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英语学习方法?

B站影视 2024-12-30 08:30 3

摘要:学过英语的朋友,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估计大多数是这样学的:以刷题代替学习,很少有其他形式的练习;除了课本和试题,很少接触其他学习材料;只会应试,缺乏实际运用能力。

我学了多年英语,也教了多年英语,中学大学都教过,对国内英语教学的现状,算是比较了解。

学过英语的朋友,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估计大多数是这样学的:以刷题代替学习,很少有其他形式的练习;除了课本和试题,很少接触其他学习材料;只会应试,缺乏实际运用能力。

直到目前,这套教学方式依然没有大的改变。我教过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多数学生入学时,还是听不懂,说不出,一写就错,典型的应试教育产品。

另一方面,现在的英语学习资源可谓浩如烟海:学校教育有各种版本的教材和教辅;学前启蒙有各种体系的分级读物和绘本;电子资源有不同APP和音视频;还有专门的英语学习设备;更别说从幼儿到考研一条龙的各种英语兴趣班和培训班。只要花点工夫,最多再花点钱,不愁找不到英语学习资源。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术”,是具体的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道”,是英语学习的根本规律。只知“术”而不知“道”,就无法判断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资源;如果知“道”,学生能更好地学,老师能更有效地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这条“道”。经过多年各种途径的学习和教学经验积累,我自认为找到了这条“道”,它其实极其简单: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学习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只要对比汉语学习,就不难理解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也能发现当前主流教学方式的不合理之处。

接下来,我将一一阐释这些基本规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学习

不少朋友都知道,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种基本能力,其实它们的排序也是学习英语的理想顺序。

大家可以联系孩子学习汉语的过程,有孩子的朋友会更清楚:最开始是听大人说汉语,能听懂的话越来越多;一岁左右咿呀学语,逐渐能熟练表达;学龄前后,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习认字,随着识字量增加,渐渐能阅读各种读物;上小学后,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习写字。

几乎所有人学习汉语都是这个过程,是因为这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刚开始通过听,理解不同表达的意思和用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说出口;能听会说的表达多了,再认字,把字的音和形建立联系;最后再把认识的字写下来,掌握写的能力。前面的能力是为发展后面的能力做准备,前面的能力扎实了,培养后面的能力就更轻松,水到渠成。

英语学习更强调这个顺序,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单词由字母组成,单词发音和拼写联系紧密,怎么读就怎么拼。只要掌握词怎么说,再学会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常见发音,也就是拼读规则,见到单词就能读出来,也能根据规则拼写出来。不用死记硬背拼写,每个词抄一二十遍。

因此,英语学习,尤其是低龄儿童的启蒙,也要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但现实中,违反这条规律的现象比比皆是。

比如,很多家长和机构教孩子英语,一上来就要求孩子,听到一个词要跟着说出来。谁家孩子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呢?孩子一岁前不会说话,一方面是相关身体功能还没发育好;另一方面,孩子要先通过听,理解并积累大量表达,然后才能说出来。

从听到说之间的这段时期,术语叫“沉默期”。英语启蒙也要遵循沉默期,先听力输入,积累到一定量,孩子自然会开口。沉默期不短,可能以年计,但是要坚持。

作为给自己孩子启蒙英语的父亲,我最了解自家孩子的情况。孩子不到一岁,我就开始启蒙,每天进行听力输入。之后,他慢慢能听懂不少英语,逐渐开口说,但只是夹在汉语中的个别单词,就像某些外企员工那样。直到五岁以后,孩子的口语才突然爆发,基本能用英语流利对话。

所以,不要急,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一步步来。

说明一下,这条规则对低龄启蒙的孩子更为有效,让孩子能以类似学汉语的方式学英语。如果上学后才接触英语,跟着学校老师,就不能这么闲庭信步了,需要有所调整。

2、基于理解,循序渐进

同样回到汉语学习的类比:大人教孩子说话,都是从最简单的表达开始,指着妈妈说“妈妈”,拿着苹果说“苹果”,这样孩子才能理解。

英语学习也一样,要基于学习者的水平,用容易理解的材料,循序渐进。先听简单的,后听难的;先读简单的,后读难的。这样学起来才轻松,也容易保持积极性。

可是,很多大人教孩子英语时,却忽视了这条规律。前几个月,我和孩子两个同学的家长分别交流过英语启蒙方法。令我惊讶的是,两个家长都提到,她们让孩子看英文版《小猪佩奇》学英语。

《小猪佩奇》确实是给儿童看的动画片,但是语言一点都不简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找英文版《小猪佩奇》,不看字幕,看你能听懂多少。

英文版《小猪佩奇》是给英语国家的儿童看的,人家会听会说英语,自然能看懂。中国孩子啥英语都不会,看英文版《小猪佩奇》,除了傻乐,什么都学不到。

另一个违反循序渐进规律的例子,常见于学校英语教学。不少老师不顾学生的水平,布置难度过大的练习和试题,初一做中考难度的题,高一做高考难度的题。学生也许能学到知识,但遭受打击是肯定的,不少学生可能会因此而抵触英语。

所以,学英语要循序渐进,拾级而上,不要想一步登天。

3、大量练习

我经常对学生说:你们的汉语水平比英语好得多,为什么?因为你们天天都在听、说、读、写汉语,得到大量练习,能力自然强。英语呢?

这就是语言学习的另一条规律:每天都要大量练习。其中对于英语学习,首先是要大量进行听力和阅读输入。

听力和阅读输入语言,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此外,就像第一条规律提到的,听和读为说和写做准备。说和写作为输出环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入的量。

传统英语教学中,阅读还能以课文和题目的形式有一定输入,但仍然不够。至于听力输入,则更是贫乏。哪怕中高考等考试都有听力部分,但不少学生恐怕只在课上和做题时听英语。

我有时跟学生开玩笑:如果你一周只听两小时汉语,现在的汉语水平会是什么样?

同样的道理,不少家长送孩子上英语兴趣班,但如果一周只上一两次课,其他时间不接触英语,效果也不会好,因为输入量根本不够。

大量输入的另一个作用,是经常重复同样的内容,让学习者不知不觉掌握很多表达。就像大人教孩子“苹果”,肯定不是只教一次,而是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反复教,有时拿着真苹果,有时在电视上看到,有时指着书上的图片。孩子见得多了,自然会知道,那个圆圆的红色水果叫“苹果”。英语也一样。

此外,大量输入还有助于培养语感。每次课上见到after all这个短语,我都会问学生它是什么意思。学生以前都学过,自然能说出“毕竟”。然后我会追问,“毕竟”是什么意思?学生就说不出来了。大多数人说不出“毕竟”的意思,但是能正确使用,靠的就是语感。

同理,如果大量输入英语,建立起语感,就能正确使用很多表达,不用再纠结各种语法规则,也不用死记硬背各种固定搭配。我家孩子已经会说定语从句了,但要是跟他掰扯“定语从句”这个概念,他肯定一头雾水。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各种类型的输入方式要平衡,通过阅读、音频、视频等,输入文字、发音和图像。这样一方面能让学习者全方位掌握英语,避免会读不会听等问题;另一方面,以不同方式输入,也不容易感到枯燥。

除了听读输入,还要通过说和写输出。对于英语学习,大量输入只是输出的前提条件,不代表输入量够了自然就能表达。

中国学生学了很多英语,但往往说不出口,学成哑巴英语,主要就是因为说的太少。学校教学不重视口语练习,即便考试加入口语,往往只是练几个规定动作应付考试,练习的量远远不够。我们的汉语说得好,那是因为天天都在说啊。

另外,很多学习者怕说错,所以不敢开口说英语。其实,试错是学习的必然过程,先说出来,再慢慢纠正,就取得进步了。英语表达要追求正确,但流利熟练同样重要。这就像学走路,如果连第一步都不敢迈,怎么学会跑呢?

这方面,大人得向孩子学习。孩子学说话时,不管对不对都敢说,所以进步快。我家孩子把“固定”说成“定固”,把I’m a cook(我是厨师)说成I’m a cooker(我是厨具),但是人家不怕出错,照说不误。

写作能力也一样,因此不再重复。总之,一定要大量练习听说读写,大量输入,大量输出。

4、长期坚持

和其他所有知识一样,语言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必须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出生就处于汉语环境中。即便如此,孩子也要一岁左右才能开口说话,至少再过一两年才能流利表达,至于读和写,更是要到学龄前后才开始学习。

汉语尚且如此,英语就更是这样了。词汇表达需要一个个积累,听说读写需要天天练习。相比汉语,缺乏语言环境的英语,需要的时间只多不少。

所以,无论是自己学英语的学习者,还是孩子学英语的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学英语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很正常,只要长期坚持,方法正确,量变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引起质变。

5、尊重兴趣

英语学习要长期坚持,但如果学得痛苦,很难能坚持下去。

前两天上课,我说课外阅读能带来快乐,有学生笑了。应试教育下走来的学生,恐怕很难从英语学习中获得快乐,成天刷题有什么乐趣呢?

可是,我们难道没有从汉语中获得快乐吗?那些让人爱不释手的小说,令人捧腹的段子,甚至是热门影视剧和综艺等,不都是汉语吗?生活中的快乐,很多都来自语言。

汉语如此,英语同样如此。只要方法正确,就能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也能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比如,可以不刷题或者少刷题。题海战术不是学英语的有效方法,更不是唯一的方法。通过其他更有趣的方式,同样可以学好英语。

比如,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控制学习内容的难度,让学习者能相对轻松地学会英语知识。

比如,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获得快乐,自然会主动学习英语。

6、先能力,后应试

英语是大多数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国内的英语学习者,基本都有应试需要。但哪怕是应试,也不要只忙着刷题,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英语能力上。

我们的汉语水平远高于英语,但我们的汉语不是刷题学会的。其实,哪怕是语文科目,也不是刷题就能学好的,更多是靠大量阅读积累。

大多数考试的英语并不难,把高考英语试题翻译成汉语,只是小学语文的难度。只要把听说读写的能力打扎实,词汇量积累够,考前做几套题练手,通过考试是十拿九稳的。

本科时,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我,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很不理解:平时都不让我们刷题,专四专八怎么办?老师们对专四专八的唯一备考方式,是在考前几个月,提醒我们自己准备一下。就这?

我只好照做,再忐忐忑忑地考试,最后成绩也还不错。不光是我,我们专业专四专八都是全通过。

事后我才明白,老师只是没把工夫花在刷题上,但对我们的各种练习一点不少。我们的英语能力就这样得到了提高。

另外,相比刷题,这种方式提高的是英语综合能力,听说读写样样都行,而不是只会考试,不会运用。

以上就是英语学习的几条基本规律。只要认识到英语是语言,就不难理解这些规律。无论是各个阶段的英语学习者、给孩子启蒙的家长,还是教英语的老师,基于这些规律,选用适合自己、孩子和学生的方法,付出足够的时间和努力,就能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

来源:一心一意沙滩5obEW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