因祸得福”。
昨晚比赛结束后,单依纯发了条微博:“有趣继续,美好继续。”配图是一张后台自拍,笑得牙花子都出来了。西柚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突然觉得:或许她早就想明白了——歌王是别人的,音乐才是自己的。
丁太升说:“今日之憾,成就明日之幸。”翻译成人话就是:别急,好戏在后头。
而我们这些听歌的人,也别急着把小姑娘架上神坛。让她摔跤,让她试错,让她在深夜的排练室抠着和弦骂脏话。等她30岁,带着一张自己全权操刀的专辑杀回来,那时候再补一句:“歌王?姐早就不稀罕了。”
来源:西柚不爱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