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秋前,赤水河两岸的晨雾里,正飘来阵阵高粱的甜香。那层层叠叠的红缨子,像无数支燃烧的火炬,在坡地间起伏成浪,酝酿着属于黔北大地的丰收喜悦。8月4日,这场酝酿已久的喜悦终于在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绽放——“丰收敬粮农 质量承千秋”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
立秋前,赤水河两岸的晨雾里,正飘来阵阵高粱的甜香。那层层叠叠的红缨子,像无数支燃烧的火炬,在坡地间起伏成浪,酝酿着属于黔北大地的丰收喜悦。8月4日,这场酝酿已久的喜悦终于在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绽放——“丰收敬粮农 质量承千秋”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在此掀开了丰收的序幕。
两千余名嘉宾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有农业专家的专业目光,有满脸沧桑却难掩笑意的粮农代表,有与茅台共成长的供应商、经销商,也有茅台员工与媒体记者……他们共同站在这片红高粱簇拥的土地上,见证一场属于耕耘者的盛会,感受一份穿越四季的深情。
自2024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首次以特色文化IP的身份走进公众视野,茅台便以最本真的方式,向天地馈赠鞠躬,向农耕文明致敬。而今,当这一活动升级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不仅是规模的拓展、规格的提升,更是茅台以赤诚之心向父老乡亲捧出的敬意,是“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企业价值观的生动注脚——这份敬意,藏在每一粒饱满的高粱里,藏在每一次弯腰的耕耘中。
仓廪实而礼节盛:归仓古礼里的天地情怀
“仓盈庚亿,年岁有息。赤水含章,红粱献瑞。谨以丰年,钟鼓笙箫,敬启归仓”。酉时的阳光为茅坡村镀上金边,微风吹过,万亩红缨子高粱轻轻摇曳,仿佛在应和着这穿越千年的礼乐颂词。
茅台酒酿造技艺传承人王刚与粮农代表王宗龙手持柏枝绕仓缓行,青烟袅袅升起,完成“澄境驱秽”的熏仓古礼。这缕青烟里,藏着“仓洁纳嘉,福泽万年”的朴素祈愿,是先民对“仓廪实”的永恒向往。随后,敖正清等三位粱农代表以醇厚茅台酒敬天,酒液入樽的轻响,似在感念“天赐玉露润粱魂”的慷慨;陈玉彬等三人端上热气腾腾的红高粱汤圆祭地,软糯的香甜里,是对“地孕佳禾藏岁月”的感恩;彭朝及三位农人将沉甸甸的高粱穗插入祭坛瓮罐,饱满的颗粒碰撞出声响,那是“薪火相传,泽被千秋”的承诺。
《茅台红缨子高粱赋》的吟诵声在田野间回荡,三位粮农代表捧着装满高粱的升斗,沿着石阶缓缓走向仓顶。当红色的高粱粒倾泻而下,落入仓中的瞬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诗句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丰收实感。王刚与王宗龙共同合上仓盖,那一刻,快门声与欢呼声交织,红缨子高粱的丰收时刻被永远定格。正如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所言:“红缨子高粱的丰收,预示着茅台的酿酒原料有了坚实保障。”
古礼的庄重尚未散去,一旁的“红缨市集”已洋溢起烟火气。“耕·赞丰歌”展区里,老农的犁耙与书法家的笔墨相遇,农耕技艺与书法文化碰撞出奇妙火花;田间live舞台的歌声里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红·脉溯源”展区的生长图谱以及实景模型生动再现了高粱从育种、播种到灌浆、收获的全过程;旁边的高粱美食集散发着诱人香气,丰收舞的鼓点与欢笑融为一体。“匠·承玖章”展区中,嘉宾们争相参与知识问答,在互动中读懂茅台精神里的责任与坚守。“共·合时蕴”展区则像一扇窗,茅台旗下子公司的品牌故事与非遗技艺在此展演,让游客在趣味体验中触摸茅台的时代脉搏。
从一粒高粱破土而出的倔强,到一杯美酒酝酿时光的醇厚,茅台始终在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路径,用行动守护文化传承的根脉。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大品牌 大担当”的承诺,每一缕酒香都飘散着赋能地方、绿色发展的动能。
科技铸魂守初心:一粒种子里的品质密码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中国农民丰收节承载的,不仅是对农耕文明的回望,更是对亿万农民辛勤付出的礼赞。茅台,从赤水河畔的酿酒作坊走到今天,早已深深扎根于中华农耕文明的沃土——一杯美酒的诞生,始于一粒种子的品质,成于一颗匠心的坚守。在茅台人的心中,红缨子高粱有个更亲切的名字:“红粮。”
“一粒红粮,是这片土地收获的希望;一粒红粮,是这方产业创造的价值;一粒红粮,是茅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的话语里,藏着对红粮最深厚的情感。这份情感,是对粮农汗水的感恩,更是对每一粒种子的敬畏——因为深知,没有优质的红粮,就没有醇厚的茅台。
为了守护这份“源头的品质”,2022年,茅台正式启动“种子计划”,以红缨子公司为主体进军种业。近三年来,超1200万元的科研投入源源不断流向实验室与田间地头,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中国农科院等顶尖机构的合作,让分子育种等前沿技术在红高粱地里生根发芽。1项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的攻坚,“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的荣誉,见证着茅台在种业领域的深耕。如今,红缨子高粱已成功入选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典型开发案例,通过全国首批种子认证,正式纳入国家种业体系。
此次丰收季活动的焦点时刻,属于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的发布。活动现场,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庆文等嘉宾上台共同启动这一新品种,为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茅台集团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介绍:相较于红缨子“1019”第一代高粱种、红缨子“1619”第五代高粱种,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实现了三大革命性突破——生育期大幅缩短至118天;株高显著降低至210.10厘米,更矮壮的身姿让抗倒伏能力大幅提升,完美适配机械化收割,为解决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难题提供了“种业方案”;更令人振奋的是,在优化结构的同时,亩产逆势提升至399.6公斤,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9.00%,单宁含量降至1.37%——这组数字背后,是更优质的酿酒原料,是更高的种植收益,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
未来,随着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的广泛推广,茅台将以科技为支点,撬动产业振兴的杠杆:既推动农业现代化升级,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科技红利,也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让“品质承千秋”的承诺在时光里愈发醇厚。
反哺乡土显担当:一杯美酒里的万家幸福
一粒红缨子,从破土到入仓,从发酵到成酒,不仅酿出了茅台的万千风味,更酿就了千万农户的幸福生活。
“茅台根在农业、生产在工业、销售在服务业,但始终坚持反哺农业。” 张德芹的话道出初心:茅台生长在大山,注定有“山”一样的担当和责任。
一组组数据,记录着这份担当的重量: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落地生根,累计推广种植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100亿元以上。在贵州本土,茅台有机高粱基地如一张绿色大网,覆盖仁怀、习水、金沙、播州和汇川等5县(市、区),100万亩有机认证面积里,常年种植着60余万亩红高粱。
更温暖的守护,藏在对粮农的细致扶持里。截至目前,茅台已累计投入超18亿元,全方位为粮农护航:种子、有机肥等物资免费供应,降低种植成本;生物制剂、绿肥种子、政策性农业保险等资金持续投入。农户收购保护价从2002年的2元/公斤,一路提升至如今的11.2元/公斤,远超市场价——这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茅台为粮农撑起的“保障网”:免费物资是“减负伞”,定价收购是“定心丸”,保险兜底是“护身符”,每年带动20余万农户在红高粱地里种出好日子。
丰收的荣光,永远属于那些弯腰耕耘的人。活动现场,当“匠心粱农”“红缨之星”的荣誉勋章捧在粮农胸前,粗糙的手掌与闪亮的勋章相映,那是最动人的画面。徐付生、冯弟进、母应国、王宗龙等16人获颁2025年度“匠心粱农”,王满获颁2025年度“红缨之星”,他们的故事里,有与红高粱相伴的岁月,有带动乡邻致富的担当。来自仁怀市喜头镇的王满说得实在:“是茅台集团的订单保底,不愁销路,让我有自信放开手脚带着大家干。”
夜幕降临,丰收晚会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舞丰年・鼓乐山河》融合苗岭歌笙与安顺地戏,鼓点如惊雷滚过田野,舞姿似稻浪翻涌;《曲韵流沙》《穗浪梯田》等节目里,茅台踩曲、下沙的古老技艺在舞台上重现,让这片高粱地变成了生动的文化秀场。这些充满黔北气息的表演,既是地域魅力的展示,更是茅台对粮农深深的敬意,对乡土浓浓的反哺之情。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丰收庆典。它是“顺天敬人、明理厚德”企业价值观的鲜活演绎——敬天,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敬人,是对耕耘者的尊崇。它是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的深情对话——古老的归仓礼与前沿的育种科技相遇,传统的种植经验与标准化的产业模式交融。
从一粒种子到万亩红粮,从一杯美酒到万家幸福,茅台以红缨子高粱为纽带,将土地的馈赠转化为文化的传承、生态的守护与匠心的延续。在赤水河畔,这场关于丰收、关于感恩、关于担当的交响,正奏响一曲天地人和的永恒乐章,余音袅袅,绵延不绝。
记者:于涛 编辑:曹梦佳 校对:李莉
来源:热点情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