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金学是中国农业大学帮扶镇康的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是李佳源高二时的化学老师,如今,李佳源也如愿被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专业录取。“得知被录取的那一瞬间,真的很激动,就迫不及待地把好消息告诉了张老师。”李佳源开心地说道。2025年,在全县78名被985、2
“哈喽,佳源,恭喜!”“老师好”
“变成学弟了,我在中国农大等你!”
这个温馨的对话场面来自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一中毕业生李佳源和远在北京的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张金学的微信聊天记录。
张金学是中国农业大学帮扶镇康的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是李佳源高二时的化学老师,如今,李佳源也如愿被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专业录取。“得知被录取的那一瞬间,真的很激动,就迫不及待地把好消息告诉了张老师。”李佳源开心地说道。2025年,在全县78名被985、211名校录取名单中,5名毕业生还同时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
“很高兴能够看到镇康一中今年的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尤其是有好几个考来农大的学生,真的非常开心!希望他们未来都好好努力,勤奋学习,祝愿镇康一中越来越好!”从陌生到熟悉,电话那头,把镇康当成了又一个“家”的张金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镇康开启了跨越十二载的教育接力,从此,县校山海相望,携手并进。截至目前,已有71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先后赴镇康开展教学工作。这群平均年龄23岁的年轻人,用3000多个日夜的坚守,在滇西南边境线上书写了教育扶贫的青春答卷。
思想决定成败。在镇康县一中,研支团在深耕学科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组织理想信念教育、师生互动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等各类“第二课堂”活动。面向新生开展励志讲座,面向高三学生开展备考与报考讲座,通过分享人生经历、求学故事、职业规划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合理规划人生。
“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励志故事,给我们讲祖国大江南北的故事,让我们见识更广,心里有了一些方向。”李佳源回忆起当时和支教团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那时起,他就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要考到中国农业大学去。
研支团还注重素质教育,推动建立了镇康一中学生社团建设发展机制,打造了国旗护卫队、学生会、广播台、文学社、舞龙舞狮队、舞蹈队、街舞社等特色社团,开设AI赋能科普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广播站有广播活动、主持任务、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能在活动中锻炼自己、 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里。”担任校园广播站播音员的初一年级学生方罗若溪开心地说道,她还在心里默默谋划着如何提升自己,争取初二年级能“升职”。
镇康,寓意为“镇守边关,幸福安康”,从小在祖国边境线长大的孩子,浓浓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植入血脉里。“每次升国旗唱国歌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认真,这给了我们很大触动。”第24届研支团团长陈子彦说道, 为此,2023年,研支团组建了镇康一中国旗护卫队,志愿者们精心指导国旗护卫队训练,确保每周一及各类大型活动中的升旗仪式顺利进行,让学生们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持续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研支团还先后2次组织了天安门国旗走边疆活动,将学校获赠的天安门国旗带到边疆,带到一中校园。“如此神圣的使命交给我们,那一刻我的内心别提多激动了。”担任第一届国旗护卫队升旗手的林强,今年也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了。“当时支教老师天天给我们站军姿,锻炼我们的毅力。”刚进入高中时排名第222名的李林强,以618分的成绩为高中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想在国旗护卫队的成长历程,依然神情激动,这一段经历,点燃了他为美好未来努力奋斗的决心。
点点星火汇聚成光,十二载春华秋实,中国农业大学用“教育扶贫”的金钥匙,打开了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之门。镇康教育在“小县也能办好教育”决心中不断破题,有了中国农业大学帮扶加持,教育教学水平、质量逐年攀升。
一年支教行,一生戍边情。7月29日,第27届研支团的7名成员又到达了镇康,将接续为边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青春动能。镇康县走出的大学生们也即将像蒲公英一样飞向四方,他们带走故乡的风,却铭记风的飞向。终将带回时代的雨,润边陲,耀边关。
来 源 | 人民日报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