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街上,叮叮当当的银器敲打声从“贵银庄”传出,80后银匠龙松正专注地打造一件新中式银手镯。
8月3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街上,叮叮当当的银器敲打声从“贵银庄”传出,80后银匠龙松正专注地打造一件新中式银手镯。
精美的苗族银饰。吴采丽 摄
与此同时,他的妻子杨伶俐在抖音直播间向网友展示银饰制作过程,短短个把小时内,便斩获上万元订单。这两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凭借创新设计和电商直播,让传统苗族银饰焕发新生,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产品远销国内外。
海报制作/吴采丽
从传统银匠,到电商先锋
生于银匠世家,龙松从小十分喜欢这门手艺,天资聪颖的他还在上小学时就完成了首件出师作品。善观察勤思考,龙松很早就意识到传统银饰样式和产品用途单一,销售上比较被动。
面对行业新生态,年轻的龙松有不一样的发展理念。大学期间,他特意选学设计专业,就是为了独立创新,设计出不同的银饰工艺品,丰富传统银饰产品。
龙松。吴采丽 摄
2020年,受市场影响,线下销售受阻,龙松和妻子决定“把银饰加工间搬进直播间”,通过直播展示熔银、锻打、錾刻等工艺,让观众“云体验”非遗魅力。
这一创新举措迅速打开市场,年销售额从最初的20万元跃升至近200万元。产品也深受北京、上海等地客户青睐,甚至远销韩国。
精美的银制饰品。吴采丽 摄
创新设计,让银饰“潮”起来
龙松深知,传统银饰需与时俱进。他打破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固有风格,推出新中式手镯、银制茶具、潮玩摆件等产品,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
梵净山文创挂件。吴采丽 摄
“‘时来运转’银茶壶在广东、福建大受欢迎,生肖主题银饰也成为爆款。” 龙松说。 现在不能简单地卖产品,而要卖设计、卖品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如银碗、银杯、银壶等,甚至跨境销往美国、韩国。
如今,贵银庄里,简约大气的银手镯,精致的银耳环、发簪,充满寓意的银碗、银杯、银壶……与满墙的荣誉证书遥相呼应。
龙松获得的各类证书。吴采丽 摄
带动就业,传承非遗
龙松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突破,更带动了当地就业。如今,他的“贵银庄”已成为松桃苗族银饰产业的标杆,从一间小店扩展到三倍规模,吸纳10余名员工。每年还要接待来自省内外各地研学游,推动松桃银饰产业发展。
精美的银制饰品。吴采丽 摄
“传统手艺是根,一头要向下扎根传承,另一头也要向上展枝创新。”龙松的这句话,正是他坚守与突破的写照。如今,松桃银饰的“叮当”声正通过直播传遍全国,让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一审 阙成岱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