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南口特支点燃昌平第一簇红色火种,到隐蔽战线于无声处起惊雷;从抗日烽火中军民同心的正气长歌,到建设年代里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昌平的肌理与血脉。
百年征程,初心如磐。
从南口特支点燃昌平第一簇红色火种,到隐蔽战线于无声处起惊雷;从抗日烽火中军民同心的正气长歌,到建设年代里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昌平的肌理与血脉。
值此昌平党组织成立百年之际,由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组织部和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党史办共同推出系列片《星火闪耀 红色昌平》,以光影笔墨,致敬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今天推出第四集《向死而生》。
身躯在黑暗中倒下
英魂在烈火中永生
他们以生命为火种
点燃不灭的信仰之光
革命的道路,从来与牺牲相伴。1927年,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席卷北方。在这至暗时刻,一批昌平革命者用生命诠释信仰,铸就了气壮山河的不朽丰碑。
早在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中,来自昌平介山村的杨诗田,已在长辛店街头高擎“要求释放被捕工友”的大旗,迎着军警枪口挺身而出。他推开身边工友,自己却中弹牺牲,成为昌平第一位革命烈士,用鲜血践行了“工友权利不能丢”的誓言。
杨诗田是迄今可考最早的昌平籍共产党员。他的牺牲,成为昌平革命火种继续传播的起点。
革命的火炬在危难中传递。1925年,22岁的纪廷梓受党组织派遣来到南口,成为中共南口特别支部的主要创建者。他深入工人,发展组织,使革命力量在逆境中壮大。1926年8月,奉系军阀重控昌平,纪廷梓被迫转移。1931年因叛徒出卖,他在天津英勇就义。
在狱中,他每天带着沉重的脚镣劳动10多个小时,每顿饭只能吃到一小块发霉的玉米面窝头和少许咸菜,并受到严酷的审讯,但始终志坚如钢。1931年10月7日,敌人将病重的纪廷梓拖出牢房,秘密杀害,年仅28岁。
在纪廷梓之后,从南口机械匠成长起来的王尽臣毅然接任南口地委书记,转入地下坚持斗争。1927年9月,他被任命为北京市委书记,肩负重建组织的重任。同年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11月11日与王荷波等共18位革命志士一同赴死,终年34岁。
早年间,王尽臣辗转于唐山、南口等工厂,亲历工人苦难,投身工运斗争,从一名南口工人最终成长为中共北京市委负责人,在北方工人运动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在昌平这片热土上,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卢绍亭等共产党员同样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何孟雄与缪伯英被称为“英雄夫妻”,双双为革命献出生命。卢绍亭深入南口地区,秘密发展党团组织,最终在渭华起义中英勇牺牲。
何孟雄,是中国最早的58名共产党员之一。他的妻子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他们都曾在昌平南口等地播撒革命火种。
这些革命者的生命大多定格在青春年华。他们是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的一个缩影,正是他们用奋斗与牺牲,谱写了京华党史的辉煌序章!
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鬼雄
从杨诗田牺牲的长辛店
到王尽臣奋斗的南口
后来者正接过旗帜
将这不息的精神
化作一支支如椽巨笔
在黑暗中书写光明
在绝境中铸就新生
来源:北京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