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的一档播客节目中,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谈到当前的中美关系时直言,美国总统特朗普外强中干,面对中国这样的真正强硬的对手,会迅速退缩,而中国早已在一次次交锋中摸清了他的底牌,只能被拿捏。
【军武次位面】 作者:丰羽
据观察者网11月17日消息,美国的一档播客节目中,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谈到当前的中美关系时直言,美国总统特朗普外强中干,面对中国这样的真正强硬的对手,会迅速退缩,而中国早已在一次次交锋中摸清了他的底牌,只能被拿捏。
沙利文指出,中美会晤后双方基本回到4月份的原点,看起来双方是不赚不赔,但中国获得了两大成果,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可能导致美国无法赢得对华竞争。
其一,中国摸清了特朗普的软弱,只要强硬反制,特朗普就会妥协,同时中国还了解了特朗普对供应链中断的极度担忧;
其二,特朗普答应不再新增对华出口管制及其它相关措施。
沙利文认为特朗普的性格弱点在于,他看起来自信,但实际上没有那么自信,他面对小国时,有一种心理优势,这能够让特朗普对小国进行严厉施压,而面对中国时,特朗普没了这种自信,所以直接就被拿捏了。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沙利文对特朗普性格的判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特朗普的性格都看得到,喜欢咋呼,自吹自擂,热衷于用极限施压来塑造强势形象,但他的决策反而高度依赖即时压力反馈,比如美国股市。
沙利文倒不是要侮辱特朗普什么的,他是对特朗普行为模式的一种总结。
特朗普屡次在公开场合对中国放狠话,但只要中国一反制,就开始说要谈判什么的。
特朗普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胜利,而是能够宣布胜利,毕竟有些国家,不是他能惹得起的,一些对小国成功的施压,固然可以被搬出来吹嘘,但面对真正的对手时,就只能靠表演了。
所以中美谈判之后,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中美鸣金收兵,回到最初的起点,可实际上,是中国赢下了这一局。
但特朗普肯定不会这么说,而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比如,“我们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好”。
这一点,特朗普还是有脑子的,他总是贬低那些他能拿捏的国家,但不敢这么对待中国,反而时不时要吹一波中国,强调中国的强硬,这么做就是为了衬托他自己和中国一样强硬。
(美国总统特朗普)
中国之所以能够精准拿捏特朗普,不是因为中国用了什么神秘手段,归根结底,还是实力问题。
去年特朗普竞选的时候,欧洲火急火燎地研究特朗普,中国当然也会考虑特朗普再次当选的可能性,但中国从来没有像欧洲那样恐慌过。
因为中国不是美国的盟友,不靠美国安全体系,不需要看美国的脸色,你特朗普有什么招数,放马过来吧,大不了咱们就硬碰硬。
反观特朗普,他的决策会被国内市场的压力放大,但本质上,还是因为美国承受不起中国的反制。
这就是中国底气和策略,确实需要跟特朗普打交道,但需要摸清的,不只是特朗普,还有美国。
美国的盟友都把特朗普的上一个任期视为恐怖故事,而中国则是长线布局,从上一次的对抗中总结经验,当特朗普故技重施的时候,直接就能拿捏他。
(美国前总统拜登)
总的来说,特朗普这种高度依赖个人情绪与媒体声量的执政方式,本身就不适合与坚持长期主义的中国对抗。
他的判断往往基于当天电视里的新闻,或者交易所的股价,他自己是一个情绪化的人,并不断放大情绪,进而受到情绪的影响。
这种短线交易式的外交思维,除非你有绝对的实力和高超的技术,否则也就只能对付一下那些被吓到的盟友。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朗普是成功的,他从美国盟友身上攫取了足够多的利益,这就够他交差的了,至于对中国的妥协,这也存在一种交易的逻辑,相当于用盟友的损失,补贴美国对抗中国失败的损失。
(美国国旗和中国国旗)
中国之所以能在这一轮对抗中稳稳占上风,说到底,就是因为特朗普那一套在中国这里根本推不动。
中国不吃拜登的那一套,也不吃特朗普的这一套,沙利文现在侃侃而谈,搞的好像拜登比特朗普强多少似的,可实际上,任何牛鬼蛇神,中国都不怕,中国都能应对。
这就是中国的结构性优势,是国力、战略定力与制度韧性的综合体现。
外界对中美关系的解读各种各样,包括沙利文提供的,也只是单一的视角,并没有讲到问题的根上,中美关系真正的底层逻辑始终是国家实力的对比。
以前美国更强大,现在时代变了,就是这么简单。
特朗普也好,拜登也罢,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基本面,沙利文的优越感实在莫名其妙,因为中国拿捏的不是特朗普,而是美国。
来源:军武次位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