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幕降临,走进“中医药文化夜市”,人群围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山东省中医院”)摊位打圈:一边把脉辨体质,一边端着洛神陈皮酸梅汤、茯苓山药蒸糕细细品尝;年轻人排队体验艾灸、推拿,孩子们伸手摸着药材、追着医生问东问西,既有“烟火气”,也有“中医味”。
庄润泽
夜幕降临,走进“中医药文化夜市”,人群围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山东省中医院”)摊位打圈:一边把脉辨体质,一边端着洛神陈皮酸梅汤、茯苓山药蒸糕细细品尝;年轻人排队体验艾灸、推拿,孩子们伸手摸着药材、追着医生问东问西,既有“烟火气”,也有“中医味”。
“中药零食完全打破了我对中药的固有印象,不涩也不苦,还能食补养生,直接把我圈粉了。”25岁的市民刘女士一边吃着中药冰激凌一边说。一位刚拿到养生茶方的阿姨则笑得舒心:“晚上遛弯顺便把了脉,连明早泡茶的方子都有了,这才是把健康送到家门口啊!”
当中医走出诊室、走进夜市,在“能体验、能交流”的场景里,传统中医也多了一层现代气质。
近年来,山东省中医院以文化作为“软实力”,把“以文塑院、以文化院、以文润院”作为牵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党建统领、场景打造、传播转化上形成一整套相互支撑的实践链条,让中医药文化既能“传下去”,也在公共空间“活起来”。
11月8日,第十五届山东省中医膏方推广活动在趵突泉院区尚德楼前广场举行。从一剂膏方看一整套体系:前端是专家辨证、名医坐堂,中端是处方论证、药材遴选、精细加工,后端是互联网医院支持下的线上开方、快递配送到家。一场膏方节既是服务窗口,也是文化窗口——既普及“因人施方、四时调养”的中医理念,也给市民“规范、安全、可信赖”的切身体验。
科技赋能体验馆。山东省中医院供图
在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则把传统医理做成了“可体验的公共空间”。围绕“医宗扁鹊”“理法同源”“齐鲁儒医”等主题板块,既有中医经典理念,也有AI脉学体验、VR针灸取穴、多媒体本草互动。抽象的阴阳、经络、方药,被转化为可视化、可互动的知识和体验。体验馆成了一座“立体公开课”:既做科普、又做信任建设,让“中医”建立在可理解、可感受的现代表达之上。
文化场景的延伸,并不仅仅在楼宇之中。以文塑院,先立根本。当“以文塑院”的理念渗透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管理之中,便转化为医院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医院党委把文化建设纳入办院顶层设计,以院训‘乐群敬业、厚德怀仁’为主线,把‘讲政治、讲担当、讲创新’等干部标准细化到选人用人、考核评价和一线服务之中,以干部队伍的价值‘硬约束’带动全院行为自觉。”据介绍,近年来,山东省中医院连续5年获评国家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A﹢等级,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青年岐黄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一支政治坚定、医术精湛、富有人文关怀的中医队伍正在加速成长。
院史馆内,建院先贤展区。山东省中医院供图
“看得见”的院史,是“传下去”的精神。6月30日,位于趵突泉院区的院史馆全新亮相:从几间诊室起步的老照片,到重点专科集群的建设成果,从第一代老中医的手写病历,到新时代“国医大师”的学术传承,一条“听党话、跟党走,与人民健康紧紧相连”的时间轴被清晰勾勒。青年医生在这里重温初心、找到职业认同,市民也在这里读懂一家医院的选择与坚守。
从一座院史馆到一间体验馆,从一罐膏方到一条夜市街,山东省中医院把中医药文化做成了看得见的场景、摸得着的服务、带得动的团队。
来源:金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