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是制约职业教育育人成效提升的深层瓶颈。如何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成为职业院校必须直面并破解的核心课题。为此,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积极探索实践“三体系协同、五维度推进”课程思政模式,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
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是制约职业教育育人成效提升的深层瓶颈。如何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成为职业院校必须直面并破解的核心课题。为此,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积极探索实践“三体系协同、五维度推进”课程思政模式,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具有启发性的系统方案。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首先精准识别其普遍面临的挑战。
一是体系化设计缺失,融合易流于形式。部分职业院校的探索停留在个别课程的“点状创新”,缺乏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性规划,导致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难以深度融合,协同效应不足。
二是教师长于专业能力,融入方法亟待支撑。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落地的主力,但其长项大多在于专业技能,在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炼与教学转化上常面临“不想融、不敢融、不会融”的困境,急需方法指引和系统赋能。
三是长效机制不健全,持续动力有待保障。若缺乏科学的组织保障、标准体系和激励评价闭环,仅靠行政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容易陷入“初期热闹、后期乏力”的困境,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挑战的本质,是课程思政需从简单的“物理叠加”走向深层次的“化学反应”。为此,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运用系统思维对课程思政进行整体建构,以“三体系协同、五维度推进”的系统实践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学校治理和育人全流程。
三体系即工作体系、教学体系、标准体系的协同联动,为课程思政提供稳固支撑。
工作体系强化课程思政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构建了“领导小组—专家小组—研究指导小组—质量保障小组—建设实施小组”的多层级工作网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多方协同联动的格局,确保建设有 “主心骨”。
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贯通育人全过程。学校架构了“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过程贯穿、全要素渗透”的教学实施路径,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到课程标准完善、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活动拓展,形成有机闭环,确保思政元素如盐入水般自然融入。
标准体系为课程思政提供科学依据。学校研制了覆盖学校、专业、课程、团队、教学各层级的建设与评价标准,使课程思政工作“内容可依、实操可行、指标可测”,实现了从经验型探索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转变。
五维度即在组织领导、师资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五个关键层面同步发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赋能师资“主力军”。通过创新“一套培训课程、一个引领团队、一批科研课题”的“三个一”教师发展体系,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调查显示,学校超过95%的教师表示通过系统培训对开展课程思政“更有信心”。
夯实课程课堂“主战场”。编制《课程思政要素开发指南》,为教师挖掘思政元素提供“脚手架”;创设“启思引情—析辨明理—内化践行”的“三阶三化”教学范式,使思政融入契合认知规律,育人效果显著提升。
创新实践“试金石”。打造“一专一特色”实践项目,如“环保酵素推广”“社区水质监测”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知行合一,且育人成效显著,学生职业资格认证通过率提升至96%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满意度高达98%。
(作者金怡系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党委书记、上海市职教协会副会长,朱赛荣系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教师、上海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示范课程团队成员)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