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陇原大地的甘谷县,有一位从河南远道而来的“80后”姑娘,十年如一日,将传统麻编工艺织就成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2025年5月,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主管郭娟荣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她扎根深山、创新破局,带领千名妇女“
新甘谷·甘谷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颉定武
在陇原大地的甘谷县,有一位从河南远道而来的“80后”姑娘,十年如一日,将传统麻编工艺织就成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2025年5月,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主管郭娟荣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她扎根深山、创新破局,带领千名妇女“用一针一线钩织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
扎根深山:让传统工艺成为“造血”产业
2011年,怀揣创业梦想的郭娟踏入甘谷县,深山区贫困妇女就业难的现状深深刺痛了她的心。然而,郭娟却在当地传统麻鞋编织中,敏锐捕捉到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手工技艺不该只存在于博物馆,更应成为老百姓的‘饭碗’。”她暗下决心,从此开启了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富民产业的探索之路。
从2014年起,郭娟全身心投入产品研发与渠道建设。她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一家家动员、一户户劝说,将散居的农妇们组织起来。为了让零基础的农妇掌握麻鞋编织技能,她亲自示范教学,手把手传授每一个步骤和技巧,从麻线的挑选到编织的针法,不厌其烦。郭娟首创“公司+农户”生产模式,企业提供原材料与设计方案,农妇居家完成编织,成品由公司统一销售。这一模式让1000多名贫困妇女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炕头创业”,人均年增收4500元,累计创收超4500万元。曾经寂静的甘谷山间,如今麻鞋作坊遍布,成为“非遗+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样本。
破圈创新:从“淘宝小店”到“直播顶流” 的蜕变
郭娟深知,传统工艺要想在新时代“活”下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2014年,她果断将销售主战场从淘宝转向微店,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和真诚的合作态度,发展500名经销商,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线上分销网络。
2019年,直播电商浪潮袭来,她从零开始学习短视频剪辑与直播技巧。白天她在车间忙碌,晚上又熬夜研究热门视频,在快手、抖音打造“雅路人麻鞋”账号。镜头前的她,既是非遗传承人,用专业知识讲解麻编工艺的历史与文化,又是接地气的“带货主播”,生动展示每双麻鞋的独特魅力。如今,账号累计吸纳粉丝15万,视频播放量达1.5亿次,一双双麻鞋通过网络从深山走向全国,年销售额增长300%。
此外,她还极具创意地将麻鞋编织纳入当地旅游体验项目,在甘谷旅游风情街,游客们可以亲手钩织麻鞋,沉浸式感受非遗工艺的魅力,成功推动“非遗工艺”成为文旅产业新亮点。
匠心传承:千名绣娘背后的“传帮带”故事
“一个人富不算富,一群人富才是真的富。”郭娟始终将培养人才视为己任。十年来,她累计开展手工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培训教室里,总能看到她耐心指导的身影,从选麻、纺线到钩织、设计,她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在她的带动下,许多曾经围着灶台转的农妇,从“零基础”成长为“技术骨干”,甚至独立承接订单、带徒授艺。
“郭老师就像我们的‘娘家人’,不仅教会我们手艺,更让我们懂得女人也能靠双手撑起一片天。”一位参与编织的妇女感慨道。这种“传帮带”模式,不仅激活了乡村女性的经济活力,更让千年麻编工艺在新生代手中焕发蓬勃生机。
在家庭中,她和家人相互扶持,先后获评天水市“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用优良家风带动社会新风尚。
载誉前行:新时代劳模的“双线奋斗”
从“最美创意巧手”到“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从“数字木兰星”到“乡村工匠名师”,郭娟的荣誉簿上写满了对匠心的坚守。2025年获评“甘肃省劳动模范”后,她动情地表示:“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用双手编织梦想的劳动者。未来,我要让麻鞋成为‘文化名片’,让更多妇女在乡村振兴中‘踩实路、走出去’。”
在甘谷县的麻编车间里,细密的针脚间穿梭着乡村振兴的希望,而郭娟,正是那位用创新与坚守编织未来的“引路人”。她的故事印证着: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现代产业的振兴,从来不是单选题,而是劳动者用智慧与汗水写下的“最优解”。
【记者手记】郭娟,这位扎根陇原的“新甘谷人”,用十余年的光阴完美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她不仅是技术上的“排头兵”,更是乡村振兴的“筑梦人”。她用非遗传承之“针”,串起产业富民之“线”,在陇原大地绣出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她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奋勇前行。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