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的天空被浓烟染成铁灰色。鬼子的坦克碾碎了中华门的青砖,50万市民和9万守军被困在城内。15岁的新兵王二柱攥着生锈的步枪,他的棉袄还带着家乡河南的泥土味,却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感受阳光的温度。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的天空被浓烟染成铁灰色。鬼子的坦克碾碎了中华门的青砖,50万市民和9万守军被困在城内。15岁的新兵王二柱攥着生锈的步枪,他的棉袄还带着家乡河南的泥土味,却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感受阳光的温度。
日军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中山门张贴"良民证"告示。但转头就把排队领证的百姓赶到江边,用机枪扫射。66岁的张老汉亲眼看见儿子被刺刀挑开肚子,肠子流出来时还在喊"爹快跑"。那一天,秦淮河的水变成了血红色,漂满了尸体。
草鞋峡的屠场是人间地狱。教导总队士兵唐广普被鬼子用铁丝穿着手腕,押到江边。四天没水喝,只能喝壕沟里的小便。12月18日深夜,日军用白布撕成布条,把5万多人反绑成串。唐广普听见鬼子军官喊"送你们去江心岛",却看见江堤上架着12挺机枪。枪响时,他被尸体压在最下面,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右肩被打穿,血腥味呛得他几乎窒息。等鬼子走后,他从尸堆里爬出来,踩着尸体跑了一夜,天亮时才发现脚上的草鞋早已被血浸透。
国际安全区成了最后的避难所。德国人拉贝把自家院子变成难民营,每天要和鬼子周旋几十次。有次三个鬼子翻墙进来,要强奸躲在草垛里的母女。拉贝抄起铁锹冲上去,用德语大骂:"这里是德国人的地盘!"鬼子看见他臂章上的纳粹标志,骂骂咧咧地走了。但更多时候,安全区根本不安全。魏特琳女士在金陵女大保护了上万妇女,却亲眼看见鬼子把12岁的女孩拖走。她在日记里写道:"今天,世上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找到。"
最残忍的是鬼子的"杀人比赛"。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两个少尉,用军刀砍杀中国人,看谁先杀满100个。《东京日日新闻》还登了他们举着带血军刀的照片,标题是"超纪录的百人斩"。战后审判时,野田毅还笑着说:"这只是战争游戏。"
87年过去了,幸存者仅剩32人。98岁的夏淑琴还记得,1937年12月13日,鬼子冲进她家,父亲被砍头,母亲和两个姐姐被强奸后刺死。她和4岁的妹妹躲在床底,身上沾满亲人的血。如今她每年都去纪念馆,对着照片说:"爹娘,日本人还没道歉呢。"
每年12月13日,南京城都会响起凄厉的警报。这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对和平的誓言。30万同胞的鲜血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要受欺。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937年的中国,但那段历史永远刻在民族的记忆里。正如拉贝在日记最后写的:"这些罪行必须被记录,否则人类将再次陷入疯狂。"
文献来源:
1. 澎湃新闻《30万!勿忘,勿忘!》(2024年12月13日)
2. 网易新闻《大屠杀中,草鞋峡遇难同胞总数57400余人,幸存者这样回忆》(2017年12月13日)
3. 人民网《染血的"绿洲":南京大屠杀中的"难民区"》(2014年12月15日)
4. 新华网《南京大屠杀铁案不容篡改》(2015年8月19日)
5. 《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
6. 《南京大屠杀史稿》(江苏人民出版社)
来源:穿越时空的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