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误以为“多喝水”“吹空调”就能解决问题,实际操作却未必见效。有些人喝水喝得多,反而更乏力;有些人空调开太久,结果更虚弱。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觉得容易累、容易烦、动不动就出汗,吃不下东西,睡不踏实。
很多人误以为“多喝水”“吹空调”就能解决问题,实际操作却未必见效。有些人喝水喝得多,反而更乏力;有些人空调开太久,结果更虚弱。
这说明,处理夏天的身体困顿,靠的是系统化的调整,而不是单一的应对。
普遍观点认为,炎热天气下体力不支,多半与出汗脱水、电解质紊乱、睡眠差等因素有关。这些确实都对,但只摸到表面。
真正决定身体能不能抗住夏天高温的,是一个不太被提起的问题:慢性炎症状态的基础水平。
如果一个人的体内本就有隐性炎症存在,高温就像一个催化剂,把这些炎症活化出来,造成更多疲劳、更多不适,甚至诱发代谢紊乱和内脏功能异常。
用一句话说,高温不一定直接伤人,但它能唤醒体内已经被压下去的问题。
根据2023年发表在《Journal of Inflammation Research》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但CRP(C反应蛋白)略高的人群,在高温天气里出现疲劳感的概率,是CRP正常人群的2.4倍。
这意味着,即便是看起来健康的人,只要体内慢性炎症处于轻微激活状态,就比别人更容易在夏天出现“虚”的表现。
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而不是疲劳本身的直接指标,这种“曲线联系”正是关键。
很多人以为自己只是水分不够、休息不足,其实是身体的炎症阈值被夏季环境迅速突破。
在这种情况下,抗炎变成了最核心的调节策略。
问题是,大多数人理解的“抗炎”仍停留在吃点清淡、避免上火的程度。
但临床数据和免疫系统的动态调整机制显示,仅靠这些做法远远不够。真正能拉低炎症水平、让身体对环境变化更有承受力的,是日常行为里的系统性干预。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炎症水平和肌肉活性之间有着强关联。
高温容易导致身体静止时间变长,活动减少,肌肉代谢能力下降,反过来又会抬高炎症因子。
美国国家老龄研究院曾追踪两组65岁以上人群,一组每天进行轻量阻力训练(不超过30分钟),另一组则只做简单伸展运动。两年后,前一组CRP下降了18%,后一组几乎无变化。
这表明,哪怕是低强度的肌肉活动,也能有效下调炎症水平。
而这一结果在年轻人身上同样成立,说明抗炎从来不是“吃点什么”能解决的事,而是“动与不动”的差别。
但问题在于,夏天越热,人就越不愿意动。
很多人明知道需要锻炼,但一到高温天就开始“节能模式”,宁可久坐、久卧,也不愿出汗。这种被动状态正是炎症反扑的温床。
除了运动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个易被忽视的因素,那就是饮食结构与“进食节律”的干扰。
很多人夏天会刻意减少饮食量,认为这样更轻松、肠胃更好受。
但事实是,当食物摄入量过低,尤其是优质蛋白不足时,肠道屏障功能就会开始变差。肠道屏障是维持低炎状态的核心环节之一。
一旦其遭受损害,炎症因子便能够从肠腔侵入血液,从而引发系统性反应。
2022年中国营养学会的一项队列研究显示,每日摄入动物性蛋白低于体重×0.8g的成年人,其肠道通透性标志物(如LPS)比推荐摄入组高出35%,这直接关联到夏季体力滑坡和恢复缓慢。
不但要吃,还得吃得对。很多人觉得“清淡”就是抗炎,但如果清淡只等于少油少盐,就会丢失重要营养元素,反而让身体更虚。
像欧米伽-3脂肪酸、维生素D、镁离子这类微量元素,在抗炎中都扮演关键角色。缺乏这些元素的人,常常表现为体温调节差、精神波动大、睡眠碎、恢复慢。
日本厚生劳动省曾发布数据,城市中年轻人中超过40%存在维D不足,这和他们怕晒太阳、饮食结构单一有关。高温下这种不足被放大,造成免疫调节力下降。
再说一个更冷门的点:呼吸模式对炎症状态的调控。
现代人普遍处于“高频浅呼吸”的状态,尤其在室内空调环境中,呼吸更加表浅。
长期浅呼吸会抑制迷走神经活动,而迷走神经是炎症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
还有一种极易被误解的行为,那便是“睡懒觉”。
很多人以为夏天多睡一点有利恢复体力,但从生理节律来看,这种做法正好打乱了昼夜激素分泌的平衡。
早晨醒得晚,皮质醇释放时间被推迟,会引发全天能量分布的紊乱。
澳洲莫纳什大学对1500名年轻人进行作息跟踪后发现,晨醒时间延后1小时,会导致全天主观疲劳评分上升18%,而这种疲劳不能通过补觉抵消。
高温下身体本就承压,作息混乱只会加重代谢负担,让人越来越虚弱。
文章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已经开始调整作息、改善饮食、计划锻炼。但也会有另一个疑问被提出:
如果体力下降和炎症状态密切相关,那体力好的年轻人为什么也在夏天容易犯困、没精神?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像是个矛盾,其实背后涉及到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抗炎能力的启动机制是不是随着年龄和生活方式有差异?”
答案是肯定的。年轻人虽然肌体代谢快,但他们的生活方式中存在大量促进炎症的因素,比如熬夜、摄入过量糖分、缺乏规律运动、精神焦虑。
这些因素让他们的抗炎能力虽然潜力大,却启动困难。
身体像一台高性能机器,但没有按正确方式运行。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年轻,遇到高温这种外部压力,也会迅速出现“宕机”现象。
解决方法也不复杂,但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恢复式训练”——并不是让身体更强壮,而是让身体的神经系统恢复“原厂设置”,比如早起晒15分钟阳光、控制下午后的咖啡因摄入、固定睡觉和进食时间、减少蓝光暴露。
这些微调,比任何补品和“鸡汤”都更管用。
来源:老王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