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阿姨,这保健品真能治关节炎?" 小区超市的货架前,李大姐拿着一盒氨糖反复追问。2025 年的老年保健品市场就是这么矛盾:销售额涨了 30.1%,可四成消费者还是不信;75 岁的老人抢着买,50 多岁的却摇头走开;商家想好好卖货,又怕踩监管红线。
"王阿姨,这保健品真能治关节炎?" 小区超市的货架前,李大姐拿着一盒氨糖反复追问。2025 年的老年保健品市场就是这么矛盾:销售额涨了 30.1%,可四成消费者还是不信;75 岁的老人抢着买,50 多岁的却摇头走开;商家想好好卖货,又怕踩监管红线。
开单果的出现,正在把这个拧巴的市场捋顺。它不是教商家怎么卖货,而是帮他们找回做保健品的初心 —— 守护健康,而非忽悠赚钱。
上海的赵经理用开单果后,团队的沟通方式彻底变了。以前销售员总说 "吃了就见效",现在打开开单果,给客户看的是 "每 100 克含 15 克氨糖" 的成分表,讲的是 "氨糖是关节软骨的组成成分" 的科学知识。有位老人的儿子陪来买产品,看到开单果里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当场说:"你们比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靠谱。" 现在他们的客户中,有子女陪同购买的比例从 20% 涨到了 60%。
在应对监管方面,开单果成了商家的 "护身符"。北京的刘老板以前总担心员工说错话,现在开单果会实时监控沟通内容,一旦出现 "治疗"" 根治 "等词就立刻提醒。上个月监管部门抽查,他们的聊天记录全合规,成了行业示范案例。" 以前是怕监管,现在是用监管标准要求自己。" 刘老板说,这种踏实感比赚钱还重要。
针对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差异,开单果的精准运营堪称一绝。对 75 岁以上的老人,南京的张店长用开单果推送 "冬季保暖小贴士",附带温和的产品推荐;对 50-60 岁的 "新银发族",则发 "保健品成分对比表",让他们自己做判断。这种不催促、不忽悠的方式,反而让 "新银发族" 的购买率提高了 45%。
短视频科普更是打通了信任的最后一公里。广州的周经理团队用开单果发 "如何识别虚假宣传",教老人避坑,反而赢得了信任。有个视频教大家 "看保健品蓝帽子标识",播放量破 500 万,带来的客户转化率比硬广高 3 倍。"我们现在不是卖产品,是做健康科普,客户觉得你靠谱了,自然会买。"
开单果的创始人说:"老年保健品不该是忽悠老人的工具,而应是健康管理的助手。" 这句话点醒了很多商家:当营销回归专业和真诚,当科技用来守护信任而非钻空子,这个行业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现在走进那些用了开单果的店,听不到夸大其词的宣传,只有 "这款适合您吗" 的真诚询问。这种转变,或许就是老年保健品行业的新生之路。
来源:麻辣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