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问答(89)老子用哪三个比喻阐述“无”的妙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6 11:27 1

摘要:董延喜: 在第十一章,老子用三个比喻,来阐述“无”的妙用,论证“有”与“无”的关系。 老子打的第一个比方是“三十辐共一毂”,古代大木车的车毂,中心是一个圆孔,由中心圆孔向外,共有三十根辐条链接到车毂上,外包一个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大车轮。这种大车轮虽然每一个部件

董延喜: 在第十一章,老子用三个比喻,来阐述“无”的妙用,论证“有”与“无”的关系。 老子打的第一个比方是“三十辐共一毂”,古代大木车的车毂,中心是一个圆孔,由中心圆孔向外,共有三十根辐条链接到车毂上,外包一个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大车轮。这种大车轮虽然每一个部件都在起作用,但是支持所有部件共同用力的关键,却在中心的小圆孔。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是“无”,所以这个车轮子才可以转起来,才能实现运载东西的功用。

老子打的第二个比方,是“埏埴以为器”。“埏”是一个动词,和土的意思。“埴”是一个名词,一种黏土。“埏埴”就是糅合黏土。造做陶器,必须把泥土作成一个外壳,使它中间空空如也。陶器的作用在哪里呢?就在于中间空的部分。只有中间是空的,才能形成装载东西的用途。

老子打的第三个比方,是“凿户牖以为室”。盖一所房子,四边砌成墙,上面盖了顶,开了窗户开了门,人才可以居住。这房子的真正作用在哪里?就在于中间是空的,才有了居住的用途。(摘自董延喜著《道德经传家版》)

【作者简介】董延喜,资深媒体人,道学传播者。新闻从业五十七年,发表作品万余篇,有三篇被选入大学教材;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老子文化的通俗化解读和接地气传播;创办《中国道学论坛》等道网传媒,拥有会员粉丝超百万;创作《道德经传家版》,成为深受百姓欢迎的大众读本;研发“生活道学”系列讲座,被列为国家图书馆公开课;为国内外作了大量道文化产业创意策划,使得一大批道文化景观得以恢复重建;在全国各地讲授老子文化800余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来源:仙乡悟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