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市论势|Atlas背后,是一场全民智能入口之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6:43 1

摘要:2022年底,以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诞生为标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取得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巨大影响。近日,其开发者OpenAI团队又“官宣”了首款AI原生浏览器ChatGPT Atlas,集对话、助手、记忆、编辑和智能代理于一体。可以说,

2022年底,以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诞生为标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取得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巨大影响。近日,其开发者OpenAI团队又“官宣”了首款AI原生浏览器ChatGPT Atlas,集对话、助手、记忆、编辑和智能代理于一体。可以说,以前人们在ChatGPT中所熟悉的功能正被端到端地集成到这款浏览器中。

OpenAI官网页面展示AI原生浏览器ChatGPT Atlas特性

作为访问互联网的核心入口,无论工作学习还是购物社交,浏览器是普通人日常使用最为频繁的工具之一。当人工智能技术以浏览器为载体,开始更高频、更“无感”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它又将带来哪些变化?近日记者采访业内专家、相关企业以及普通用户,聆听各方视角下人工智能技术所铺展的未来图景。

传统浏览器是“我想找什么那么我去搜我来挑选”,在Atlas中,信息某种程度上能“主动找人”:看新闻时可以让Atlas帮忙提炼要点,查资料时让它延伸搜索,写邮件时也可以让它帮着润色文案;用户授权情况下,Atlas甚至能自动打开网页、点击按钮、填写表单、整理信息。

“OpenAI的Atlas是一次让浏览器‘长出智慧’的尝试,这种‘半自动化执行’,意味着浏览器在从一个显示工具变成一个‘行动者’,一个会思考、能帮忙、懂意图的助手。”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总工程师王继彬看来,Atlas不只是用来上网,而是带人们“理解世界”;不只是呈现内容,而是帮助完成任务——Atlas让浏览器第一次从“工具栏”跃升为“工作台”,除了技术升级,更是一次交互革命。“正如当年智能手机让信息触手可及,如今的智能浏览器,让智能真正‘触手可用’。” 王继彬表示。

也因此,Atlas的发布被认为是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的一个分水岭。过去两年,人工智能技术更多存在于“模型”层面,人们在和ChatGPT或文心一言的“聊天”中使用它;现在,人工智能以“浏览器”这一高频核心入口的形态融入普通人的使用场景。广告从业者文静从ChatGPT诞生后就一直关注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变化过程,她觉得,之前各种人工智能应用给人的主要印象是“聪明”,而这次Atlas的出现,让人们能更多关注到这项技术“主动”的一面——“它可能不如当时ChatGPT出现时给人那么惊艳的感觉,但它代表着人工智能正走向更‘实用’的阶段。”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体这个概念开始被更多地提及。如果把大模型比作大脑,那么人工智能体就是身体,把理解转化为行动。没有大模型,后者无法思考;没有智能体,大模型又难以真正落地于复杂场景。两者结合,人工智开始真正‘活起来’。我觉得Atlas也是这样。”文静表示,Atlas的出现让浏览器从“信息入口”走向“智能入口”,而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各个领域的人工智能助手。

中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应用市场、最丰富的使用场景、最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最坚实的政策支持,随着“算力网络”“东数西算”“国产AI芯片”“数据要素市场”等体系逐步完善,与国外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差距正被快速缩小。王继彬介绍,国内以头部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也已开始在这一方向上布局,探索如何把大模型能力与浏览器、办公套件、搜索平台相结合,部分企业已推出 AI 浏览器雏形产品,部分功能落地成熟。以百度、阿里、腾讯、字节、360、华为为例,已将智能助理融入搜索、输入法、网盘、浏览器、操作系统等产品中,形成“边对话边行动”的闭环体验,但具备‘懂内容、懂用户、会行动’三大核心特征的成熟产品仍在打磨,预期未来一到两年内将逐步落地。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浪潮集团展示人工智能业务成果

届时,会有更适合中国本土生态,能理解中文语境、对接本地服务、链接政务、教育、科研、产业等的应用出现。这也意味着,这场技术竞赛不只是“做一个浏览器”的竞争,而是谁能率先让AI成为全民智能助手的入口。“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以及遍布千行百业的垂类业务。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到2027年要实现智能终端和智能体普及率超70%。未来智能体和具身机器人将全面融合。”浪潮云副总经理张成浩提到,以浪潮正在打造的“数字伙伴”为例,是能自主规划、决策和执行独立思考的智能体,能够扮演如招聘、采购、运营、市场营销等不同岗位角色,并且具有唯一的身份编号、名称、归属组织和监护人,经评估合格后上岗,且上岗后其服务质量、应用成效等情况也会定期接受考核评估,从“出生”到“退役”进行全流程监管与服务。

ChatGPT问世至今,引发人工智能技术各方面的话题和争议。ChatGPT 等模型能回答“如何预订一张机票”,而Atlas还能“去打开网站、比价、下单、填写信息、完成支付”。伴随着Atlas等“数字伙伴”走入大众生活方方面面,如何实现技术突破与安全可控的平衡,也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如何创造一个使用它的良好环境。”王继彬表示,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是给技术上锁,而是让技术在安全轨道上高速前进——目前亟需建立智能时代的“交通规则”以及“可追溯”“可纠错”“可申诉”机制,并对自动化风险设立“缓冲带”,诸如自动下单、自动申请、自动转账、自动续费等高风险行为,应设立冷静期、反欺诈机制与安全阈值。而从用户侧看,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判断能力,确保“方向盘”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过分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做决定。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