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金乡县国际蒜都中心,网红“黑哥”正在直播带货金谷贡米等农副产品。“这是我们邀请的网络达人,希望我们的金谷小米能进一步扩展网上销售渠道,打响自己的品牌。”金乡县马庙镇孟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金乡县孟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凡周说。
近日,在金乡县国际蒜都中心,网红“黑哥”正在直播带货金谷贡米等农副产品。“这是我们邀请的网络达人,希望我们的金谷小米能进一步扩展网上销售渠道,打响自己的品牌。”金乡县马庙镇孟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金乡县孟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凡周说。
金乡小米又称金谷,近年来,金乡县凭借金谷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以党建引领、品牌升级、产业延链、融合发展的思路,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型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期,山东金乡小米种植系统被评为省级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金谷丰收。(资料图)
“贡品御米”底蕴深
白马坡上育“金”珍
谷子(小米)种植在我国有超过一万年的历史,其中原产于金乡县马庙镇的金谷,是中华“四大名小米”之一。金谷具有色泽金黄、质黏,味悬而不浮、油而不腻的特点,而且能多次凝结米油层,俗称“能挑七层皮”,被称为金乡“三大怪”之一。
关于金谷,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康熙皇帝下江南时,路过马庙境内一村庄,已是半夜三更,村民几乎都关门睡觉了,只有庄东头的一户农家还亮着灯。骑着白马的康熙帝就命随从叫开了那户人家的门,热情好客的农家就让康熙皇帝入住在家里,女主人还为他熬了一碗小米粥。康熙帝吃后,称是人间美味,从此金谷成为贡品御米,为皇家享用。金谷米的产地也因康熙皇帝当时骑着一匹白马而被命名为白马坡。
1985年,金乡金谷被编入《山东农业名产》,同年选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为济宁市的八大特产之一。金乡县马庙镇在1996年也被原农业部命名为“金谷之乡”。2010年,“马庙金谷”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7年,“马庙金谷”又以其特殊的品质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和“山东老字号”殊荣。
如今,马庙镇形成了以马庙村、大程楼村、孟庄村等村庄为中心的金谷种植核心区,带动全镇种植金谷1万亩,全县金谷种植面积约2万亩。
“谷子生长耐贫瘠,一般不需要大肥、大水,而且金乡的谷子大都是接蒜茬,可以‘一肥两用’,也就是大蒜种植施肥后,到种谷子时基本不用施肥,顶多补充点磷肥就行,减少了谷子种植成本。”金乡县农业农村局农作物技术推广科高级农艺师张为勇说。
据介绍,马庙金谷优良品质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是分不开的。
马庙村白马坡一带的土壤为沙性土,属于脱潮土(脱离了涝、碱威胁高度熟化的一种潮土),土层深厚,质地肥沃,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而且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较为适宜谷子生长和发育。“最早的金谷就是产自白马坡一带,就这一片的小米最好喝,其他地方的虽然也不错,但喝着总感觉差点事儿。”马庙金谷协会副会长程新元说。
老品种焕新生
破题“散乱短”促升级
“马庙金谷”是金乡县马庙一带传统谷子品种群体的总称,传统老品种为“齐头占金谷”和“菠菜根金谷”。“老品种口感好、产量低,像‘齐头占’的亩产也就三四百斤,整体出米率80%左右;新品种产量高,亩产有七八百斤,但口感不如老品种,出米率低一些。”金乡县圣丰谷源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丰谷源)总经理程东亚说。近几年,通过提纯复壮等技术手段,传统老品种谷子的产量慢慢上来了,亩产到了500多斤。
虽然传统金谷的产量慢慢提了上来,但就金谷产业而言,当地长期面临着品牌杂、种植散、链条短等问题。在金谷主产区马庙镇,有谷子品种近20个,品种相对较杂乱,有优有劣;当地金谷种植大多比较分散,而且以散户和小户种植为主,规模优势不突出;同时,产业链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初加工环节,产业收益环节少。
“针对品牌杂问题,我们发动管区、村对全镇种植面积、品种进行详细摸底,筛选推广产量高、质量优、口感好的品种;同时,由镇政府或金谷协会,授权使用‘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标牌,非本地谷米不得使用‘马庙金谷’等标牌。”马庙镇党委副书记王承洲说。为解决“种植散”难题,通过引导大户种植、小田变大田等方式,突出规模化和集约化种植优势;通过加强育种研发、产品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电商销售等方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
马庙镇孟铺村就完成了金谷种植“小田变大田”的转变,规模化和集约化优势凸显。“我们通过流转、托管、置换三种模式,把全村2700亩土地统一规划成了一定的面积种植基本方,开展‘三同、三分’的运作机制,实现了同一农产品在同一区域种植,并配套整村的全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动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去年我们村集体收入突破了40万元。”马庙镇孟铺村党支部书记孟凡周说。
“现在得益于规模化种植模式,谷子种植和收获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而且大范围使用了种子包衣等技术,药肥和人工的使用都很少,真正实现了绿色现代化种植。”张为勇说。下一步,得和科研机构合作搞育种,从种子源头上把金谷的口感、品质、产量等性状稳步提升上来,让金谷品牌的腰杆挺得更直。
产业链条深延展
“金谷小镇”绘蓝图
经过近几十年的规模化发展,金乡金谷产业逐渐成了链条完善、模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特色富民产业。
近日,在圣丰谷源,程东亚正带着客商参观金谷博物馆和全自动生产车间。“我们不仅建了种植基地,搞了合作社,还实行标准化种植,形成了种植、收购、销售、加工一体的产业链条,让我们的‘马庙金谷’品牌更响、品质更优、销路更广。”程东亚说。
近年来,马庙镇大力推进金谷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模式,以圣丰谷源为引领建立5000亩核心区的金谷标准化种植基地,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加工出售,产销量大幅提升。
“公司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支持与田间管理,谷子收获后,根据品级不同,以高出市场价0.3元—0.5元每斤的价格收购。收购来的谷子实行‘单存、单放、单加工’,统一包装销售。同时,将‘生长、管理、加工’等信息资料放入包装箱(袋)内,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程东亚说。今年,他们的合作种植面积扩大了30%以上,合作种植对象大多是村集体或合作社。
目前,圣丰谷源拥有全市唯一的小米进出口资质,并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共同研讨小米深加工技术,可生产20多种金谷系列产品。“我们新建了11座金谷冷藏保鲜库,每年可以实现加工贮藏金谷8000吨的规模。”程东亚说。公司不断延长金谷产业链条,与中国农科院、陕西工程研究所等合作,研发推广谷衣保健枕、金谷酒、金谷功能性饮品、即食粥等下游产品,大大提高了金谷产品附加值;还通过举办“贡米文化节”“小米宴体验”等活动,将历史传承融入品牌,大幅提升产品价值。
“下一步,我们将打造金谷小镇,通过金谷产业和传统文化、乡村旅游、网络电商等新业态的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王承洲说。
来源: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