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乌克兰动真格!国有能源国企大改革,反腐利剑直指腐败沉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6:49 1

摘要:11月中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Telegram发了条消息,直接敲定了国有能源企业的重启程序。

11月中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Telegram发了条消息,直接敲定了国有能源企业的重启程序。

总理斯维里坚科、经济部长索博列夫全程参与,这事儿没半点拖泥带水。

在俄乌冲突还没停的节骨眼上,乌克兰敢在能源领域动大手术,确实让人有点意外,但了解背后的原因后,又觉得这步棋不得不走。

一切的导火索,是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NABU)那份“点石成金”调查报告。

报告里明明白白写着,掌控全国一半电力供应的乌克兰国家核能公司(Energoatom),藏着一个洗钱计划。

涉案的核心人物季穆尔・明迪奇,可不是普通人,他是泽连斯基的商业伙伴。

凭借这层关系,明迪奇居然敢向前司法部长加卢先科、前国防部长乌梅罗夫施压,干预企业运营。

更有意思的是,NABU准备搜查之前,他直接溜出了乌克兰,现在案件后续调查都变得棘手。

能源企业是乌克兰战时的“生命线”,居然有人敢在这上面动手脚,难怪民众会不满,这起腐败案直接引发了连锁人事变动。

11月13日,总理斯维里坚科直接向最高拉达提交提案,要免去加卢先科和斯维特拉娜・赫林丘克的能源部长职务。

基辅经济学院校长米洛瓦诺夫也辞了职,他之前当过前总统办公室顾问,还兼任过Energoatom的监事,这次辞职明眼人都知道,和这股反腐风暴脱不了干系。

如此看来,泽连斯基这次是真要动真格,不打算给腐败留任何余地。

腐败案暴露了能源领域的治理漏洞,改革自然提上了日程。

泽连斯基明确说了,这次改革就是要“全面财务审计+管理层更新”,四大核心能源国企是重点整治对象。

这四家企业撑起了乌克兰的能源骨架,任何一家出问题,都会影响民生和国家运转。

Energoatom被当成了改革的首要目标,要求一周内完成新监事会筹备,为后续董事会改组铺路。

这家公司运营着多座核电站,俄乌冲突以来,能源设施多次遭袭击,本就面临安全运营的压力,现在又曝出腐败,不赶紧整顿确实说不过去。

我觉得把它放在第一位,足见泽连斯基对能源安全的重视。

乌克兰水电公司(Ukrhydroenergo)也没闲着,同步开展CEO公开竞聘,还要补充监事会成员。

乌克兰天然气运输系统运营商则要扩容监事会,新任CEO也得通过竞争选出,毕竟冬春季节的能源供应不能出岔子。

而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Naftogaz)因为现有监事会2026年1月到期,现在就启动新监事会竞聘,就是为了避免交接期出现混乱。

除了这四家核心企业,其他国有能源企业的监事会国家代表也会全面更新。

本来想,是不是改革只针对出问题的企业,但后来发现,这次是要实现全覆盖,不给任何“漏网之鱼”机会。

很显然,这不是一次走过场的改革,而是要彻底重构能源领域的治理体系。

改革要想成功,光换管理层还不够,得有机制保障。

泽连斯基特意强调,政府已经和执法机构、反腐败机构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要求各部门必须实质协作。

所有国有公司的人事调整,都得依据NABU的审计结果来,确保每一步都透明可追溯。

总理斯维里坚科更是加码,11月13日公开表示,要对全国所有国有企业开展全面审计。

财务收支、项目运营、合同签订这些关键领域,都要查个底朝天。

这种全领域审计虽然耗时耗力,但能给国有资产构建“多重防护网”,长期来看很有必要。

更何况,乌克兰一直想加入欧盟,欧盟对国企治理和反腐有明确要求,这次改革也算是契合了国际标准。

乌克兰这次能源国企改革,是被腐败案“倒逼”出来的,也是特殊时期的必要选择。

战时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存亡,腐败只会让国家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这次改革既回应了民众的关切,也展现了守护国有资产的决心。

但改革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有待观察。

毕竟,利益格局的调整总会遇到阻力,而且之前乌克兰也试过类似改革,部分没能落地见效。

不过从目前的动作来看,审计全覆盖、机制化协作这些措施,都在往“实效”上靠。

相信只要能坚持下去,不仅能净化能源领域的风气,还能为战后经济复苏打下基础。

对于乌克兰来说,这场改革没有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来源:明星大都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