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七人组的合影,没一个人是简单的,尤其是那个最帅的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04 20:20 2

摘要:20 世纪初,中国大地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军阀混战、列强侵略,国家和民族仍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青年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他们迫切渴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20 世纪初,中国大地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军阀混战、列强侵略,国家和民族仍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青年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他们迫切渴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寻找出路 。

此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应运而生。1912 年,李石曾、吴玉章、蔡元培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 “留法俭学会”,旨在 “输世界文明于国内” ,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条赴法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和思想的途径。1916 年,中法两国人士又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华法教育会,进一步推动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在 “五四” 运动前后,中国广大青年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压迫下,目睹国势危亡,面临教育遭到摧残,身受失学失业的痛苦。为了寻找救国图强,改造社会的知识和真理,同时受工读思潮的影响,大批青年投入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从 1919 年到 1920 年间,先后有 20 批约 1600 多人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 18 个省,其中以四川、湖南、河北为最多。

而我们照片中的七位主人公 —— 周恩来、陈延年、陈公培、张申府、陈乔年、赵世炎、蔡和森,正是这股时代浪潮中的弄潮儿。他们怀揣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责任感,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希望能在这个西方强国中找到拯救中国的良方 。他们的故事,也将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展开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

1920 年 10 月,周恩来乘坐法国邮轮 “波尔多斯” 号抵达法国马赛港,随后前往巴黎。他一边在工厂做工,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参与旅法学生的爱国活动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逐渐成为旅法学生中的核心人物 。

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于 1919 年 12 月 25 日乘坐法国邮轮 “勒苏斯” 号赴法勤工俭学 。初到法国时,他们还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但随着对法国社会的深入了解以及一系列斗争的洗礼,他们逐渐认清了无政府主义的本质,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结识了赵世炎、周恩来等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

陈公培早在 1919 年就抵达法国,他积极参与旅法勤工俭学运动,与其他进步青年一起,为争取勤工俭学生的权益而努力。在法国期间,他与赵世炎、周恩来等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探讨中国革命的问题 。

张申府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他于 1920 年到达法国,在巴黎大学任教。他在法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旅法学生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1 年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小组成员后来还包括了赵世炎和陈公培,一共五人。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与国内李大钊、陈独秀以及上海发起小组都有一些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的八个共产主义早期组织之一 。

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于 1920 年 5 月抵达法国。在法国,他积极组织和领导旅法勤工俭学生的斗争,成为旅法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与周恩来、陈延年等人一起,为建立旅欧共产主义组织而努力 。

蔡和森于 1919 年 12 月 25 日与向警予、蔡畅等人一同赴法勤工俭学 。在法国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积极组织和参与旅法学生的革命活动,与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共同推动了旅欧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

1921 年,留法勤工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遭遇困境,为了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他们先后发起了 “二二八运动” 和 “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当年 6 月,为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秘密借款,周恩来和赵世炎、陈毅、李立三等人还发起了拒款运动并取得成功。这三次斗争,加强了勤工俭学生的团结,也促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有了新的觉醒 。在这些斗争中,周恩来、陈延年、陈公培、张申府、陈乔年、赵世炎、蔡和森七人逐渐走到了一起,他们志同道合,都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道路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决定成立一个统一的共产主义组织 。在筹备组织的过程中,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分析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形势,研究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这张珍贵的合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拍摄的。它见证了七位革命先驱在异国他乡的相聚,也象征着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共同奋斗的决心 。

在这张意义非凡的合影中,七位革命先驱各具风采,他们的故事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那个时代青年的热血与担当 。

周恩来,无疑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他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睿智。1898 年,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自幼便立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宏伟志向 。在天津南开学校学习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爱国情怀 。留学日本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中 。1920 年,周恩来赴法留学,在法国期间,他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参与旅法学生的爱国活动 。他的演讲极具感染力,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让听众深受启发 。他还经常深入工厂和工人居住区,了解工人的生活状况,组织工人运动,为工人争取权益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也吸引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善于团结同志,协调各方关系,在旅法学生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

陈延年,陈独秀的长子,他面容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倔强和执着 。陈延年早年在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但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他通过与赵世炎、周恩来等早期共产党人的接触,逐渐认识到无政府主义的局限性,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他积极参与旅法学生的革命活动,成为旅法共产主义组织的重要成员 。陈延年性格直爽,做事雷厉风行,对革命事业充满热情 。他曾说:“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生出来的,更不是从海外飞来的,而是在长期不断的革命斗争中,从困苦艰难的革命斗争中生长出来的 。” 在后来领导省港大罢工等革命活动中,他充分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 。

陈公培,这位来自湖南长沙的革命志士,眼神中透露出沉稳和内敛 。他出生于一个革命世家,自幼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 。1919 年,陈公培中断了南京金陵大学的学业,进入北京法文专修馆学习,并积极参加李大钊、蔡元培等人组织的工读互助团 。1920 年,他参与了陈独秀创建共产党组织的活动,同年 6 月奔赴法国,成为旅法共产党早期党组织成员 。在法国期间,他与其他进步青年一起,为争取勤工俭学生的权益而努力 。陈公培在革命活动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他曾参与起草一些重要的革命文件,为旅法共产主义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

张申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他戴着一副眼镜,面容儒雅,充满了学者气息 。张申府早年参加革命工作,积极投身 “五四” 运动,曾参与创办《每周评论》,任《新青年》编委,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贡献 。1920 年,他在北京随李大钊同志筹组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建党活动 。1921 年,他在法国巴黎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共旅法、旅德支部的负责人之一 。张申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在法国期间,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旅法学生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还介绍周恩来、朱德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培养了重要人才 。

陈乔年,陈独秀的次子,他与哥哥陈延年一样,都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陈乔年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乐观和开朗 。他早年在上海学习,1919 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在法国期间,他经历了思想的转变,从一个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陈乔年性格活泼,善于与人交往,在旅法学生中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积极参与旅法共产主义组织的活动,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做出了贡献 。后来,他与肖三合作,将《国际歌》的歌词翻译成中文,促进了《国际歌》在中国的传播 。

赵世炎,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眼神中透露出果敢和坚毅 。他于 1901 年出生在四川酉阳,自幼聪慧好学,胸怀大志 。1915 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在那里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 。1920 年,赵世炎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积极组织和领导旅法勤工俭学生的斗争,成为旅法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 。赵世炎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他善于发动群众,组织工人罢工和示威游行,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权益而不懈努力 。他还创办了《工余》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旅法共产主义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舆论支持 。

蔡和森,这位来自湖南双峰的革命先驱,眼神中透露出深邃和坚定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但自幼勤奋好学,胸怀救国救民的理想 。1913 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那里结识了毛泽东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9 年,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积极组织和参与旅法学生的革命活动,与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共同推动了旅欧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他曾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分析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在这张合影中,周恩来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位,说他是最帅的人,毫不为过。他身姿挺拔,犹如苍松般屹立,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面容英俊的他,轮廓分明,线条刚劲有力,却又不失柔和,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 。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透露出坚定与睿智,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 。那淡淡的微笑,恰似春风拂面,温暖而亲切,仿佛能驱散世间的一切阴霾 。

1920 年,周恩来怀揣着对救国真理的执着追求,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初到法国的他,一边在工厂辛勤做工,以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和学业,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常常在昏暗的灯光下,研读一本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字迹工整地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每一个深夜,当其他同学都已进入梦乡,他的房间里却依然亮着灯光,那是他在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进行深入对话 。

在法国期间,周恩来积极参与旅法学生的爱国活动,成为了学生运动的核心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经常组织各种集会和演讲,用激昂的话语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拯救祖国而努力奋斗 。他的演讲极具感染力,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能够深深打动听众的心灵 。在一次反对北洋政府卖国行径的集会上,周恩来站在台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的同学们,大声说道:“我们的祖国正在遭受列强的欺凌,同胞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作为中国的青年,肩负着救国救民的重任,绝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团结起来,用我们的行动,让全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力量!”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把火炬,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的爱国火焰,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

周恩来还深入工厂和工人居住区,与工人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疾苦 。他看到工人们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却只能得到微薄的报酬,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愤怒 。于是,他积极组织工人运动,为工人们争取权益 。他帮助工人们成立工会,组织罢工和示威游行,与资本家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一次罢工中,面对资本家的威胁和恐吓,周恩来毫不畏惧,坚定地站在工人们的前面,鼓励大家说:“我们为了自己的权益而斗争,是正义的行为。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在他的带领下,工人们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

除了参与革命活动,周恩来还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他与赵世炎、陈延年等人一起,创办了《少年》(后改名为《赤光》)杂志,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他亲自撰写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中国革命的道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青年和工人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他的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充满了说服力,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许多青年正是通过阅读《少年》杂志,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也吸引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每一个同志的想法和选择 。在与同志们的交往中,他总是真诚待人,关心他人的生活和成长 。他的乐观豁达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在旅法学生中,周恩来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引领着大家朝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奋勇前进 。他的存在,让大家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和未来 。

1924 年,随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留法勤工俭学的先进分子们纷纷响应号召,踏上回国之路,投身到国内的革命洪流中 。

周恩来回国后,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务 。他积极推动国共合作,为培养革命军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北伐战争中,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上海,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大革命失败后,他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此后,周恩来长期担任中共中央重要领导职务,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成为了国家的柱石,世界的伟人 。

陈延年回国后,任中共广东区委组织部部长、区委书记等职 。他积极领导广东地区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推动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1927 年,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陈延年临危受命,担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 。同年 6 月,由于叛徒出卖,陈延年不幸被捕 。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 。最终,陈延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年仅 29 岁 。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人 。

陈公培回国后,积极投身于国内的革命斗争 。他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到海南岛、广西等地开展革命工作,为当地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公培参加了百色起义,参与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陈公培脱离了党组织,但他始终关心国家的命运,为抗日救亡运动和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张申府回国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和学术研究 。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任教,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他还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努力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申府为和平建国而奔走呼吁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一些重要的职务,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

陈乔年回国后,任中共北京地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部长等职 。他积极参与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为推动北方地区的党组织建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8 年,陈乔年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同年 2 月,由于叛徒出卖,陈乔年被捕 。在狱中,他遭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1928 年 6 月 6 日,陈乔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年仅 26 岁 。他在就义前,乐观地对同志们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 他的话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赵世炎回国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宣传部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等职 。他积极领导北方地区的工人运动,组织发动了一系列罢工斗争,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 。1927 年,赵世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代理书记,在上海领导革命斗争 。同年 7 月,由于叛徒出卖,赵世炎不幸被捕 。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最终,赵世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 26 岁 。他的牺牲,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

蔡和森回国后,担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等职 。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分析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为党的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党的五大上,蔡和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他积极参与领导了土地革命战争,为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而努力 。1931 年,蔡和森在香港从事革命活动时,被叛徒出卖被捕 。在狱中,他遭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 。最终,蔡和森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 36 岁 。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

周恩来、陈延年、陈公培、张申府、陈乔年、赵世炎、蔡和森七位革命先驱,在法国的相聚,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他们心中的革命理想 。回国后,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行 。

这张拍摄于 1921 年法国的合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它是七位革命先驱青春与理想的见证,更是中国革命征程中一座闪耀的里程碑 。

周恩来、陈延年、陈公培、张申府、陈乔年、赵世炎、蔡和森,他们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奋斗史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这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更要传承他们的精神,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或许不会面临像先辈们那样残酷的战争和生死考验,但依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我们要像先辈们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以创新的思维和不懈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去实现梦想 。让我们铭记这七位革命先驱的名字,传承他们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

来源:栀子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