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有多乱?自古以来最血腥的叛乱,后来是如何被平定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19:35 3

摘要:公元755年,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之一——唐朝,正处于开元盛世后的余晖中。长安城内歌舞升平,万国来朝,唐玄宗李隆基已执政四十余年。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致命的危机。

公元755年,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之一——唐朝,正处于开元盛世后的余晖中。长安城内歌舞升平,万国来朝,唐玄宗李隆基已执政四十余年。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致命的危机

唐玄宗晚年沉溺于享乐,将朝政交予宰相李林甫和后来的杨国忠。这两人专权跋扈,排斥异己,导致官僚体系腐败丛生。地方节度使权力膨胀,尤其是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手握二十万精锐边军,成为朝廷无法掌控的隐患。

安禄山的崛起堪称传奇。他出身西域胡人,因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凭借逢迎谄媚之术,逐渐获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信。安禄山多次入朝表演“忠臣”角色,甚至以肥胖身躯为杨贵妃跳胡旋舞,逗得皇室开怀大笑。玄宗对其毫无戒心,不仅赐予高官厚禄,还允许他在河北地区自行募兵。

与此同时,朝廷与边疆的矛盾日益尖锐。府兵制崩坏后,唐朝依赖职业化的藩镇军队戍边,但中央对边军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安禄山暗中囤积粮草、锻造兵器,以防范契丹为名扩军备战。杨国忠多次向玄宗进言安禄山必反,却因证据不足反被玄宗斥责。

755年深秋,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叛乱悄然酝酿。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十五万叛军如洪水般南下,直扑洛阳和长安。

安禄山起兵后,中原地区百年未历战火,州县守军望风而降。叛军主力由同罗、契丹、奚族骑兵组成,战斗力极强。短短三十四天,叛军攻破陈留,守将封常清、高仙芝退守潼关。

潼关之战成为关键转折点。这座扼守关中咽喉的雄关本可阻挡叛军西进,但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谗言,以“怯战”罪名处死封常清、高仙芝。继任的哥舒翰被迫放弃固守策略,率二十万大军出关迎敌,结果在灵宝遭叛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756年六月,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唐玄宗仓皇西逃,行至马嵬驿时,士兵哗变,杨国忠被乱刀分尸,杨贵妃被缢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盛唐的繁华在这一刻彻底崩塌

安禄山占领长安后,自立为“大燕皇帝”,纵兵烧杀抢掠。洛阳的皇宫被洗劫一空,长安城内“烟火连天,哭声震野”。诗人杜甫在《悲陈陶》中写道:“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描绘了平民被屠戮的惨状。

当北方大片领土沦陷时,江淮地区的抵抗为唐朝保留了命脉。张巡、许远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的战役,堪称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757年正月,叛将尹子奇率十万大军围攻睢阳。守将张巡仅有七千士兵,却凭借智谋屡次击退敌军。他发明“蒿箭”诱骗叛军补充箭矢,夜间派敢死队突袭敌营,甚至当众斩杀劝降的叛将。

围城持续十个月,城内粮草断绝。守军先吃战马,再啃树皮,最后“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城破之时,原本数万百姓仅存四百余人。张巡、许远等三十六将被俘后宁死不降,全部遇害。睢阳的坚守为江淮物资转运争取了时间,保住了唐朝的经济命脉。

在唐朝危亡之际,两位军事天才郭子仪和李光弼挺身而出。他们率领的朔方军成为平叛核心力量。

757年九月,郭子仪借回纥骑兵收复长安。他严令唐军“克城之日,土地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以惨重代价换回都城。次年春,李光弼在太原以万人击溃史思明十万大军,创下“斩首七万级”的辉煌战绩。

759年,叛军内讧升级。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弑杀,史思明又杀安庆绪自立。叛军集团的分裂极大削弱了其战斗力。郭子仪利用矛盾分化拉拢,逐步收复河北失地。

763年正月,叛军最后的首领史朝义被各部抛弃,逃至温泉栅自缢身亡。历时七年零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画上句号

这场叛乱造成的人口损失触目惊心:全国在籍人口从乱前的5292万锐减至1699万,黄河流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长安虽复,但唐朝的中央集权已遭致命打击,藩镇割据的局面由此形成。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财政体系彻底崩溃。均田制与租庸调制难以为继,国家转向两税法改革。河朔三镇(卢龙、成德、魏博)成为独立王国,节度使职位世袭,甚至出现“长安天子,魏府牙军”的谚语。

文化层面,盛唐的开放自信转为保守内敛。胡风乐舞被视为祸乱之源,佛教遭受打压,儒家复古运动兴起。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中,再也找不到开元时期的豪迈气象。

安史之乱的根源在于制度性腐败:

1. 节度使制度失控:边疆将领集军权、财权、行政权于一身

2. 民族政策失误:过度依赖胡人将领而未建立制衡机制

3. 经济失衡:江淮财富支撑的繁华掩盖了北方社会矛盾

唐玄宗的统治轨迹极具警示意义:从励精图治的“开元圣主”堕落为昏聩享乐的“天宝老人”,印证了权力失去监督的必然结局。

1. 江淮经济区的保全:张巡守睢阳、鲁炅守南阳保护了漕运生命线

2. 回纥援军的战略作用:虽带来短期灾难,但加速了战争进程

3. 叛军内部持续内讧:四次权力更替严重消耗其实力

4. 军民抵抗意志:颜真卿兄弟在河北发动义军,牵制大量叛军

763年,当史朝义的首级传至长安时,唐朝的胜利充满苦涩。这个曾经包容开放的世界帝国,从此步入漫长的衰落期。

参考历史书籍

1. 《旧唐书》·刘昫

2. 《新唐书》·欧阳修

3. 《资治通鉴》·司马光

4. 《安禄山叛乱的背景》·蒲立本

5.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

来源:评书小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