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联动 打造长江支流入口“绿色引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6:47 1

摘要:江湖交汇处,发展融合点。在长江与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交汇口,一场以航道现代化为核心的深刻变革正悄然发生。11月14日,“我家住在长江边”之“沿着长江看交通”媒体团走进江西九江,看长江九江航道处以建设“畅安优智美”现代化长江航道,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与绿色转

转自:中国水运网

江湖交汇处,发展融合点。在长江与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交汇口,一场以航道现代化为核心的深刻变革正悄然发生。11月14日,“我家住在长江边”之“沿着长江看交通”媒体团走进江西九江,看长江九江航道处以建设“畅安优智美”现代化长江航道,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与绿色转型,探索出一条干支协同、智慧运行、生态养护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从“地理交汇”到“发展融合”

打破壁垒,方能实现真正的联动。长江航道局坚持高位推动,与江西省高等级航道事务中心签署战略协议,构建了坚实的顶层设计。

“我们创新提出了‘赣鄱北大门 水上一家人’的公共服务品牌,目的就是变‘相邻’为‘一家’,真正发挥以干带支的引擎作用。”长江九江航道处航道科负责人介绍,该处与赣北、赣东航道事务中心的连续签约,正将服务长江经济带和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蓝图落到实处。

战略协同之下,运行一体的安全纽带愈发牢固。为了破解干支交汇水域的管理难题,一座21米大型示位标巍然矗立,日均守护超600艘船舶,成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水上灯塔”。这座示位标不仅填补了航标设置的空白,还通过在标体安装高清摄像头,与水上智能航标的毫米波雷达联动,实现了对这片复杂水域的360度无死角监控,通航安全保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公共服务也在智慧转型中焕发新活力。自2025年3月起,一场“鄱阳湖口慢直播”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公众见面,在展现江湖壮景的同时,同步推送水位、航道尺度等关键信息。这不仅是展示,更是服务。它让航道数据有了温度,拉近了公众与航道的距离,正是公共服务智慧化的一次生动实践。

“一张图”联通干支畅通无阻

如果说机制联动是骨架,那么电子航道图就是智慧航道的“神经中枢”。长江航道部门致力于将电子航道图打造为实现干支深度融合、提升航运效率的核心支撑。

数据的共建是“一张图”的根基。长江九江航道处通过与地方航道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建设了赣江、信江等“共建、共测、共监、共管”的示范段,完成了多条关键航道的测量任务。

“目前,江西赣江612公里、信江231公里数据已经成功接入电子航道图中,这些数据如同‘血液’一样,让干支水系在电子航道图上‘活’起来,实现了真正的互联互通。”该处航道科负责人说道。

在此基础上,长江电子航道图的服务触角积极向江西内河航道延伸。如今,“由江入湖、由湖进江”的船舶能够获得连续、一体化的“指尖上的服务”。

基于电子航道图,虚拟航标已进入试运行阶段,这为船舶提供了更精准、动态的指引;通过安装有水文多要素终端的智能航标,实现水文信息的实时自动采集……如今,智慧赋能让航道基础研究数据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航标器材“绿色革命”进行时

在推动智慧发展的同时,绿色成为鄱阳湖口航道建设的鲜明底色。在梅家洲至永和洲15公里绿色养护示范段,一场航标器材的“绿色革命”正在进行。

“你看这些新投入的航标船,采用的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石墨烯共聚材料,更环保、更耐用。”该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给钢制航标穿上了‘新衣’——新型碳纳米管改性防腐涂料,替代了传统油漆,减少了污染。传统的钢丝缆绳也正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缆替代,整个示范段的航标正在全面‘绿’化。”

养护模式本身也在向低碳转型。依托数字航道系统,实现了对航标状态的24小时不间断监测,结合360度全景监控与无人机巡检,大幅减少了传统船舶巡航的频次。

“无人机巡检效率高、速度快、零排放,过去开船两三个小时才能到现场,现在靠无人机半小时就能够完成巡查,巡查工作的安全性、环保性都极大提升。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九江段的绿色养护水平,也为整个干支航道的协同升级提供了样本。”他继续介绍道。

长江航道部门在鄱阳湖口段的成功试点,标志着以干支联动为路径,以电子航道图为智慧核心,以绿色养护为底色,成为建设“畅安优智美”现代化航道的有效途径。未来,长江航道部门将会以更坚实的航道基础,为打造安全、畅通、高效、绿色的黄金水道贡献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