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汇合力 文明实践润滨北——滨城区滨北街道凝聚多方力量推进文明实践的探索之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15:23 1

摘要:文明实践的深度,在于群众参与的广度;文明建设的力度,源于多方力量的聚合。滨北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从阵地共建、服务共推、文化共兴、风尚共育四个维度发力,将分散资源转化为集中动能,推动文明实践从“街道主导”变为“全民共建”,走出凝聚合力促善治的实践路径。

文明实践的深度,在于群众参与的广度;文明建设的力度,源于多方力量的聚合。滨北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从阵地共建、服务共推、文化共兴、风尚共育四个维度发力,将分散资源转化为集中动能,推动文明实践从“街道主导”变为“全民共建”,走出凝聚合力促善治的实践路径。

阵地融合破壁垒,筑牢聚力“强磁场”

“以前办事跑多处,现在实践站能看书、参加活动,连健康咨询都能一站式解决。”这是城关社区居民对融合后实践阵地的评价。滨北街道先梳理辖区资源清单,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大院等基层阵地“拧成一股绳”,明确功能定位与联动机制,实现场地、人员、活动共享。同时,依托杜受田故居、渤海革命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及城关社区文化大院等民俗载体,打造特色文化书院,展示《九龙翻身领子鼓》、烙画葫芦等非遗项目,让阵地成为“磁石”。

为扩大聚力半径,街道创新“文化书院+便民服务”模式,对接医院、学校等多元主体入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体检,金融机构设反诈宣传角,商户志愿者提供免费理发,单一文化阵地升级为综合服务平台,今年已开展便民活动20余场次,增强群众对阵地的认同感。

服务精准解民忧,搭建连心“桥梁带”

“接到求助电话时,我正做饭,想着老人等不起,关了火就赶过去。”雷霆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郭永军的话,是街道培育专业力量的缩影。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经走访调研梳理出高频需求,针对性吸纳医护人员、非遗传承人等专业人才,组建17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街道“量身定制”服务:为老年人开展义诊、健康讲座,讲解医保政策;联合金融机构用“土味”情景剧、方言快板反诈;为青少年开发农耕、非遗、名人故居研学路线。

文化共兴聚人心,奏响文明“和谐曲”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滨北街道深挖本土文化,推动非遗传承与文明实践融合。在城关新六村实践站,《九龙翻身领子鼓》常态化展演,非遗传承人定期教学;文化书院内,烙画葫芦、手工布娃娃等非遗展示与体验同步开展。结合传统节日,组织水拓丝巾制作、剪纸等活动,常态化举办“群众文化大课堂”“强国影院”公益放映。

在文化活动品牌化上,培育“四季村晚”“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等特色项目,其中“送戏下乡”惠及3000余人次,让文化活动成为群众期盼的“精神盛宴”,推动本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移风易俗创新招,涵养文明“新风尚”

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滨北街道以“文化引领+典型带动”双路径,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让文明新风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文化引领方面,发挥文艺志愿服务队作用,围绕移风易俗主题创排《彩礼风波》等原创文艺作品,通过小品、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理念融入表演,累计演出30余场次,让移风易俗宣传“接地气、入人心”。

典型带动方面,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媳”评选活动,挖掘身边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先进案例,通过阵地展示、入户宣讲等方式广泛传播。同时,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引导党员在婚丧嫁娶中率先简办,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逐步转变群众观念,让文明新风成为滨北街道的“新名片”。

从阵地融合到精准服务,从文化共兴到移风易俗,滨北街道以“聚合力”破解“单打独斗”难题,让文明实践成为各方参与的“大舞台”。这份党组织引领、群众主导、社会协同的合力,正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与文明进步动能,让文明之花在滨北持续绽放。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