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4月,太极集团营销管理中心发出一纸《终止合作函》,将重庆鑫斛药房推向了舆论视野。
一、事件背景回顾
2024年4月,太极集团营销管理中心发出一纸《终止合作函》,将重庆鑫斛药房推向了舆论视野。
这封函件之所以引发关注,源于其中对鑫斛药房“走低价路线”的表述,间接确认了这家地方连锁药房启动了低毛利经营策略。
随后,鑫斛药房对外宣布:自2024年4月20日起,全场商品将按“出厂价顺加1%—14%”的方式定价,目标是通过压缩毛利率(整体控制在8%—10%)以维持客流并延续企业运营。
二、策略逻辑分析:低毛利=稳定客流?
从经营逻辑来看,“低毛利换客流”在零售业并不新鲜,尤其在区域型药店面对线上冲击与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尝试用价格优势换取消费者粘性,是可以理解的选择。
其背后的经营模型是:
用价格优势吸引顾客进店(流量);
用足够丰富的商品结构与服务策略提升成交率(转化);
通过放大客流基数,对冲单笔交易毛利的减少(总利润持平或增长);
同时形成口碑效应,建立品牌认知。
但该模型的前提是:
价格优势要被感知到(即宣传足够清晰和有力);
门店能支撑高周转需求(商品结构和运营效率足够健全);
顾客愿意为“更便宜”付出认知和行动的成本(如改变购买路径、建立新信任)。
三、执行情况观察
目前可获得的市场和媒体信息显示,鑫斛药房的“低毛利策略”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客观表现:
1. 宣传体系不够突出
从公开资料和本地门店反馈来看,该策略并未配套简洁有力的传播语言。
例如,没有出现类似“全场8折,无一例外”这样的高识别度口号,而是停留在会员折扣和局部促销层面,传播效果较弱。
2. 门店陈列与商品结构未见明显调整
据业内观察者反馈,其多数门店在陈列、品类管理、视觉营销方面仍维持原有状态,尚未形成能支撑“高频来店”与“高效成交”的体验升级。
3. 新媒体及数字化运营能力不足
目前未观察到该企业广泛运用短视频、私域社群等渠道对“低价”战略进行放大或裂变传播,渠道单一、触达面有限。
四、现有经营数据信号
尽管鑫斛药房并未公开披露完整财务数据,但从企业工商信息变更中可侧面反映出运营压力:
据《爱企查》显示,其507家门店中,已有111家门店注销;
下属某子公司注销率超过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超过20%门店停止运营,在一年时间内属明显收缩趋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四川药易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近790万元,成为鑫斛药房新股东。
作为A股上市企业,药易购的入局为鑫斛注入了资本与产业链资源,也反映出其商业模式仍具一定的吸引力与试验价值。
五、客观评价
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重庆鑫斛药房的“低毛利”策略在执行层面尚未形成完整闭环,主要体现在:
模式方向有逻辑,但传播力不够,顾客认知度低;
门店运营没有匹配策略所需的商品效率与体验设计;
数字化赋能和流量渠道尚未打通,难以构建系统性优势。
而门店数量的快速下降,可能既是市场竞争加剧的体现,也反映出该策略在当前条件下仍存在较大挑战。
不过,从股东结构变化来看,该模式仍被部分行业资本看作是可以优化和再造的方向。
是否能在未来通过精细化运营+传播升级+系统化支撑实现策略落地,仍需时间观察。
来源:许晓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