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横空出世,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

B站影视 2025-02-03 19:31 3

摘要: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给我们春节增添了一份喜气,这段时间DeepSeek的话题持续爆火,关于DeepSeek的分析和赞美已经很多,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今天我主要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谈谈DeepSeek,乃至人工智能的加速进化,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我

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给我们春节增添了一份喜气,这段时间DeepSeek的话题持续爆火,关于DeepSeek的分析和赞美已经很多,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今天我主要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谈谈DeepSeek,乃至人工智能的加速进化,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我会分别从社会现实、意识形态和个体三个维度来分析。

首先,我们从社会现实的角度看。

科技进步毫无疑问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但技术进步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1930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预测:“随着技术的发展,到了 21 世纪,人们每周只需要工作 15 小时。人类将第一次面对一个问题,怎样打发那么多的休闲时间。” 在今天看来,显然凯恩斯过于乐观了。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大多数人的生活并没有因此更轻松,不说每周1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大部分人每周能工作40个小时已经就很好了,拥有多余的休闲时间更是奢望。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中,社会学家大卫·格雷伯指出,有调查显示,40%的职场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本身毫无意义,或者自己从事着毫无意义的工作。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并没有让我们从工作中解放出来,而相反,让绝大多数人陷入了毫无意义的工作,如何摆脱失业、内卷和焦虑才是今天打工人面临的新问题,而不是怎么打发休闲时间。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每次技术变革都是一次社会资源、财富、权力的重新洗牌,更重要的是它都会让社会的权力与财富向更少数人集中,出现极端的帕累托效应,也就是二八法则,甚至是幂律分布,更通俗说就是:赢家通吃,强者恒强,两级分化。从工业革命、电气革命到信息革命,再到今天的智能革命都是如此。

今天全球最富有的26个人的财富,超过了全球50%的最穷的人的财富总和;中美两国GDP近50万亿美元,全球所有国家GDP占比超过40%;今天全球首富的资产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GPD,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可以排名全球国家GDP的第7名。其实不仅仅是财富,今天权力的极化,也非常明显,一项技术的诞生,一个公司的崛起,甚至是一个人的一句话都可以影响或左右全球局势。

今天在不同领域,在不同维度,赢家通吃、强者恒强的幂律法则都越来越明显,从互联网、人工智能、汽车、房产、能源,甚至城市与国家,财富、权力、资源都在向少数人集中。为什么会这样,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所有的事物都逐渐被整合到一个大系统中。有研究发现,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如果满足两个条件,那么随着系统的运行就会出现幂律分布,这近乎是一个物理定律。第一个条件是:系统的天花板足够高,第二个条件是:系统中个体的之间会相互影响。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且没有太强的人为干预或者限制措施,随着系统的演化,系统内部就会构建很多“增强回路”,加剧系统内个体影响力的极化,出现赢家通吃和强者恒强的局面。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就不展开了,可以翻看我的系统思维的合集内容。

其次,在社会的意识形态方面。

今天的科技、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权力、财富和资源向极少数人集中,除了会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出现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局面之外,还有什么影响呢?它还会进一步加剧社会阶层分化和阶层对抗。当然这背后还有优绩主义、科技至上、精英主义等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比如人工智能展现出的强大能力,让人们越发相信科技能解决一切问题,这让人们对科技的依赖,和对技术崇拜达到新高度。在这种思潮下,科技发展似乎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人们往往忽视了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对人们其他需求的忽视。当少数人掌握财富和权力,他们就会主导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科技至上背后还有优绩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影响,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需要高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使得掌握这些技术的科技精英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技术变革的第一批获益者往往是从事技术和商业管理的人。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获得丰厚回报,还在社会决策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普通大众由于缺乏相关技术知识,在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时,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被动接受。精英与大众之间在财富、地位、权力的差距不断拉大,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加剧了社会矛盾。前两年美国出现的占领华尔街就是典型的例子,由科技和金融主导的美国精英主义就是前车之鉴。在《精英陷阱》中,作者马科维茨就阐述了,优绩主义和精英主义文化带来了社会权力和财富的两极分化,加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说完了两级分化,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技术加速进化的影响。随着近些年人工智能突飞猛进,尤其是ChatGPT和DeepSeek的问世,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人工智能的进化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社会变迁加速,也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速。

罗萨在《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中提出了“加速社会”的概念,它包括三个维度:技术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节奏加速,它们是彼此嵌套、相互影响的。加速社会直接导致了五个后果:首先是,空间异化:人们与物理空间的联系减弱,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下降。比如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高铁和飞机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音视频通话让相隔千里的人近在咫尺。这虽然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也使我们对空间距离的感知变得麻木,难以像过去那样在漫长的旅途中,感受空间的变化和距离的意义,对空间的体验变得单一和平面。

其次是,物界异化:人与消费物品的关系变得疏离,物品的更迭速度加快。第三是行动异化:人们会被迫参与很多活动,自主性降低。第四是时间异化:时间感知上的压力增大,人们普遍感到时间不够用,进而产生基于“时间匮乏”的焦虑和压力。第五是自我异化:个人身份和自我认同的稳定性受到挑战。

最后,我们来看看,智能时代下的加速社会对个体的影响。

加速社会导致了各个层面的异化,而当我们与时空、行为、体验都发生了异化,我们就很难避免自我异化,因为,自我的感觉与认同正是建立在时空、行为、体验与关系上的。正如罗萨说,所有我们所经历的行动时刻和体验时刻,所有我们的抉择,我们所认识的人,我们需要的物,都是我们对自己人生的可能描述,确立自我身份认同的素材,如果它们都跟我们失去了联系,无法被吸收到我们的生命中,我们也就无法确切形成我们的人生故事,也就无法回答“我是谁”、“我为什么而存在”这些问题,自我异化最终会导致“自我的耗尽”。

所以,人工智能带来的加速社会,不仅仅是替代我们工作的问题,还可能让自我的存在失去意义。在今天加速进步的现代社会,对于很多人来说,最直接的感知是意义感的丧失,我们正在与工作、家庭、社会关系分离,进而会产生自我存在感的怀疑,甚至陷入虚无主义。这其实与现代社会对我们的“承诺”好像是背道而驰的,哲学家弗洛姆说:传统社会的进步观念给了我们三种许诺:一个是无尽是生产,一个是绝对的自由,一个是无限的幸福。

我们认为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会给我们带来充分的自由与幸福,正如一个世纪前凯恩斯乐观预测,到21时间,人们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打发大量的休闲时间。但现实情况正好相反,大多数人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获得休闲时间。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并没有带来预期的丰盈、自由与幸福。而相反是越来越强烈的无意义感、虚无感、焦虑、抑郁、被异化、被工具化和被原子化。

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让我们从贫困、疾病和灾难中逐渐摆脱出来,但是也让我们陷入了另外一种束缚,思维和观念的束缚。哲学家弗洛姆说:“一个人即使在没有铁链束缚的情形下也可以成为一个奴隶。因为,社会向他暗示的欲望和观点,比外部铁链更加彻底地束缚他。” 人工智能对个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影响:第一是,激发了个体的欲望,尤其是表达欲和权力欲;第二是,让个体逐渐失去深度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哲学家弗洛姆区分了两种生存模式:占有和存在。马克思说:你占有得越多,生命的异化程度也就越高,也意味着你存在得越少,表达自己的生命越少。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倾向于占有的生存模式。但一个人占有越多,实际上存在程度越低,越容易被异化。拥有即是被拥有,占有即是被占有,一个人越是追求外在物质的占有和欲望的满足,那么他就会成为占有欲望的奴隶,失去自身真实的存在状态,反而变得无聊、孤独、焦虑甚至抑郁。这跟老子《道德经》中说的“少则得,多则惑”的智慧是类似的。物质丰富激发人们的占有欲望,从而带来不满足的痛苦。

另外,智能大模型具有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文本内容,轻松获得知识与答案。这使得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成本大幅降低,人们可以借助这些工具迅速生产出大量话语,好像拥有了无限的话语资源,为表达欲望和权力欲望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同时,它也强化了人们的表达欲望,而弱化了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从人工智能获得答案,跳过了自己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长期依赖这种方式,会逐渐削弱人们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形成思维惰性。

同时,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也打破了社会关系、行业专家、文化习俗等传统的话语权力结构。ChatGPT和DeepSeek的出现,看似让普通人享受到了知识平权和技术平权,但是,也很容易让很多人陷入另外一种权力与欲望的结构中。比如前面我们说的今天互联网看起来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但实际上话语权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其实大部分人是跟着被人带节奏。

高效的输出和开放的表达,并没有带来更多共识与理解,相反基于立场和情绪的偏见和对立越来越多,比如今天互联网上基于立场、偏见、情绪的观点越来越泛滥,因为,人都有自证偏见和认识吝啬,答案越多,我们越容易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观点和答案。在面对海量信息,我们不会去反思各种信息的正确性,而是会选择性的接受,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信息。同时也更容易基于立场和情绪表达,因为相较于深入思考,基于情绪和立场表达是最简单高效的,也是最省时省力的,每个人都有认知吝啬。有很多研究都表面,信息越多并不会有效提升人的思考能力,而相反,会激发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更有效地进行自我辩护。正如罗素说:获得答案本身并不会提升我们对任何事情的理解能力。当你获得了答案,你就停止了思考。

好了,以上我们从社会现实、意识形态和个体三个维度分析了,包括ChatGPT和DeepSeek在内的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影响。当然,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和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医疗、教育、社会公共服务等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从科技进步和科技普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以上分析对你有启发,更多话题讨论可以加入我们的小播读书会。

下一期我们可以讲讲,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时代,普通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上应该如何应对?我们下一期内容见。

来源:小播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