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炭地下气化是将煤炭在原位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煤的热解以及煤与氧气、水蒸气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作为新一代化学采煤技术,煤炭地下气化集建井、采煤、转化工艺于一体,是对传统物理采煤技术的重要补充,实现了地下无人生产,避免了煤炭开采、运输环节
煤炭地下气化是将煤炭在原位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煤的热解以及煤与氧气、水蒸气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作为新一代化学采煤技术,煤炭地下气化集建井、采煤、转化工艺于一体,是对传统物理采煤技术的重要补充,实现了地下无人生产,避免了煤炭开采、运输环节带来的粉尘污染和井下事故。气化后的灰渣等留在地下,减少了地表固体废弃物堆积带来的环境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表沉降。该技术也适用于难采煤层、低品位煤层,特别是深部煤层的原位开采与转化,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能带动煤炭、电力、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发展[1-3]。与地面气化工艺相比,煤炭地下气化生产井管柱服役于高温、高压、H2S、H2、CO2、Cl-等复杂苛刻腐蚀环境[4],管柱面临腐蚀和开裂风险[5]。目前,国内关于煤炭地下气化的研究,尤其是管柱选材鲜有报道[6],国际上可借鉴的经验也较少,有必要对煤炭地下气化用管材开展腐蚀规律试验,评价不同管材在粗煤气井底环境的适用性。
针对粗煤气的高温、高压、H2S、H2、CO2、Cl-等复杂工况环境,普通碳钢和低合金钢材料的耐蚀性差,腐蚀和开裂风险较高。相较于普通碳钢和低合金钢,13Cr钢在含CO2或H2S等腐蚀性介质的苛刻环境中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近些年来广泛用作油气井套管材料[7-9]。超级13Cr(S13Cr)钢相较于13Cr钢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和耐应力腐蚀(开裂)性能[10],在CO2和H2S含量更高的高压高温油气井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目前在顺北油气田、塔河油田、胜利油田的应用效果良好。相较于常规的油气井,粗煤气井底环境中氢气质量分数超过30%,管柱面临高温氢损伤、H2、H2S、CO2腐蚀,需要针对煤炭地下气化工况特点开展13Cr和S13Cr钢的适应性研究。
试验材料为13Cr和S13Cr钢,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粗煤气井底工况条件,开展腐蚀模拟试验和应力腐蚀试验,评价13Cr和S13Cr钢在粗煤气井底环境中的适用性。模拟试验总压10 MPa,氢气压力3 MPa、CO2分压3.29 MPa、H2S分压1.8 kPa。试验溶液为模拟冷却水溶液,pH为7.9,离子含量如表1所示。试验温度550 ℃,试验周期为720 h。
表 1 试验溶液的离子含量
Table 1. Ion content of test solution
离子Na++K+Ca2+Mg2+Cl-pH质量浓度/(mg·L-1)3 102111554 2691 390857.9腐蚀模拟试验用挂片试样尺寸为50 mm×13 mm×3 mm;应力腐蚀模拟试验用试样为四点弯曲试样,尺寸为70 mm×10 mm×3 mm,如图1所示。每组试验设计3个平行试样。试样表面用砂纸(400~600号)逐级打磨至表面光滑且无明显划痕或凹坑,试样经清洗、除油后冷风吹干待用。
图 1 挂片试样和四点弯试样的宏观形貌
Figure 1. Macro-morphology of hanging specimen (a) and four point bending specimen (b)
对腐蚀挂片试样进行尺寸测量和称量,四点弯试样施加90%屈服强度的应力。首先将试验溶液倒入高温高压釜内,分别放入两种挂片试样和四点弯试样。密封高温高压釜后,高纯N2除氧3 h,按上述试验工况条件,分别开展H2、CO2、H2S和水溶液共存的高温高压模拟试验,研究模拟环境对13Cr和S13Cr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由图2可见:经过应力腐蚀试验后,两种试样表面均未发现裂纹。
图 2 四点弯试样经应力腐蚀试验后的表面宏观形貌
Figure 2. Macro-morphology on the surface of four point bending specimens after stress corrosion testing
为观察微观裂纹,在四点弯试样受力面取样。试样镶嵌后用砂纸逐级(至2000号)打磨并抛光,经去离子水冲洗、酒精脱水、冷风吹干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试样截面裂纹情况,由图3可见:13Cr和S13Cr试样内部均未观察到微观裂纹。
图 3 四点弯试样经应力腐蚀试验后的表面微观形貌
Figure 3. Surface microstructure of four point bending specimens after stress corrosion testing
用100 mL硝酸溶液(密度为1.42 g/mL)和900 mL蒸馏水配制酸洗液。将腐蚀模拟试验后的试样全浸入酸洗液中,在25 ℃超声清洗20 min,去除表面腐蚀产物。试样经去离子水清洗、酒精脱水、冷风吹干后称量并观察表面腐蚀形貌,采用Nikon Eclipse LV150N型金相显微镜测量表面蚀坑深度。
由图4可见:经过腐蚀模拟试验后,两种试样表面均有腐蚀产物膜生成,表面无气泡、腐蚀产物膜脱落等不良现象。酸洗去除表面腐蚀产物膜后,可见试样表面失去金属光泽,有腐蚀发生。
图 4 试样经腐蚀模拟试验后的表面形貌
Figure 4. Surface morphology of samples with (a, c) and without (b, d) corrosion products after corrosion simulation test
试样的均匀腐蚀速率和局部腐蚀速率计算方法参照RP0775-2005 Preparation,Installation,Analysis,and Interpretation of Corrosion Coupons in Oilfield Operations标准,13Cr和S13Cr试样在550 ℃粗煤气环境中的平均腐蚀速率和局部腐蚀速率见图5。可以看出,13Cr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和局部腐蚀速率均高于S13Cr钢。根据NACE 0775标准中的腐蚀等级评价标准,13Cr钢的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均属于高度腐蚀,S13Cr钢的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均属于中度腐蚀。
图 5 试样的腐蚀速率
Figure 5. Corrosion rates of samples
由图6可见:经过腐蚀模拟试验后,与S13Cr试样相比,13Cr试样的表面腐蚀产物更多,两组试样表面腐蚀产物均较完整。由图7可见:两种试样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O、Cr和Fe,S13Cr试样表面腐蚀产物的Cr元素含量高于13Cr,说明S13Cr试样表面生成物中钝化膜所占比例更多。
图 6 试样经腐蚀模拟试验后的表面微观形貌
Figure 6. Surface micro-morphology of samples after corrosion simulation test
图 7 试样经腐蚀模拟试验后的表面腐蚀产物能谱分析结果
Figure 7. EDS analysis results of surface corrosion products of samples after corrosion simulation test
由图8可见:13Cr试样的腐蚀产物中Cr元素主要集中分布在腐蚀产物内层(厚度为1~2 μm),外层为Fe的氧化物;S13Cr试样的腐蚀产物中Cr元素分布于整个腐蚀产物厚度方向上,腐蚀产物也分为内外两层,腐蚀产物内层几乎不含O元素,主要为Fe、Cr的腐蚀产物[11],外层主要是由Cr、O、Fe等元素组成的钝化膜。
图 8 试样经腐蚀模拟试验后的截面能谱分析结果
Figure 8. Sectional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of samples after corrosion simulation test
相较于普通碳钢,13Cr和S13Cr钢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这是因为试样中的Cr元素含量较高,在腐蚀性环境中,试样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Cr2O3钝化膜,隔离试样基体与外部腐蚀环境,从而抑制腐蚀。采用酸洗液清洗试样后,由图9可见:13Cr试样表面不连续,有大小不一的局部腐蚀,S13Cr试样表面较为均一。此外,酸洗后,13Cr试样表面不连续处Fe元素含量增加,Cr和O元素含量减少,这是由于钝化膜脱落;S13Cr试样表面未见明显的钝化膜脱落,试样表面Fe、Cr、O元素分布均匀。在相同腐蚀环境中,相较于13Cr试样,S13Cr试样表面钝化膜性能更稳定,所以其耐蚀性更好。
图 9 试样经腐蚀模拟试验后的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酸洗后)
Figure 9. Surface morphology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samples after corrosion simulation test (after pickling)
传统13Cr油套管中的Cr元素含量高,在单一的CO2腐蚀环境中具有很好的耐蚀性。但在H2S、CO2、Cl-共存环境中,不能形成稳定的Cr2O3膜。而S13Cr油套管降低了C含量,添加Mo、Ni等合金元素,提高了材料的耐蚀性。研究表明[12],加入1%~3%(质量分数,下同)Mo能使S13Cr钢在CO2环境中形成的钝态膜更加稳定,而在H2S和CO2共存环境中则会形成硫化物,并富集在钢材表层,H2S很难通过该层到达下层的Cr2O3膜,这增强了材料的抗点蚀能力及其在H2S环境中的抗应力腐蚀能力。Ni元素主要富集在腐蚀产物膜与基体间的内界面,富Ni层通过填充钝化膜及基体材料界面的孔隙,限制腐蚀物质通过,在高温下有效抑制了腐蚀[12]。添加4%~5%Ni,可形成完全马氏体组织,控制有害δ-铁素体的形成[13]。
另一方面,在高温含氢环境中,材料会发生高温氢蚀,主要表现为钢中的碳和氢反应生成甲烷,靠近表面位置形成甲烷鼓泡,破坏Cr2O3钝化膜的完整性,S13Cr中Mo元素可以抑制生成甲烷的压力,提高材料的抗氢蚀能力[14]。
碳钢和合金钢在高温氢气环境中会出现脱碳情况,为明确13Cr和S13Cr试样在模拟高含氢气粗煤气工况下是否会发生脱碳,避免后续应用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分别观察两种试样外表面的组织变化情况。由图10可知,13Cr试样中心和表面位置均为回火索氏体组织,S13Cr试样中心和边缘位置均为马氏体组织,两种试样均未发生明显脱碳。
图 10 试样经腐蚀模拟试验后的截面微观组织
Figure 10. Microstructure of cross-section of samples after corrosion simulation test
(1)在模拟试验环境中,13Cr和S13Cr试样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均较低,试样表面和内部均未观察到宏观裂纹和微观裂纹;
(2)在模拟试验环境中,13Cr试样的均匀腐蚀速率为0.133 mm/a,局部腐蚀速率为0.349 mm/a,根据NACE RP0775标准,为高度腐蚀;S13Cr试样的均匀腐蚀速率为0.044 mm/a,局部腐蚀速率为0.191 mm/a,根据标准为中度腐蚀。S13Cr试样腐蚀速率低于13Cr试样的主要原因是与13Cr不锈钢相比,S13Cr不锈钢降低了碳含量,添加了Ni、Mo等合金元素,是具有超级马氏体组织的不锈钢,因此其耐蚀性明显强于13Cr不锈钢;
(3)在模拟试验环境中,13Cr和S13Cr试样表面均未发现高温脱碳等不良情况。
来源:kk是2个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