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温铁军作为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学者,他的观点总是直击农村发展的核心。在一次讲座中,他指出单纯要求农民返回乡村从事种植活动忽视了实际状况,因为农业生产目前面临投入高于产出的局面。
温铁军作为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学者,他的观点总是直击农村发展的核心。在一次讲座中,他指出单纯要求农民返回乡村从事种植活动忽视了实际状况,因为农业生产目前面临投入高于产出的局面。
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生产力,乡镇企业随之蓬勃兴起。
这些企业利用本地资源,生产纺织品和食品等轻工业产品,吸纳上亿劳动力就近就业。那时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差距快速缩小。
乡村企业数量达到两千多万家,农民家庭内部形成多样分工,有人耕作,有人参与加工,整体收益稳定。这种模式强调本地化,避免了长途迁移带来的家庭分离问题。
进入九十年代,市场化进程加速,政策调整导致乡村企业空间压缩。许多企业重组或关闭,土地使用和融资要求趋严,农民外出务工规模扩大。这种转变源于资源分配机制的变化,利益向城市部门倾斜。
相比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乡村失去了自主发展权,企业破产潮涉及2700万家单位,没有完善的保护机制,工人失业短期增加。农业逐渐成为单一选项,但生产成本上升,化肥和种子费用持续走高,农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
温铁军强调,农业负收益不是农民不努力,而是政策环境和市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粮食产量保持高位,夏粮达2994.8亿斤,秋粮预计创新高,全年粮食总量可能达到1.426万亿斤。
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显现,生猪产能调控深化,肉类进口稳中有增。这些成就得益于国家投入,但农户计算后发现,扣除农机和劳动力成本,亩均净收益往往为负值。
比如玉米种植,生产资料费用较上年上涨约5%,市场价格虽稳定在每斤1.2元左右,但整体投入超出产出。
这种负收益现象在粮食主产区表现突出。化肥价格波动大,种子技术更新快,机械化虽提高效率,却增加初始支出。
相比八十年代,那时耕作靠经验,成本低廉,家庭劳作无额外雇工费。现在农户需面对全球能源价格影响,柴油和电力费用上涨推高运营负担。
温铁军指出,如果只限于农业,家庭难以维持稳定,因为风险集中于天气和市场,谁专注田地谁就面临更大压力。
推进乡村发展需恢复多元化,像八十年代那样允许百业并存。八十年代农民自发组建小作坊,产品销往全国,创新速度快。
相比那时,现在技术进步显著,数字平台连接乡村与城市,农村网商数量超过千万家,2025年销售额增长15%。电商通过手机应用实现订单直达,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议价能力。
家庭分工优化,青壮年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效率提升30%,老人参与包装物流,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
乡村振兴战略从2021年启动,到2025年已取得实质进展。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增强粮食供给能力,巩固脱贫成果。2025年文件提出持续增强重要农产品保障,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相比初期,2025年整合土地资源更规范,耕地保护机制完善,有机质提升行动覆盖亿亩土地。东部地区和城市郊区先行,推广数字农业和生态种植,合作社数量增长10%。
金融服务更新是关键。八十年代信贷宽松,乡村企业快速积累收益。九十年代抵押要求严,现在普惠贷款覆盖率达80%,农户可无抵押借贷,助力小型加工厂复苏。
2025年免税额度上调20%,数字化申报便利操作,资金获取时效缩短至一天。相比之前,这种进步通过信用评估降低坏账率5%,区块链追踪资金提升透明度。
产业升级路径清晰。八十年代轻工为主,现在农产品深加工率达60%,高端产品占比增加。2025年农光互补项目覆盖百万亩,光伏发电结合种植,额外收益抵消农业负值。
相比八十年代粗放耕作,现在卫星遥感监测土壤,优化投入,化肥使用减少10%。生态农业融入,有机产品认证面积扩大20%,价格溢价高出普通农产品30%。
市场垄断问题得到关注。八十年代竞争公平,九十年代部门垄断资源,现在反垄断法规执行,2025年农业供应链调查增多,公平度提升。
劳动力流动影响深远。八十年代就近就业,社会成本低,九十年代外出潮增加城市负担。现在返乡政策吸引,2025年返乡人数增15%,技能培训匹配岗位,职业学校覆盖百万学员。在线课程便利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完善。
2025年非遗项目开发增25%,节庆活动补充收入,数字传播全球推广。科技特派员覆盖乡镇90%,一对一指导品种试种,无人机巡田实时监测。
政策连续性确保长远发展。2025年数字乡村工作要点深入落实,十四五收官之年,乡村投资增长6.5%,居民收入实际升6.2%。粮食安全根基更牢,经济循环增强。
温铁军观点提醒人们,乡村复兴需综合考量。农业负收益源于多因素,2025年玉米亩均成本3500元,产值3200元,但补贴覆盖改善净值。多元化案例如电商村,收入翻倍,集群发展完整产业链,智能仓储高效物流。
总体看,乡村作为经济缓冲区作用凸显。2025年国际贸易摩擦下,中国通过加强乡村建设,保障国内循环。乡村振兴规划到2027年目标明确,农业现代化迈上台阶,农民生活改善。
来源:古德不猫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