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大家来深圳都是抱着淘金的梦想,如果只是这样,这就不是一个城市,是一个工厂或者是一个冒险的乐园。但深圳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后院读书会,我们心里需要一个地方,读书会就是很好的一个形式,让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团队这样一群人,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城
一个城市除了要有一个宜居的环境,还必须要有文化的存在,要有一帮能够放下、静心学习、交流的朋友,才是理想的城市。
以下内容根据陈湘波先生在后院读书会中秋雅集活动现场演讲速记整理:
陈湘波带领后院的朋友欣赏自己的禅意画展
艺术、哲学、宗教是人的心灵栖息地
以前大家来深圳都是抱着淘金的梦想,如果只是这样,这就不是一个城市,是一个工厂或者是一个冒险的乐园。但深圳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后院读书会,我们心里需要一个地方,读书会就是很好的一个形式,让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团队这样一群人,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城市里。
艺术、哲学、宗教都是共通的,都只关注一个字,就是人。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发展到现在,经济发展之快,尤其是深圳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生活不仅仅是经济,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有心灵寄托,艺术、宗教、哲学这个时候就对人发挥了大的作用。比如说:社会发展需要有发动机,但是这样一个发动机在汽车、火车、高速列车上还需要有刹车系统,这个刹车是什么呢?刹车就是我们人的心灵需要放下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宗教、需要哲学发挥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这些东西,就像不断往前开的一列火车,你刹不住车,这个火车就完蛋。所以文化、艺术、宗教、哲学这些好像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却是人心灵栖息的地方。
我一直从事艺术教育,现在也在广州美术学院带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人的教育,包括怎么样活出自己、真正认识自己、有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如果人云亦云,他的生活一定会很累,很漂泊,找不着自己的方向,船停下来需要锚才能把船停住,人也是这样,不能一直的在动、在跑。我们的艺术在这里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怎样在美术馆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
我在美术馆工作这么多年,很多人告诉我到了美术馆不懂怎么看画,觉得这种话说出来有些许自卑。我跟他说:其实每个人都会懂,为什么呢?你们家里所有的家具、装修,包括你穿的衣服、发型、化妆都是你自己拿主意,不会模仿人家,一旦模仿人家就会不舒服、不自在。艺术鉴赏也是这样,在一个展览里面不可能每件作品你都喜欢,但是你能够找到一两件喜欢的作品,看这个展览就有意思自己喜欢的作品才能跟自己有关系,跟内心有关系、跟知识背景有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欣赏艺术品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了自己,你喜欢的东西就是喜欢,不喜欢的东西就是不喜欢。艺术品那么多,我不可能每一件都喜欢。
去美术馆看展览,就好像我们去超市一样,我去超市想买东西,但是看了半天没有买到合适的就回去了。去美术馆也一样,不是看了这个展览就会喜欢。不一定的,但如果能喜欢中间几件,就已经很满意了,就是有收获了。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地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根据你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去看美术作品,这样你的审美教育、你个人对艺术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深刻,而且这种深刻不是旁边的人代替的,而是你自己的选择。
——陈湘波
观众互动
问:你觉得艺术品市场应该怎么培育?美术馆在这方面是不是大有可为呢?
陈湘波:美术馆没有太多介入市场,美术馆主要从学术的角度,对观众、对市民负责的角度来展览推广艺术。
问:我有很多书法家朋友,书法家一般都去写生,都要走遍名山大川才有灵感,才有细腻入微的书法,很有神韵。看了你的画觉得很感动,您怎么看待书法家写生?
陈湘波:有些人对写生要有个人意识,古代的写生跟现在的写生完全不一样,古代的人都是到山里游玩感受气息,不是面对面的写生,中国人没有面对面写生的传统,面对面的写生是西画传进来以后才有的,我觉得画画不是在于你怎么样画,在于用心观察体会。在生活中体验周围的社会感觉,会自然融入到我们的创作之中,中国人的写生是很宽泛的,更多的是文化的修养和积淀,真正到大自然中去。
作品欣赏
陈湘波的朱砂观音像
(来源:后院读书会)
艺术家简介
陈湘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艺术中心(中方)主任、一级美术师(技术二级)。2022年、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主视觉形象“瑞虎”、“兔圆圆”总设计,2024年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logo、吉祥物总设计。2023年第二十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爱心人物”。目前担任的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策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第七届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深圳慈善会(深圳市关爱基金)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发起人,深圳市六届、七届人大代表。
来源:文化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