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译作业最大的麻烦仍是书写规范问题:在写英文第一人称"我"时必须大写"I",可多数同学习惯性写成小写"i";甚至有同学顺手拐成阿拉伯数字"1"的,达咩;另外,"Beijing","China"这类专有名词也被降格成"beijing"、"china",china
最近在批改翻译作业时,眉头难得舒展了好几分。不过还是有很多的常见翻译错误,我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引以为鉴。
翻译作业最大的麻烦仍是书写规范问题:在写英文第一人称"我"时必须大写"I",可多数同学习惯性写成小写"i";甚至有同学顺手拐成阿拉伯数字"1"的,达咩;另外,"Beijing","China"这类专有名词也被降格成"beijing"、"china",china小写主要是瓷器的意思,没有大写容易产生理解歧义哦。此外,拼写松散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比如:"environment"少个n,"government"多冒一个e;特别是动词变形也时常随性,"take"过去式写成"taked",亦或是第三人称单数忘记加"s"。这些细枝末节的错误,看似无关紧要,却像一道慢慢扩张的裂缝,久而久之,最终会让整个地基松动。因此想要有效的控制住恶化的趋势,及时在日常习惯中快速修补就显得至关重要啦。
在修改过程中,我经常汇总一些典型错误,并逐一标注,要求学生在后续的翻译作业中留意这些错误点,并尽可能做到自查错误以后再提交作业,提高对错误内容的关注度。但令我忧虑的是,许多同学对这类"低级错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殊不知,语言规范就像社交礼仪,细节处见真章。一个连"I"都懒得大写的考生,在阅卷考官眼中就像穿着睡衣参加正式晚宴的宾客,不合时宜。更何况在标准化考试中,这些"小问题"累计起来恰巧就是及格与优秀的鸿沟。
诚然,规范意识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因此我总会建议同学们建立"错题档案",将每次作业中的格式错误单独归类,比如设立"大小写专区""拼写陷阱""动词变形"等分类,用不同颜色标注。每周复习时,先浏览这些"雷区",培养条件反射般的警惕性,避免再次误入。
总之,规范是写作的第一层地基。语言能力的提升,往往就藏在这些一丝不苟的坚持里。当规范成为肌肉记忆,思维才能更自如地在内容创作上驰骋。
来源:杰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