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毒性肝炎多发于30天以内的鸭子,特别是在10-15天的鸭子中发病最集中。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但在春秋换季、冬季等温差大的季节发病率高。需要养鸭人加强防治。
病毒性肝炎多发于30天以内的鸭子,特别是在10-15天的鸭子中发病最集中。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但在春秋换季、冬季等温差大的季节发病率高。需要养鸭人加强防治。
一、症状
发病雏鸭初期精神萎靡,羽毛蓬松,食欲骤减,随后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走路摇晃、转圈、倒地抽搐,死前常呈角弓反张姿势,这是该病的典型表现。
剖检病死鸭可见肝脏肿大明显,表面布满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颜色呈淡红色或土黄色,质地变脆,部分病例伴有胆囊肿大、胆汁黏稠呈黄绿色,其他脏器无特异性病变,结合临床症状即可初步确诊。
二、防治
1.治疗
该病无特效治疗药物,需要“紧急免疫+对症支持”。
发病后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对未发病雏鸭和发病初期雏鸭,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能快速中和病毒,降低死亡率。
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在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小牧侠维矿剑客,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应激反应;若继发细菌感染,可搭配阿莫西林等敏感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需注意发病后期严重病例治疗效果较差,应及时淘汰,避免传播病毒。
2.预防
提前注射抗体和管理环境温差是预防的重要措施。在育雏前期,通常在第二天,为雏鸭注射鸭肝抗体,若某些区域的发病率较高,可以考虑在10天左右再补打一次鸭肝抗体。
定期清理和消毒棚舍以降低环境中病毒的含量,进而减少发病。此外,保护鸭子的整体免疫力、肝脾功能及避免各种应激情况,都可以有效增强鸭子的抗病能力,从而降低鸭肝病的发病率或减轻其发病程度。
鸭子病毒性肝炎虽凶险,但只要养殖户筑牢“预防为主、应急为辅”的防线,做好免疫接种和饲养管理,发病后及时采取紧急免疫措施,就能有效控制疫情,减少经济损失。
来源:禽类养殖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