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挡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4 03:58 1

摘要:清光绪年间,豫东平原上有个叫槐树沟的村子,村东头那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下,住着孤老汉陈守义。这年深秋,陈守义总觉得心口发闷,夜里常被窗外的怪声惊醒,他知道,自己这把老骨头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挡灾

清光绪年间,豫东平原上有个叫槐树沟的村子,村东头那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下,住着孤老汉陈守义。这年深秋,陈守义总觉得心口发闷,夜里常被窗外的怪声惊醒,他知道,自己这把老骨头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村里的赤脚医生来看过,只说是积劳成疾,开了几副不痛不痒的草药。陈守义心里却亮堂,他年轻时候在关外挖参,见过不干净的东西,知道有些病,不是草药能治的。

这天傍晚,陈守义正坐在门槛上抽旱烟,忽然看见村口走来个穿蓝布衫的年轻人。那年轻人背着个小包袱,面色苍白,走路摇摇晃晃,像是得了急病。他走到老槐树下,扶着树干直喘气,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陈守义的屋子。

"后生,你这是咋了?"陈守义站起身问道。

年轻人抬起头,勉强笑了笑:"大爷,我是外乡来寻亲的,走到这儿实在走不动了,能不能讨碗水喝?"

陈守义看他可怜,便让他进了屋。屋里陈设简单,就一张土炕,一张方桌,两条长凳。陈守义给年轻人倒了碗热水,又拿出两个窝窝头。

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着窝窝头,喝着热水,脸色渐渐好看了些。他告诉陈守义,自己叫王栓柱,是从山东来的,要去县城投奔表哥。

"你这身子骨,怕是到不了县城。"陈守义叹道,"我看你印堂发暗,不像普通的劳累,倒像是中了邪。"

王栓柱身子一哆嗦,手里的碗差点掉地上:"大爷,您...您咋知道?"

陈守义没回答,只是盯着他看了半晌:"你今晚就在我这儿歇着吧,明早我给你找个懂行的看看。"

王栓柱感激涕零,连连道谢。夜里,陈守义让王栓柱睡在土炕上,自己则在灶房搭了个铺。睡到半夜,王栓柱忽然被一阵阴冷的风吹醒,他睁眼一看,只见窗户纸上印着个长长的黑影,正慢慢往屋里飘。

"谁?"王栓柱吓得浑身发抖,缩在炕角不敢动弹。

黑影没说话,只是在屋里转了一圈,最后停在炕边,一双绿油油的眼睛盯着王栓柱。王栓柱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吓得晕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陈守义进来看见王栓柱躺在炕上人事不省,嘴角还挂着白沫,心里便明白了七八分。他赶紧找来村里的李婆婆,李婆婆是个懂阴阳的老人,年轻时跟着师父学过些法术。

李婆婆围着王栓柱转了一圈,又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摇着头说:"这后生是被怨鬼缠上了,那鬼怨气很重,怕是跟了他一路了。"

陈守义问道:"能解吗?"

李婆婆叹了口气:"难啊,这鬼跟他有因果,怕是要索他的命。"

王栓柱这时醒了过来,听见李婆婆的话,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婆婆,您救救我!我还不想死啊!"

李婆婆扶起他:"后生,你老实说,你出门前是不是得罪过什么人,或是去过什么不干净的地方?"

王栓柱想了半天,忽然脸色大变:"我...我出发前,路过一片乱葬岗,看见个没人管的坟头被雨水冲塌了,我...我顺手把坟头的石碑搬回家垫猪圈了..."

李婆婆一拍大腿:"糊涂啊!那石碑是坟主的魂根,你把它搬走,他能不找你算账吗?"

王栓柱吓得面无人色,连连磕头:"婆婆,我知道错了,您快救救我!"

李婆婆皱着眉头说:"要解这怨,得把石碑送回去,再请道士做场法事。可那鬼已经跟你这么久,怕是不肯轻易放手。"她看了看陈守义,"守义老哥,这后生跟你有缘,你就帮帮他吧。"

陈守义沉默半晌,点了点头:"我这把老骨头,也活不了多久了,就替这后生挡挡灾吧。"

李婆婆从怀里掏出个黄布包,打开里面是个桃木小人,上面用朱砂画着符咒。她把桃木小人递给陈守义:"这是我师父留下的护身符,你把它带在身上,能暂时挡住鬼魂。今晚子时,那鬼准会再来,到时候就看你的了。"

当天下午,陈守义让王栓柱在屋里休息,自己则拿着李婆婆给的符纸,在院子里布置起来。他在院门两边贴了两道符,又在屋里各个角落撒了糯米,最后把桃木小人挂在门框上。

天黑后,陈守义让王栓柱躲在灶房,自己则坐在屋里的方桌旁,手里握着一把桃木剑,等着鬼魂到来。子时刚过,外面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窗户纸哗哗作响。接着,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披头散发的黑影飘了进来。

那黑影落地后,渐渐显出人形,是个穿着破烂寿衣的老头,脸色青黑,眼睛里流着血,正是被王栓柱搬走石碑的坟主。

"你是谁?为何拦我?"老鬼嘶哑着嗓子问道,声音像是用指甲刮过木头。

"我是陈守义,"陈守义站起身,握着桃木剑的手微微发抖,"那后生已经知道错了,明日就把石碑送回去,你就放过他吧。"

"放过他?"老鬼冷笑一声,"他毁我安息之地,断我轮回之路,此仇不共戴天!"说罢,他张开十指,指甲变得又尖又长,朝着陈守义扑了过来。

陈守义举起桃木剑,朝着老鬼刺去。桃木剑是辟邪之物,老鬼不敢硬接,急忙躲闪。两人在屋里打了起来,桌椅板凳被撞得东倒西歪。陈守义毕竟年老体衰,没几个回合就被老鬼打倒在地。

老鬼扑上来,掐住陈守义的脖子:"既然你要多管闲事,那就替他去死吧!"

陈守义感觉呼吸困难,眼前阵阵发黑,他忽然想起李婆婆的话,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从怀里掏出桃木小人,朝着老鬼的面门砸去。

桃木小人碰到老鬼的脸,发出"滋啦"一声响,像是热油浇在冰上。老鬼惨叫一声,松开手后退几步,脸上冒起黑烟。

"你...你竟敢用桃木符伤我!"老鬼又惊又怒,眼里的血水流得更凶了。

陈守义捂着脖子咳嗽几声,慢慢站起身:"冤有头,债有主,你要报仇,就冲我来,别为难那后生。"

老鬼盯着陈守义看了半晌,忽然冷笑道:"好,我就给你个面子。但他毁我石碑之仇不能不报,我要他十年阳寿,这事就算了了。"

陈守义心里一紧,十年阳寿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但他知道,这已经是老鬼最大的让步了。他刚要答应,忽然想起自己本就没多少日子了,不如...

"不行,"陈守义摇了摇头,"十年阳寿太多,我用我的阳寿替他抵,一年换他十年,如何?"

老鬼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陈守义会这么说。他上下打量着陈守义,忽然笑道:"好!就依你!但你可要想清楚,你本就阳寿将近,再减去十年,恐怕活不过今晚了。"

"我想清楚了。"陈守义坦然道,"我孤家寡人一个,活多久都一样,不如换这后生多活几年。"

老鬼点了点头:"你倒是个好人。也罢,我就成全你。"说罢,他伸出手,指尖发出一道黑气,射向陈守义的胸口。

陈守义只觉得胸口一阵剧痛,像是被烙铁烫过一样,接着便浑身无力,倒在地上。老鬼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灶房的方向,化作一阵黑烟消失了。

躲在灶房的王栓柱听到外面没了动静,急忙跑出来,看见陈守义倒在地上,急忙上前扶起他:"大爷,您怎么样?"

陈守义睁开眼,对王栓柱笑了笑:"后生,你没事了,明日...明日记得把石碑送回去..."说完,他头一歪,断了气。

王栓柱抱着陈守义的尸体,哭得撕心裂肺。第二天一早,他请村里人帮忙,将陈守义安葬在老槐树下。然后,他连夜赶回山东,把那块石碑从猪圈里挖出来,恭恭敬敬地送回乱葬岗,重新立在坟前,又请了道士做了场法事。

做完这一切,王栓柱没有去县城投奔表哥,而是回到了槐树沟。他收拾了陈守义的屋子,留在村里住了下来。村里人问他为啥不走,他总是说:"陈大爷用命换了我十年阳寿,我要在这里为他守坟,替他养老送终。"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栓柱在村里勤恳劳作,乐于助人,村里人都很喜欢他。十年后的一天,王栓柱去给陈守义上坟,发现坟前多了一束野花,像是刚放上去的。他心里一动,朝着老槐树望去,只见树下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正朝着他微笑。

"陈大爷?"王栓柱又惊又喜,急忙跑过去。可等他跑到树下,那身影却消失了,只留下一阵淡淡的槐花香。

王栓柱明白,这是陈守义来看他了。他跪在坟前,磕了三个响头:"大爷,您放心,我会好好活着,不辜负您的救命之恩。"

从那以后,每年清明节,王栓柱都会去给陈守义上坟。他还在村里盖了所学堂,教村里的孩子读书识字,他常对孩子们说:"做人要懂得感恩,要多行善事,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人为你挡下一场灾难。"

许多年后,王栓柱成了村里的老人,他常常给孩子们讲起陈守义的故事。每当讲到陈守义用自己的阳寿换王栓柱十年性命时,孩子们都会听得热泪盈眶。

而那棵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守护着槐树沟的村民。有人说,在月圆之夜,还能看见一个穿蓝布衫的年轻人和一个穿粗布衣的老汉,坐在树下聊天,笑声传遍整个村庄。

这个故事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告诉人们:善良是会传染的,感恩是会延续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会在你不知道的时候,默默为你挡下所有风雨,用自己的生命,换你一世安稳。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这份善良和感恩传递下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暖美好。

来源:承文说人文学心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