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7年的秋老虎,比往年更烈几分。华北平原的日头把土坯墙烤得发烫,田埂上的野草蔫头耷脑,连聒噪的蝉鸣都透着股有气无力。我扛着半袋麦秸,沿着村路往家走,汗水顺着脊梁骨往下淌,浸透了粗布褂子,贴在身上又黏又痒。
第一章 麦场上的惊雷
1977年的秋老虎,比往年更烈几分。华北平原的日头把土坯墙烤得发烫,田埂上的野草蔫头耷脑,连聒噪的蝉鸣都透着股有气无力。我扛着半袋麦秸,沿着村路往家走,汗水顺着脊梁骨往下淌,浸透了粗布褂子,贴在身上又黏又痒。
“建军!建军!” 村口的大槐树下,二柱子挥着胳膊朝我喊,声音里带着说不清的兴奋,“出大事了!广播里刚说的,高考恢复了!”
我手里的麦秸袋“咚”地掉在地上,脑子里“嗡”的一声,像被响雷炸了个正着。高考?这两个字我只在爹偶尔的念叨里听过。爹年轻时念过私塾,肚子里有点墨水,总说我要是生在好时候,该去考个大学,别像他一样一辈子刨土坷垃。可在这之前,“考大学”对我们庄稼人来说,就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摸不着。
“你听真了?” 我快步跑到大槐树下,声音都在发颤。二柱子抹了把脸上的汗,使劲点头:“千真万确!大队的喇叭响了三遍,说今年冬天就考,不管出身,只要够年龄,都能报名!”
周围几个歇凉的村民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张大爷捋着胡子叹气:“活了大半辈子,又能考大学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李家婶子拉着我的手:“建军,你可是咱村最聪明的,小时候念私塾,先生总夸你,你可得报名试试!”
我心里像揣了团火,烧得滚烫。我今年十九岁,念到初中就辍学了——不是不爱学,是继母刘桂兰说家里缺劳力,让我回家挣工分。这几年,我跟着爹在地里摸爬滚打,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可心里那点对读书的念想,从来没断过。晚上收工回来,我总偷偷拿出以前的课本,就着煤油灯看几页,哪怕只是认几个字,心里也踏实。
“我肯定报!” 我攥紧拳头,指甲都嵌进了掌心。
回到家,土坯房里飘着玉米糊糊的香味。继母刘桂兰正坐在灶台边烧火,她的儿子,也就是我同父异母的弟弟狗蛋,趴在炕桌上,拿着根树枝在地上画圈。爹蹲在屋檐下抽烟,烟锅子一明一暗,脸上没什么表情。
“爹,娘,我回来了。” 我把麦秸袋放在墙角,抑制不住心里的兴奋,“告诉你们个好消息,高考恢复了,我想报名!”
刘桂兰烧火的动作顿了一下,抬起头,脸上没什么笑意:“高考?考那个干啥?庄稼人就该好好种地,考大学能当饭吃?”
“咋不能?” 我急了,“考上大学就能进城,就能端铁饭碗,不用一辈子刨土了!”
“端铁饭碗?” 刘桂兰冷笑一声,“就你?初中都没念完,还想考大学?别做梦了!家里还等着你来挣工分呢,你走了,狗蛋还小,地里的活谁干?”
“我可以边干活边复习!” 我争辩道,“晚上收工回来,我少睡会儿觉就行!”
“不行!” 刘桂兰把烧火棍往灶膛里一戳,火星溅了出来,“家里的事够多了,没空给你折腾这些没用的!再说,报名费、路费、住宿费,哪样不要钱?家里哪有闲钱给你填窟窿?”
我看向爹,希望他能帮我说句话。爹磕了磕烟锅子,慢悠悠地说:“建军,你娘说得也有道理。庄稼人,安稳过日子比啥都强。高考那玩意儿,竞争大得很,咱农村孩子,未必能考上。”
“爹!” 我心里一凉,“这是我唯一的机会啊!我想试试,就算考不上,我也不后悔!”
“试啥试?” 刘桂兰站起身,叉着腰,“我看你就是不想干活,想偷懒!今天这事,我说了算,不准报!”
我气得浑身发抖,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刘桂兰是三年前嫁给爹的,她男人死得早,带着狗蛋过来。刚嫁过来的时候,她对我还算客气,可时间一长,就露了本性。她偏心狗蛋,家里有好吃的、好穿的,都先紧着狗蛋,对我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爹性子懦弱,又觉得对不起刘桂兰母子,凡事都让着她,我受了委屈,也只能自己憋着。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煤油灯的光昏昏暗暗,照在墙上,映出我以前贴的奖状。那是初中时得的“三好学生”,我一直舍不得撕。我心里暗下决心,不管刘桂兰同不同意,这高考,我一定要报!
接下来的几天,我软磨硬泡,爹终于松了口,说只要我能自己解决复习资料和路费,就同意我报名。刘桂兰虽然不乐意,但见爹松了口,也没再硬拦,只是每天给我脸色看,还故意让我多干活,想让我知难而退。
为了找复习资料,我跑遍了全村。村里以前念过高中的,就只有回乡知青小林。小林是城里来的,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下放到我们村好几年了。我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地里干活,皮肤晒得黝黑,跟庄稼人没两样。
“小林哥,我想考大学,能不能借你的高中课本用用?” 我小心翼翼地问。
小林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也想考?好啊!现在政策变了,咱们这些人,终于有盼头了!课本我有,你拿去用,不够的话,我再帮你找找别的资料。”
那天下午,小林把他珍藏的高中课本都给了我,还有几本笔记。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建军,好好学,农村孩子不容易,抓住这个机会,就能改变命运。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来问我。”
我抱着那堆课本,像抱着宝贝一样,心里又暖又激动。从那天起,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去地里干两个小时活,然后回家吃早饭,接着又去地里,中午歇晌的时候,就拿出课本看几页,晚上收工回来,就着煤油灯学到后半夜。
刘桂兰看我真的坚持,也没再多说什么,但总是故意给我找不痛快。有时候我正看书,她就喊我去喂猪、去挑水;有时候我学到半夜,她就说煤油费钱,把灯给我吹灭。我都忍了,只要能让我复习,这点委屈不算什么。
狗蛋也总来捣乱,趁我不注意,就把我的课本扔在地上,或者在我的笔记上乱画。我气不过,骂他两句,刘桂兰就护着他,说我跟个小孩子一般见识,没出息。
爹看在眼里,偶尔会偷偷给我塞两个窝头,让我晚上加餐,或者趁刘桂兰不在的时候,帮我把煤油灯的灯芯挑亮一点。我知道爹心里也不好受,他想让我好,却又不敢跟刘桂兰硬刚。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越来越冷,高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我把小林给我的课本翻了一遍又一遍,笔记也记了厚厚的一大本。小林也经常帮我辅导,给我讲难题,告诉我考试的注意事项。
村里报名高考的,一共有五个人,都是年轻人。我们偶尔会凑在一起,互相交流复习心得,互相鼓励。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通过高考,走出农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终于,到了去县城考试的日子。爹偷偷给了我二十块钱,塞到我手里,说:“建军,好好考,别紧张,不管考得怎么样,爹都不怪你。”
刘桂兰站在门口,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说了句:“早去早回,家里的活还等着呢。”
我点了点头,背上装着课本、笔记和几件换洗衣物的布包,跟着其他几个报名的年轻人,踏上了去县城的路。村里到县城有三十多里地,我们没有钱坐车,只能步行。天还没亮,路上结着霜,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响。我们互相搀扶着,一边走,一边聊天,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走到县城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县城比村里热闹多了,有高楼,有商店,还有来来往往的汽车。我们找了一家最便宜的小旅馆住下,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一直在想考试的事情。
第二天,考试开始了。走进考场的那一刻,我的心怦怦直跳。看着周围陌生的考生,看着试卷上的题目,我深吸一口气,静下心来,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那些复习过的知识点,那些小林给我讲过的难题,都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考试一共考了三天,每天考完,我都感觉像脱了一层皮。但我心里很踏实,因为我把会做的题都做了,没有留下遗憾。
考完试,我回到了村里。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漫长的等待。我每天还是照常下地干活,但心里总惦记着录取通知书的事情。刘桂兰还是老样子,对我不冷不热,偶尔还会说几句风凉话:“我就说你考不上,白浪费时间和钱。”
我不搭理她,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能有个好结果。我知道,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希望,也是爹的希望,是所有支持我的人的希望。
第二章 迟来的通知书与隐秘的算计
冬天的北风刮得正紧,卷着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地里的活少了,我每天除了帮家里喂猪、挑水,就是坐在炕头,翻着小林给我的课本,心里盼着录取通知书能早点来。
村里其他几个参加高考的年轻人,也和我一样,每天都盼着消息。我们经常聚在村口的大槐树下,互相打听有没有动静,有时候还会一起去公社的邮电所问问,有没有我们的信件。
邮电所的老王是个热心人,每次都笑着说:“别急别急,录取通知书哪能那么快?等来了,我第一时间给你们送过去!”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看就要过年了,还是没一点消息。我心里越来越慌,难道我真的没考上?难道我这么久的努力,都白费了?
刘桂兰看我整天魂不守舍的样子,更得意了:“我说啥来着?考不上吧?早就告诉你别折腾,你不听,现在好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没理她,可心里的失落感越来越重。晚上,我躺在被窝里,忍不住偷偷哭了。我想起爹偷偷塞给我的二十块钱,想起小林帮我辅导的日日夜夜,想起自己在煤油灯下学到后半夜的日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疼。
爹看我难受,也跟着叹气:“建军,没事,考不上就考不上,咱好好种地,一样能过日子。”
“可我不甘心!” 我哽咽着说,“我真的很想考上大学,我想让你过上好日子,想让别人看得起我们!”
“傻孩子,” 爹拍了拍我的肩膀,“只要你努力了,就不后悔。日子还长着呢,以后还有机会。”
过年的时候,家里杀了一只鸡,刘桂兰把鸡大腿都给了狗蛋,只给了我一块鸡胸脯。吃饭的时候,刘桂兰还在说:“明年别再想着考大学了,好好在家干活,等过两年,给你说个媳妇,安安稳稳过日子多好。”
我没说话,只是低头扒着碗里的饭。我心里暗暗发誓,就算这次没考上,明年我还要考,一直考到考上为止。
过完年,天气渐渐转暖,地里的活又多了起来。我把心里的失落压下去,每天跟着爹下地干活,只是晚上收工回来,再也没心思看课本了。
三月初的一天,我正在地里给小麦浇水,远远地看到公社邮电所的老王骑着自行车,朝我们村赶来。老王手里拿着一个信封,挥舞着朝我喊:“建军!建军!你的录取通知书!你考上大学了!”
我手里的水桶“咚”地掉在地上,水洒了一地。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在原地,半天反应不过来。
“建军,你考上了!” 老王骑着自行车到了地头,把信封递给我,“省师范大学,重点大学!你可真了不起!”
我接过信封,手指都在发抖。信封是牛皮纸做的,上面印着“省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几个烫金大字,摸起来硬硬的,很有质感。我撕开信封,拿出里面的录取通知书,上面写着我的名字,我的分数,还有报到的时间和地点。
“我考上了!我真的考上了!” 我激动得大喊起来,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爹也跑了过来,拿起录取通知书,反反复复地看,手都在抖:“考上了,真的考上了!我儿子考上大学了!”
周围干活的村民也都围了过来,纷纷向我们道喜。“建军真厉害,咱村第一个大学生!” “老李家要出人才了!” “以后建军就是城里人了,端铁饭碗了!”
我和爹的脸上都乐开了花,心里的激动和喜悦,怎么也掩饰不住。
回到家,我把录取通知书小心翼翼地放在炕桌上,一遍又一遍地看。刘桂兰从外面回来,看到我们高兴的样子,又看了看炕桌上的录取通知书,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有惊讶,有嫉妒,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阴沉。
“真考上了?” 刘桂兰问,语气里没什么恭喜的意思。
“嗯!” 我点点头,抑制不住心里的喜悦,“省师范大学,九月份报到!”
“师范大学啊,” 刘桂兰撇了撇嘴,“出来就是当老师,也不是啥大官,有啥好得意的?”
我没搭理她,心里想着,当老师怎么了?当老师也是铁饭碗,比种地强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的人都来给我们道喜,有的还送了鸡蛋、红糖,说让我补补身体。爹也很高兴,每天都咧着嘴笑,还偷偷去镇上割了肉,给我做了顿红烧肉。
刘桂兰虽然还是不冷不热的,但也没再反对我上大学。她甚至还主动帮我收拾行李,说:“既然考上了,就好好去念,别给家里丢脸。” 我以为她想通了,心里还挺感激她。
可我万万没想到,刘桂兰心里打的,是另外一副算盘。
报到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开始准备报到需要的东西。录取通知书是最重要的,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收着,放在我枕头底下的一个小盒子里。
八月底的一天,我去镇上买火车票,回来的时候,发现枕头底下的小盒子不见了。我心里一慌,赶紧翻箱倒柜地找,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娘,你看到我枕头底下的小盒子了吗?里面装着我的录取通知书!” 我跑到院子里,问正在喂猪的刘桂兰。
刘桂兰愣了一下,说:“没看到啊,你是不是放别的地方了?”
“没有,我一直放在枕头底下的!” 我急得满头大汗,“我今天去镇上,回来就不见了!”
“那我哪知道?” 刘桂兰继续喂猪,语气很平淡,“说不定是狗蛋拿去玩了,你问问他。”
我找到狗蛋,他正在院子里玩泥巴,我问他有没有拿我的小盒子,他摇着头说:“没有,我没拿。”
我心里越来越慌,录取通知书对我来说,比命还重要。没有它,我就没法去报到,这么久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我又在屋里翻了一遍,床底下、柜子里、箱子里,都找遍了,还是没找到。我看着刘桂兰,她的眼神有些躲闪,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会不会是刘桂兰把我的录取通知书藏起来了?
“娘,是不是你把我的录取通知书藏起来了?” 我盯着她,声音有些颤抖。
“你胡说八道什么?” 刘桂兰一下子就火了,“我藏你的录取通知书干啥?对你有啥好处?你自己弄丢了,还赖我!”
“我没弄丢!” 我也急了,“我今天出去的时候,还特意看了一眼,录取通知书还在!我回来就不见了,不是你藏的是谁藏的?”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讲理?” 刘桂兰叉着腰,“我看你就是不想上大学,故意把录取通知书弄丢了,还想赖我!我告诉你,没门!”
我们吵了起来,爹听到动静,从外面回来了。他问清楚了事情的原委,皱着眉头说:“桂兰,建军的录取通知书很重要,你要是藏起来了,就赶紧拿出来,别耽误了孩子报到。”
“老林,你也不信我?” 刘桂兰委屈地哭了起来,“我怎么会藏他的录取通知书?我盼着他有出息还来不及呢!是他自己弄丢了,还赖我!”
爹看着刘桂兰,又看着我,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他知道刘桂兰偏心,也知道她可能真的藏了录取通知书,可他又不想把事情闹大。
“建军,你再好好找找,说不定真的放忘了地方。” 爹说。
“我都找遍了,没有!” 我急得快哭了,“爹,这肯定是娘藏的!她一直不想让我上大学,她怕我走了,没人帮家里干活,怕我以后出息了,不管她和狗蛋!”
“你放屁!” 刘桂兰大喊一声,扑过来想打我,“我什么时候这么想了?我对你还不够好吗?你竟然这么污蔑我!”
爹赶紧拦住她:“别打孩子!有话好好说!”
我看着刘桂兰,她的脸上满是愤怒,可我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心虚。我更加肯定,录取通知书就是她藏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找录取通知书,可始终没找到。刘桂兰也一直不承认,还跟村里的人说我不讲理,弄丢了录取通知书,还赖她。
我心里又急又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眼看报到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要是再找不到录取通知书,我就真的没法去上大学了。
我想到了小林,他见多识广,说不定能帮我想办法。我跑到小林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
小林听了,皱着眉头说:“建军,你继母的为人,我也知道。她肯定是把你的录取通知书藏起来了。她不想让你上大学,想让你留在家里干活,以后好照顾她和狗蛋。”
“那怎么办?” 我急得眼泪都掉了下来,“没有录取通知书,我就没法去报到了!”
“别急,” 小林拍了拍我的肩膀,“录取通知书是可以补办的,你可以去省师范大学招生办问问,说明情况,看看能不能补办一张。”
“真的吗?” 我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
“应该可以,” 小林说,“不过补办可能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些证明材料。你现在就赶紧去县城,坐火车去省城,别耽误了。”
我点了点头,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我回到家,跟爹说了想去省城补办录取通知书的事。爹也很着急,赶紧给我凑了点钱,让我赶紧出发。
刘桂兰看着我,没说话,只是眼神里有些复杂。
我收拾好东西,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坐火车到了省城,我按照小林说的,找到了省师范大学的招生办。我跟招生办的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说可以补办录取通知书,但需要村里开的证明,还有身份证。
我没有身份证,那时候农村人很少有身份证,只有户口本。我又赶紧坐车回村里,让村支书给我开了证明,然后拿着户口本,又赶回了省城。
可招生办的老师说,补办录取通知书需要时间,让我等几天。我在省城找了一家最便宜的小旅馆住了下来,每天都去招生办问问,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看报到的日子就要到了,可录取通知书还没补办下来。我心里越来越慌,难道我真的没法上大学了?
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去年冬天,我报名参加了县里的征兵体检。那时候,高考还没恢复,我想着,要是考不上大学,就去当兵,在部队里也能有出息。后来高考恢复了,我一门心思扑在复习上,就把征兵的事忘了。
我记得当时征兵的干部说过,我的身体条件很好,文化水平也高,如果愿意,可以考虑特招入伍。他还留了一个地址,让我如果有想法,就给他写信。
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既然大学可能上不成了,不如去当兵?
我从背包里翻出那个地址,是省军区招兵办的。我赶紧跑到邮局,给招兵办写了一封信,说明了我的情况,问他们还能不能特招我入伍。
寄完信,我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不管是上大学还是当兵,只要能走出农村,能有出息,我就满足了。
我在省城又等了几天,录取通知书还是没补办下来。我知道,我可能真的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我心里很失落,但也没办法,只能接受现实。
我买了回程的火车票,准备回村里。在火车上,我心里五味杂陈,既后悔自己没看好录取通知书,又恨刘桂兰的自私。
回到村里,我把情况告诉了爹。爹叹了口气,说:“没事,孩子,当兵也挺好的,在部队里好好干,一样能有出息。”
刘桂兰看着我,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我知道,她心里肯定在想,我最终还是没能去上大学。
就在我准备去县里征兵办问问情况的时候,公社邮电所的老王又骑着自行车来了,这次,他手里拿着一封电报。
“建军!你的电报!省军区招兵办发来的!” 老王把电报递给我。
我接过电报,心里很激动。电报的内容很简单:“李建军同志,经研究决定,特招你入伍,速到省军区报到。”
看着电报上的字,我愣了半天,然后突然大笑起来:“我被部队特招了!我被部队特招了!”
爹也很激动,接过电报看了又看:“好!好!当兵好!在部队里好好干,为国争光!”
刘桂兰站在一旁,脸上的得意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不敢相信。她看着我手里的电报,嘴巴张了张,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
我看着刘桂兰,心里充满了释然。她偷走了我的录取通知书,想让我一辈子留在农村,可她没想到,我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这或许就是命运吧,关上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第三章 军营淬炼与家书风波
拿着省军区的特招电报,我心里的激动久久不能平复。虽然没能去成师范大学,有些遗憾,但能被部队特招,也是天大的好事。在那个年代,当兵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有机会提干,走出农村,改变命运。
我赶紧收拾行李,准备去省军区报到。爹给我准备了几件换洗衣物,还有一双新做的布鞋,又偷偷给我塞了五十块钱:“建军,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好好训练,跟战友们搞好关系,别想家。”
“爹,我知道了。” 我接过钱,心里暖暖的,“你在家也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让娘也少干点活。”
刘桂兰站在一旁,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说了句:“到了部队,好好干,别给家里丢脸。” 我不知道她这话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但我也没计较,毕竟,我就要离开这个家了,以后能不能回来,还不一定。
出发那天,爹送我到村口的汽车站。汽车开动的时候,我从车窗里往外看,爹还站在原地,挥着手,眼神里满是不舍。我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坐了几个小时的汽车,又转了火车,我终于到达了省军区。报到处的同志很热情,给我办理了入伍手续,发给我一套军装、一个军用水壶和一个背包。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自豪感,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农村的毛头小子了。
新兵连的训练很艰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出操、跑步、队列训练、体能训练,晚上还要学习军事理论和政治知识。我以前在农村干惯了农活,体能还不错,但队列训练和战术训练对我来说,还是很有难度。
队列训练要求动作整齐划一,一步都不能错。我刚开始的时候,总是跟不上节奏,被班长批评了好几次。但我没放弃,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就自己在操场上练习,一遍又一遍,直到动作标准为止。
战术训练更苦,在泥地里摸爬滚打,衣服总是脏的,身上也经常被划破。有一次,我在练习匍匐前进的时候,膝盖被石头划破了,流了很多血,班长让我去卫生队处理一下,我却摇了摇头说:“没事,班长,我能坚持。” 我知道,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想要在部队里立足,就必须吃苦。
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有城市的,有农村的,大家虽然背景不同,但都很团结。训练的时候,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休息的时候,一起聊天,一起唱歌。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集体,和战友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我的文化水平在新兵里算是比较高的,班长很看重我,让我担任新兵连的文书,负责整理资料、写黑板报。我很珍惜这个机会,每天除了训练,就认真做好文书工作,得到了班长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新兵连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了通信连,成为了一名通信兵。通信兵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通信畅通,需要学习很多专业知识,比如无线电通信、有线电通信、密码翻译等。
我很喜欢这个岗位,学习起来也很刻苦。每天除了训练,我就泡在学习室里,钻研专业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兵请教。老兵们都很乐意帮助我,把他们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
因为我学习刻苦,表现突出,入伍第一年,我就被评为了“优秀士兵”,还入了党。我把这个好消息写信告诉了爹,爹收到信后,肯定会很高兴。
我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写信,告诉爹我的生活和训练情况,让他放心。爹也会给我回信,告诉我家里的情况,说刘桂兰和狗蛋都很好,地里的收成也不错。
可我发现,爹的信里,很少提到刘桂兰对我的态度,也很少提到我的录取通知书。我心里有些疑惑,难道刘桂兰还没把我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
有一次,我在信里问爹:“爹,我的录取通知书找到了吗?”
过了很久,我才收到爹的回信。爹在信里说:“建军,别再想录取通知书的事了,你现在在部队里挺好的,比上大学还强。桂兰也知道错了,她不是故意藏你的录取通知书,只是一时糊涂。你就原谅她吧,一家人,别记仇。”
看着爹的信,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刘桂兰明明是故意藏我的录取通知书,爹却还要替她说话。我知道,爹是想让我们一家人和睦相处,可刘桂兰的所作所为,真的让我很难原谅。
我给爹回信,说:“爹,我知道你是为了这个家好,但我没法原谅娘。她偷走了我的梦想,差点毁了我的人生。不过,我现在在部队里很好,也不想再提以前的事了,以后我会好好干,让你过上好日子。”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在信里提到刘桂兰了,只是偶尔问问狗蛋的情况。
1979年,边境冲突爆发,我们部队接到了参战命令。出发前,我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告诉爹我要去参战了,让他不要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我以为爹收到信后,会很快给我回信,可我等了很久,都没收到他的信。我心里很着急,不知道家里出了什么事。
直到我从战场上回来,才知道,我去参战的消息,让爹担心得大病了一场。刘桂兰虽然平时对我不好,但在我去参战的日子里,也一直照顾着爹,还经常给我烧香祈福,希望我能平安回来。
我心里很感动,对刘桂兰的怨恨,也少了一些。或许,她并不是那么坏,只是太自私了。
从战场上回来后,我因为表现突出,荣立了三等功,还被提拔为排长。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爹,爹收到信后,特意给我寄来了一双他亲手做的布鞋,还有一些家乡的土特产。
1980年,我回家探亲。火车到站的时候,爹和刘桂兰都来接我了。爹看起来老了一些,头发也白了不少,刘桂兰也比以前胖了,脸上有了一些皱纹。
“建军,你回来了!” 爹看到我,激动地走过来,握住我的手,眼眶都红了。
“爹,娘,我回来了。” 我看着他们,心里也很激动。
刘桂兰看着我,脸上露出了笑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一路辛苦了。”
回到家,家里的变化很大。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院子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狗蛋也长大了,已经上小学了,看到我,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哥。”
吃饭的时候,刘桂兰做了一桌子好菜,有鱼有肉,还有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红薯。她不停地给我夹菜:“建军,多吃点,在部队里肯定没吃好。”
我看着她,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她是想弥补以前对我的亏欠。
晚上,我和爹坐在院子里聊天。爹告诉我,我去部队后,刘桂兰心里一直很愧疚,尤其是在我去参战的日子里,她更是后悔不已。她已经把我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了,一直好好地收着,说等我回来,还给我。
“建军,” 爹看着我,“桂兰知道错了,你就原谅她吧。她也是为了这个家,只是方法不对。”
我沉默了很久,说:“爹,我知道了。以前的事,我不想再提了,以后我们好好过日子。”
第二天,刘桂兰把我的录取通知书拿了出来,递给我:“建军,对不起,以前是娘糊涂,不该藏你的录取通知书。这个,还给你。”
我接过录取通知书,看着上面熟悉的字迹,心里感慨万千。这张录取通知书,曾经承载着我的梦想,虽然我最终没能去成师范大学,但它对我来说,依然很珍贵。
“娘,没关系,” 我笑着说,“我现在在部队里挺好的,比上大学还强。这个录取通知书,我会好好收着,留个纪念。”
刘桂兰看着我,眼里含着泪水:“好孩子,谢谢你原谅娘。以后,娘会好好对你,不会再偏心了。”
我点了点头,心里的怨恨,终于烟消云散了。或许,这就是亲情吧,不管有多少矛盾和误解,最终都会化解。
探亲假期结束后,我回到了部队。接下来的几年,我在部队里努力工作,不断进步,从排长升到了连长,又升到了营长。我的生活越来越稳定,也越来越充实。
1985年,我在部队里认识了我的妻子,她是部队医院的一名护士,温柔善良,善解人意。我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就结婚了。结婚的时候,爹和刘桂兰都来部队参加了我们的婚礼,看到我成家立业,他们都很开心。
1987年,我的儿子出生了。我给儿子取名叫李明哲,希望他能明事理,有智慧。儿子的出生,让我们这个家更加完整,也让我感受到了为人父的幸福。
我经常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家探亲,每次回去,刘桂兰都很热情地招待我们,对我的儿子更是疼爱有加。狗蛋也长大了,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医生。我们一家人,终于过上了和睦幸福的生活。
第四章 军校深造与人生抉择
1988年,部队有一个考军校的名额,领导推荐我去参加考试。我心里很激动,考军校一直是我的梦想,这不仅能提升我的文化水平和军事素质,还能为我的未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妻子,妻子很支持我:“建军,你去吧,好好复习,争取考上。我会照顾好家里,照顾好明哲,你不用担心。”
我又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告诉爹和刘桂兰我要考军校的事。爹收到信后,很快给我回信,说:“建军,好好考,爹相信你一定能考上。你在部队里好好干,为国家争光,为家里争光。”
刘桂兰也在信里给我加油打气:“建军,娘知道你很努力,你一定能考上军校。等你考上了,娘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红烧肉。”
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我更加有信心了。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复习,每天训练结束后,我就泡在学习室里,钻研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部队里的战友们也很支持我,经常帮我辅导功课,给我分享复习资料。
考军校的竞争很激烈,来自全国各地部队的优秀士兵都参加了考试。我心里很紧张,但也很有信心。我知道,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能考上。
考试那天,我沉着冷静,发挥得很好。考完试后,我心里很踏实,感觉自己应该能考上。
几个月后,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我被解放军指挥学院录取了!我拿着录取通知书,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我第二次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第一次因为继母的自私而错过了,这一次,我终于抓住了机会。
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妻子和家人,他们都为我感到高兴。妻子特意做了一桌子好菜,庆祝我考上军校。爹和刘桂兰也给我寄来了很多家乡的土特产,让我在学校里好好照顾自己。
1989年,我进入了解放军指挥学院学习。军校的生活比部队更加紧张,课程也更加繁重。每天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但我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每天都刻苦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军校里的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军官和专家,他们讲课生动有趣,让我学到了很多在部队里学不到的知识。我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来自不同的部队,有着不同的经历,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在军校学习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有些专业课程很难,我一开始跟不上节奏,但我没有放弃,每天熬夜复习,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慢慢地,我的成绩越来越好了。
1992年,我从解放军指挥学院毕业,回到了原部队,被提拔为团长。这是对我多年努力的肯定,也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回到部队后,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带领战士们刻苦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在我的带领下,我们团在多次军事演习中表现突出,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和奖励。
1995年,我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上级领导找我谈话,说有一个去北京总部工作的机会,问我愿不愿意去。去北京总部工作,是很多军人的梦想,不仅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还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心里很犹豫,一方面,我想去北京总部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我又舍不得离开现在的部队,舍不得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妻子说:“建军,我支持你去北京。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你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家人可以一起去北京,开始新的生活。”
我又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征求爹和刘桂兰的意见。爹在信里说:“建军,你去吧,去北京好好干,为国家争光。爹和你娘在家挺好的,你不用惦记我们。”
刘桂兰也在信里说:“建军,北京是大城市,机会多,你去吧。你放心,我会照顾好你爹,你不用操心家里的事。”
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我终于下定决心,去北京总部工作。
1996年,我带着妻子和儿子,来到了北京。北京是一座繁华的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我很快就适应了北京的生活,也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
在总部工作期间,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我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军事项目,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的儿子明哲也在北京上学,他很懂事,学习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妻子也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我们一家人在北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2000年,我被提拔为少将,成为了一名高级军官。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我从一个农村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少将,这离不开部队的培养,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更离不开我自己的努力。
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爹和刘桂兰,他们都很激动。爹在电话里说:“建军,你真了不起!爹为你骄傲!”
刘桂兰也在电话里哭了:“建军,你终于出息了!娘没白疼你!”
2005年,爹的身体越来越差,我把他和刘桂兰接到了北京,和我们一起生活。我请了最好的医生给爹治病,妻子也很孝顺,每天都照顾着爹和刘桂兰的饮食起居。
爹在北京住了两年,2007年,他安详地去世了。临终前,爹拉着我的手说:“建军,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有出息。你做到了,爹很满足。你要好好照顾桂兰,好好照顾你的家人,好好工作,为国家争光。”
我点了点头,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爹,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爹去世后,我把他的骨灰带回了老家,葬在了村后的山坡上。村里的人都来送爹最后一程,他们都说,爹这辈子不容易,培养出了一个这么有出息的儿子。
刘桂兰在我家生活得很开心,她每天都带着孙子明哲出去玩,还学会了跳广场舞。她经常跟我说:“建军,娘以前对不起你,还好你没记仇,还这么孝顺我。娘这辈子,能遇到你这么好的儿子,是娘的福气。”
我笑着说:“娘,以前的事都过去了,我们是一家人,就该互相照顾。”
2010年,我的儿子明哲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他继承了我的优良传统,学习刻苦,乐于助人,在学校里表现突出。
看着儿子的成长,我心里很欣慰。我想起了自己当年考大学的经历,想起了继母偷走我的录取通知书,想起了我被部队特招的往事。如果当年我没有被部队特招,或许我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但我不后悔,因为部队给了我一个广阔的舞台,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5年,我退休了。退休后,我没有闲着,而是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捐物,资助他们上学。我还经常回到老家,看看村里的变化,帮助村里发展经济。
村里的人都很尊敬我,他们都说,我是村里的骄傲,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我总是笑着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儿子,是部队培养了我,是国家给了我机会。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2020年,我和妻子带着孙子明哲,回到了老家。村里的变化很大,以前的土坯房都变成了砖瓦房,村里通了公路,建了学校和医院,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我来到爹的坟前,给爹烧了纸钱,告诉他村里的变化,告诉他我的儿子明哲也考上了大学,告诉他我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我又来到村后的山坡上,看着远处的田野和村庄,心里感慨万千。我想起了1977年的那个秋天,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我心里燃起了希望;想起了我在煤油灯下复习的日子;想起了继母偷走我的录取通知书,我绝望的心情;想起了部队特招的电报,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想起了我在部队里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我考上军校,成为一名高级军官的历程。
我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也充满了希望和机遇。我从一个农村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少将,这离不开我的努力,离不开部队的培养,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更离不开那个特殊的年代给我带来的机遇。
我知道,我的人生故事,只是那个年代无数农村青年奋斗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年代,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农村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田野上,洒在村庄里,也洒在我的身上。我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心里充满了平静和满足。我知道,我的人生已经很圆满了,我没有辜负爹的期望,没有辜负部队的培养,没有辜负那个曾经努力奋斗的自己。
第五章 岁月沉淀与初心不忘
2022年的夏天,我已经六十六岁了。退休后的生活很悠闲,每天早上,我都会去公园打打太极,锻炼锻炼身体;上午,我会看看书,写写回忆录;下午,我会和妻子一起去买菜,准备晚饭;晚上,我会陪着孙子明哲聊聊天,问问他的学习情况。
我的回忆录已经写了大半,里面记录了我从一个农村青年到一名高级军官的成长历程,记录了我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记录了我得到的帮助和支持,也记录了我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有一天,我的老战友小林来看我。小林后来也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工作,成为了一名教授。我们已经很多年没见了,见面后,都很激动。
“建军,好久不见,你还是老样子!” 小林拍着我的肩膀说。
“小林哥,你也没变,还是那么精神!” 我笑着说。
我们坐在院子里,喝着茶,聊起了往事。我们聊起了1977年高考恢复的那个秋天,聊起了我在煤油灯下复习的日子,聊起了我被继母偷走录取通知书的事情,聊起了我被部队特招的往事。
“建军,你这一辈子,真是不容易啊!” 小林感慨地说,“从一个农村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少将,这中间吃了多少苦,只有你自己知道。”
“是啊,” 我叹了口气,“那时候确实很苦,但也很充实。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苦难,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你继母后来怎么样了?” 小林问。
“她很好,” 我说,“我把她接到了北京,和我们一起生活。她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还算硬朗,每天都很开心。”
“那就好,” 小林说,“其实,你继母也不容易,她那时候也是被生活所迫,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现在你们一家人能和睦相处,也是一件好事。”
我点了点头:“是啊,一家人,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矛盾。现在想想,我还要感谢她,如果不是她偷走了我的录取通知书,我可能就不会去当兵,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小林笑了:“你能这么想,说明你真的成熟了。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个意外,一个挫折,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又聊了很久,聊起了我们各自的家庭,聊起了我们的孩子,聊起了国家的变化。临走的时候,小林说:“建军,你的回忆录写好后,一定要给我看看。我想,你的故事,一定能激励很多年轻人。”
“好,” 我笑着说,“等我写好了,第一时间给你送过去。”
2023年,我的回忆录终于写好了,书名叫做《从农村到军营:我的奋斗之路》。我把回忆录送给了我的家人、朋友和老战友,他们都很喜欢,说我的故事很感人,很有教育意义。
我的儿子明哲读完我的回忆录后,很感慨地说:“爸,你的人生太励志了!我一定要向你学习,努力奋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笑着说:“明哲,你不用向我学习,你只要做你自己就好。爸希望你能保持初心,善良、勇敢、有担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
2024年春天,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了老家。村里正在举办一个“乡村振兴座谈会”,邀请了很多从村里走出去的成功人士,我也被邀请参加了。
座谈会上,我看着村里的年轻人,想起了当年的自己。我给他们讲了我的人生故事,讲了我在困难面前不放弃的精神,讲了我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年轻人,” 我说,“你们生在一个好时代,有很多机会和平台。你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要怕困难,不要怕挫折。只要你们有梦想,有追求,有毅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村里的年轻人都很受鼓舞,他们纷纷表示,要向我学习,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座谈会结束后,我来到了村东头的大槐树下。这棵大槐树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
来源:高贵海燕XZW8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