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此一来,衡量基金管理人的主动权益投资能力,看旗下产品超越业绩比较基准(也就是超额收益为正)的比例为宜。筛选2025年二季度末非货币管理规模前20的基金公司、旗下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平衡混合4类型产品,截至2025年7月31日的业绩表现,得出了如下结
今年以来,主动基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又获得不少关注。那么主动哪家强呢?结果还真意想不到!
如何衡量主动权益管理能力呢?按照现在的大方向和趋势,柠檬君觉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是一个很好的标准。不管怎么投,跑赢业绩基准才是“有能”。
如此一来,衡量基金管理人的主动权益投资能力,看旗下产品超越业绩比较基准(也就是超额收益为正)的比例为宜。筛选2025年二季度末非货币管理规模前20的基金公司、旗下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平衡混合4类型产品,截至2025年7月31日的业绩表现,得出了如下结果:
近十年,TOP20基金公司除了没有运作满10年主动权益产品的永赢基金,旗下主动权益产品正超额收益占比全线超过50%,平均值82.52%,也就是说8成以上的主动权益产品是可以跑赢自身业绩基准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主动管理的价值。
近五年,半数TOP20基金公司旗下主动权益产品正超额收益占比超过50%,全部TOP20基金公司平均值52.85%,没展现出优势。这段时间里,主动管理“逆风”时间比较长。
近一年,TOP20基金公司旗下主动权益产品业绩改善明显,正超额收益占比平均值63.34%,且全部在50%及以上。今年以来主动权益表现更强,但是不到一年就暂且不表了。
在国内市场,公募基金的主动管理还是较有价值的,尤其拉长时间来看,当然行情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主动和被动都会有阶段性强势的时候,可能还会维持比较长的时间。柠檬君觉得不管多长时间,也只是“逆风”阶段,因为主动管理优势的根源来自于市场各路资金水平参差不齐,只要这点改变不了,公募基金作为专业和职业投资者,还是可以展现自身实力的。
整体表现盘下来,基本符合大家一直以来的印象。但是细看具体各家基金公司的表现,还是有意想不到结果的!
在传统印象里以固收和指数见长的天弘基金,在近一年、近五年、近十年这3个周期里,旗下主动权益产品正超额收益占比全部排在TOP20基金公司的前五名,近五年更是夺得第一名。
现在这个行业的趋势,好像是固收做得好的都在补齐权益短板,权益做得好的补齐固收短板也很努力,效果好像还都不错,看起来这种“好”是可以扩展到方方面面的。基金评价机构也敏锐捕捉到这一点:
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国泰海通证券三年、五年、十年综合系列基金评级》中,天弘基金股票投资能力近年来首次获评三年期★★★★★评级;天相投顾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天相基金管理人评级结果》中,天弘基金自去年二季度以来连续第5次蝉联“主动股混三年期AAAAA评级”。天弘创新成长、天弘文化新兴产业、天弘精选、天弘永定价值等4只基金拿下银河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三年期双五星评级。
同样在传统印象里,想要提升主动权益业绩,是要靠人才取胜的,最简单粗暴的提升方式就是“挖人”。天弘基金并不缺乏“挖人”的资本,但是这些年引入比较成熟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也就贾腾一位,今年4月才复出。
天弘基金也不仅仅是简单“挖人”。现任分管主动权益的副总经理的聂挺进,主牵打造的投研平台就很有东西。聂挺进原来所在的基金公司,主打的是智能化投资,而天弘基金由于股东背景,互联网基因也是非常强大的。两相一结合,就出现了数字化投研平台TIRD(TianHong Investment Research Decision)。
柠檬君又翻资料具体了解一下TIRD,其实是主动投研“工业化”“体系化”趋势下的产物。简单来说,TIRD是一个覆盖研究、决策、投资、交易、归因、迭代,贯穿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投研的交互及工作流程都落在平台上,而系统也会借助智能化力量给到各种提示和预警。本质上是通过体系和技术来提升投研效率,用“技术”为投资“艺术”下方托住底,上方打开局面。这和他们一直强调的“追求业绩的可复制、可持续”是一致的。这个平台刚上线一年多,天弘后续在主动权益的表现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投资于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国泰海通证券基金公司及基金产品评级数据均截至2025.7.25;天相投顾基金公司评级数据截至2025.6.30;银河证券基金产品评级数据截至2025.6.30。
来源:基民柠檬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