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赵教授指出,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半夜频繁醒来绝非简单的睡眠问题,而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报。尤其当这种情况反复出现时,我们不能仅仅归因于压力或者年龄增长,而应该警惕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明明睡得正香,却在半夜2、3点突然醒来,怎么也睡不着了。
特别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情况更为普遍。按理说,这个时间段正是人体深度睡眠的黄金时期,却被无情打断,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健康警讯?
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赵教授指出,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半夜频繁醒来绝非简单的睡眠问题,而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报。尤其当这种情况反复出现时,我们不能仅仅归因于压力或者年龄增长,而应该警惕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7亿,而其中约4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这一数字令人震惊,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患者并未意识到这种睡眠异常与高血压并发症之间的紧密关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年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在深夜2-3点醒来,常常与以下三种并发症密切相关: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三者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心头大患"。当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形成。夜间2-3点恰恰是人体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的时段,血管本应舒张放松,但对于冠心病患者,受损的冠状动脉无法正常舒张,反而可能出现痉挛。
一位65岁的张先生,高血压病史15年,近半年来常在凌晨2点左右醒来,伴有轻微胸闷。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失眠,直到有一次症状加重才就医检查,结果发现已经发展为冠心病。医生告诉他,这种半夜醒来的现象,正是心脏在"求救"。
中国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3倍。而其中有夜间觉醒症状的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更是普通高血压患者的1.8倍。这一数据警示我们不能忽视这种看似普通的睡眠问题。
心力衰竭是第二个需要警惕的并发症。当心脏长期在高压环境中工作,心肌细胞逐渐肥大,心室壁增厚,心脏泵血功能逐渐下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院士团队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在夜间平卧时,静脉回流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在凌晨2-3点出现呼吸困难、憋闷感,从而导致突然惊醒。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患者错误地认为这只是普通的睡眠问题,随意服用安眠药,不仅掩盖了症状,还延误了治疗时机。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版)数据,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约1300万,而高血压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第三个不容忽视的并发症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一问题与高血压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睡眠中心研究显示,约60%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
当患者入睡后,上气道肌肉松弛,导致呼吸道阻塞,出现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后,血氧饱和度下降,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交感神经被激活,引起血压突然升高,从而导致患者惊醒。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深夜2-3点,患者往往自己并不知情,只感觉莫名其妙地醒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王主任提醒,如果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明显的打鼾、白天嗜睡等症状,且常在半夜惊醒,应高度怀疑睡眠呼吸暂停的可能。
为何这三种并发症都集中在凌晨2-3点表现出来?这与人体的生物钟和血压昼夜节律密切相关。正常人的血压在夜间会下降10-20%,医学上称为"血压昼夜节律"。但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上述三种并发症的患者,这种节律往往被打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张教授解释,健康人在凌晨2-3点是血压最低点,但对于节律紊乱的高血压患者,这个时间段反而可能出现"晨峰现象",血压突然升高,触发各种症状。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高血压联盟2024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有超过40%存在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而这部分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普通高血压患者高出约50%。
除了以上三大并发症,半夜频繁醒来还可能与肾功能异常有关。高血压长期损伤肾脏,肾功能下降后,夜间尿液浓缩能力减弱,导致患者频繁起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研究表明,夜尿增多是肾功能下降的早期信号之一。
作为高血压患者,如何应对这种半夜频繁醒来的情况?要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李教授建议,高血压患者最好在晚上10点前入睡,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
合理控制晚餐饮食。晚餐宜清淡,控制盐分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晚餐更应严格限盐。
第三,睡前环境调整很重要。保持卧室安静、温度适宜(18-22℃为宜),避免强光刺激。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环境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夜间觉醒的概率达40%。
第四,科学监测血压变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建议,高血压患者应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特别关注晚间和清晨的血压值,及时发现血压波动异常。
第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对于有夜间觉醒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应考虑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和睡眠监测,早期发现潜在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或睡眠呼吸暂停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周教授的随访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在及时发现并针对性处理夜间觉醒问题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可降低约30%。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需要强调的是,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血压控制达标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基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明确指出,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更严格控制。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高血压并发症的防控已取得显著成效。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近五年来,我国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已下降约15%。
这一可喜变化告诉我们,高血压虽然严重,但通过科学管理,完全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捕捉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包括那些看似普通的夜间觉醒。
当我们躺在床上,被半夜的钟声惊醒时,不妨多想一步:这是单纯的睡眠问题,还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健康警报?及时觉察,积极应对,才能真正守护我们的心脑健康。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文志,张海澄.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与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3):218-225.
[2]李卫,陈伟伟.中国高血压流行特点与防控策略[J].中国循环杂志,2024,39(1):12-18.
[3]周北凡,胡大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45-52.
[4]赵冬,刘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难治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30(7):623-629.
[5]张智慧,刘志红.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临床意义[J].中华内科学杂志,2023,62(5):336-341.
来源:王医生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