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品展播丨住在居民心里的家庭医生
序:近日,北京市开展“签约有感,健康可及”征文活动,旨在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让居民更加了解家医工作,信赖家医服务。通过征文展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与形式,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及成效。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报送征文稿件,宣传优秀事例,“健康门头沟”公众号将定期进行优秀文章展播,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住在居民心里的家庭医生
李宝柱
清晨七点,我挎着出诊包走进色树坟村,熟悉的小巷,熟悉的阳光,指引着我再一次走进签约居民孙阿姨的家里,这已经是我本周第三次上门为她测血糖了。
“李大夫,又麻烦您了。我们家这老太婆最听您的话,听您的‘管住嘴,迈开腿’,这血糖控制得才有点起色,就是每次测血糖还跟个孩子似的,怕扎。”开门的是孙阿姨的老伴,一边开玩笑一边把我让进了孙阿姨的房间。此时的孙阿姨像个闹脾气的孩子,脸别向一边:“我哪儿是怕扎呀,就是啥感觉都没有,还老麻烦李大夫专程跑来给我测血糖,心里不落忍。”嘴上虽然这么说,手指还是诚实地伸了出来。
“空腹血糖4.3!”我看着读数心头一紧,“阿姨,现在有什么不舒服吗?”
孙阿姨说:“没有啊,老头子说你今天过来测血糖,我一直躺着啥也没干!”“那药呢?”“您给开的药都吃着呢。”孙阿姨一脸无辜地说。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近两周。孙阿姨的用药已经调整过三次,但血糖始终像过山车般忽高忽低。我知道一定有什么被遗漏了。
晚饭过后,心头的疑虑未散,我不放心孙阿姨的血糖,再次敲响了孙阿姨的家门。孙阿姨的老伴一看是我来了,一把把我拉进客厅,“宝柱,你咋来了,吃饭没?快坐下一起吃点!”家庭医生签约把孙阿姨一家和我“绑定”在了一起,二老对我也像对自己孩子一样亲切。和孙阿姨闲聊家常时,我注意到床头柜上摆着几个药瓶,似乎都是孙阿姨正在使用的药。
“阿姨,这些药您都怎么吃呢?”我故作随意地问道。
孙阿姨得意地向我展示:“这不是你给我开的吗,上面还给我写了,这个是饭前半小时吃的,这个是吃第一口饭时吃的……”我仔细查看这些药盒时,突然发现,除了我给孙阿姨开的药以外,还多了一个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阿姨,这个药是您吃的吗?”我尽量保持语气平静。
“是呀,隔壁老吴婶儿也有糖尿病,说吃这个药效果特别好。我想着一样的病我肯定也能吃,这要是吃好了不挺好的嘛。”孙阿姨甚至有些得意地说。
终于真相大白了!老人擅自加药,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更危险的是,如果因为药物摄入过量导致低血糖甚至休克,会直接危及生命。
我没有直接批评老人,而是详细的向孙阿姨解释了药物过量的危害,阿姨听后大吃一惊,“我没想到这么危险,就想着她能吃我也试试。”
随后一周,我每天监督孙阿姨服药,血糖终于稳定了。更重要的是,阿姨现在把我当成了“医药总管”,任何用药都会先咨询我的意见。二老说我把他们的健康放在心上,他们也让我这个家庭医生住进了他们心里。
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我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中上演。自从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我的工作就从坐诊看病变成了健康管理。团队内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用药习惯,甚至家庭关系,我事无巨细全都放在心上,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家人。
我只是家庭医生队伍中渺小平凡的一员,我的工作除了提供医药方面的专业指导,也为签约居民的生活点滴保驾护航:独居老人倾诉孤独时由我们抚慰;新手妈妈提出育儿困惑由我们解答;慢病患者长途旅行,体检报告的每一个箭头都由我们一一讲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所有签约居民绑定了专业、耐心的健康管家,守护着每个家庭的幸福时光。我为能成为健康守护者中的一员而感到光荣!
供稿:王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编辑:区卫生健康综合服务中心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健康门头沟
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南大街9号
来源:西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