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MD的CEO苏姿丰刚在纽约的金融分析师日结束演讲,全场的掌声就没停过。
AMD的CEO苏姿丰刚在纽约的金融分析师日结束演讲,全场的掌声就没停过。
这位执掌AMD十年的“铁娘子”直接摊了底牌,公司今年营收要冲340亿,未来几年AI相关收入能翻着跟头涨。
放在十年前,没人敢信这家快被挤出数据中心市场的企业,能有今天的底气。
我翻了五小时的发布会回放,发现AMD的野心藏在每一个产品细节里。
它不再是那个跟在英特尔、英伟达身后的小弟,现在已经敢直接喊出“分蛋糕”的口号。
这种转变不是突然发生的,背后是整整十年的咬牙坚持。
可能有人没经历过那个阶段,早十年的AMD在数据中心领域,那真是连喝汤都得看别人脸色。
英特尔的Xeon处理器占着九成市场,AMD自己的产品接连出问题,客户信任度跌到谷底。
2015年苏姿丰接手时,公司连核心业务都快保不住了。
本来想只说产品参数,但后来发现,光说参数太干了,得先说说AMD这十年的不容易。
苏姿丰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押注Zen架构,这个决定在当时备受质疑。
研发烧钱不说,能不能成还是未知数。
好在Zen架构没让人失望,推出后性能直接追上英特尔,才算把AMD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光靠CPU还不够,AMD随后的收购操作更见章法。
先拿下赛灵思补全FPGA技术,又收购Pensando掌握DPU能力,最后收了ZTSystems强化系统集成。
这种收购不是瞎买,而是精准补短板,比自己从零研发省事儿多了。
很显然,这步棋走得够聪明,让AMD快速凑齐了“CPU+GPU+DPU”的全栈产品矩阵。
现在的AMD已经不用看别人脸色了,2025年数据中心业务营收预计能到160亿,其中服务器CPU和AIGPU是主要推手。
对比十年前几乎清零的市场份额,这种跃升确实让人佩服。
产品才是硬道理,这在芯片行业永远成立。
AMD这次发布会,把下一代产品的家底亮得很彻底。
2026年要推出的Zen6架构“Venice”处理器,核心数直接冲到256个,比现在的型号多了不少。
服务器厂商最吃核心数这一套,多出来的性能意味着能跑更多任务,这都是实打实的竞争力。
AI服务器市场现在是香饽饽,AMD自然不会放过。
发布会上重点提的MI400系列GPU,用的是台积电最先进的2nm工艺,这在全球都是头一份。
其中高端的MI455X型号,光内存就有432GB,比英伟达现在的主流产品还能打。
搭配上和Meta合作的Helios机架,整体算力直接飙升到新高度。
AMD现在的策略很聪明,不跟英伟达拼软件生态,而是在硬件上找突破口。
MI400系列在处理大模型时,内存带宽更高,生成内容的速度更快。
对于微软、Meta这种大客户来说,能提高效率的硬件,就有合作的价值。
当然AMD也有短板,英伟达的CUDA生态积累了这么多年,不是轻易能撼动的。
但AMD也在想办法,通过开源软件吸引开发者。
更重要的是,它的崛起打破了市场垄断,以前英伟达说涨价就涨价,现在有了AMD制衡,企业采购成本都能降不少。
大量老旧服务器被企业淘汰升级,这些更新需求都成了AMD的机会。
它今年的GPU业务能收62亿,CPU业务能收93亿,就是最好的证明。
AMD的故事挺励志的,从差点出局到现在叫板双巨头,靠的不是运气。
战略上不摇摆,技术上肯投入,遇到机会敢出手,这些都是它能翻身的原因。
接下来就看2026年MI400系列量产情况,要是能顺利落地,芯片行业的格局真可能被改写。
芯片行业的竞争从来都是长跑,英伟达和英特尔不会坐视AMD崛起。
但不管怎么说,有竞争对消费者和整个行业都不是坏事。
毕竟只有不断较劲,技术才能进步,算力成本才能越来越低。
AMD的这场翻身仗,还没到终点。
来源:明星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