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强一股份:一家专注于服务半导体设计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聚焦晶圆测试核心硬件探针卡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公司具备探针卡及其核心部件的专业设计能力,是拥有自主 MEMS 探针制造技术并能够批量生产、销售 MEMS 探针卡的厂商,打破了境外厂商在 MEMS 探
上交所&深交所
新 股 上 市
11月11日-11月17日,上交所无公司上市;深交所无公司上市。
通过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
11月11日-11月17日,上交所科创板有2家公司过会;深交所无公司过会。
1.强一股份:一家专注于服务半导体设计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聚焦晶圆测试核心硬件探针卡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公司具备探针卡及其核心部件的专业设计能力,是拥有自主 MEMS 探针制造技术并能够批量生产、销售 MEMS 探针卡的厂商,打破了境外厂商在 MEMS 探针卡领域的垄断。
2.恒运昌:是国内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从事等离子体射频电源系统、等离子体激发装置、等离子体直流电源、各种配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并引进真空获得和流体控制等相关的核心零部件,围绕等离子体工艺提供核心零部件整体解决方案。
暂缓会议
11月11日-11月17日,上交所无公司被暂缓审议;深交所无公司被暂缓审议。
递交上市申请
11月11日-11月17日,上交所无公司递交上市申请;深交所无公司递交上市申请。
终止上市审核
11月11日-11月17日,上交所无公司终止上市审核;深交所无公司终止上市审核。
港交所
新 股 上 市
11月11日-11月17日,港交所主板有1家公司上市。
1.中伟新材:一家新能源材料公司。主要从事于以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为核心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究及开发(研发)、生产及销售,以及新能源金属产品。上市首日收跌0.12%,收盘报33.960港元/股,总市值约552亿港元。
新 股 招 股
11月11日-11月17日,港交所有2家公司新股招股。
1.百利天恒:一家具备早期研发、临床开发、生产及商业化能力的综合医疗企业集团。公司经营两项主要业务:创新生物药业务以及仿制药及中成药业务。
百利天恒于2025年11月12日发布公告,股份原定于2025年11月17日(星期一)于港交所开始买卖。鉴于现行市况,公司决定延迟全球发售,且将不会根据招股章程进行。
2.创新实业:公司聚焦于铝产业链上游中的氧化铝精炼和电解铝冶炼。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电解铝和氧化铝及其他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通过上市聆讯
11月11日-11月17日,港交所主板有2家公司通过聆讯。
1.图达通:设计、开发及生产车规级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企业,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系统(ADS)以及其他汽车及非汽车应用场景提供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2.量化派:一家中国线上市场营运商。公司的消费电商平台羊小咩自2020年11月起涵盖各式零售商品,如第三方市场供应商提供的消费电子产品、食品及饮料、家电、化妆品、珠宝、服装及个人日常护理用品,并通过线上购买将该等消费品与公司的羊小咩用户进行匹配。
递交上市申请
11月10日-11月17日,港交所有11家公司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1.迈瑞医疗:A股上市公司。公司是全球创新驱动的世界级医疗器械企业及医疗数智化企业。
2.中鼎智能:中国智能场内物流和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3.英矽智能:一家业务遍布全球的AI驱动生物科技公司。
4.铜师傅:专注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和使用场景相结合,开发铜质文创产品。
5.希迪智驾:中国商用车智能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创新产品驱动型供应商。
6.安序源科技:一家致力分子诊断仪器与生物芯片的开发和商业化的生物技术公司。
7.时迈药业:成立于2017年,是下一代T细胞衔接器(「TCE」)疗法企业。
8.明基医院:借鉴中国台湾的医院运营管理经验,是中国内地的一家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集团。
9.泽景电子:致力于HUD解决方案的研发。
10.嘉和生物:一家综合型的专业生物制药公司,主要从全球生物制药公司授权引进创新专利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权利,建立富竞争力的原研药及创新药组合。
11.德风科技:AI赋能工业物联网(「AIoT」)生产优化软件解决方案技术开发商。
迈瑞医疗于11月10日披露招股书
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11月10日,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迈瑞医疗)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拟“A+H”,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大通。
迈瑞医疗为A股上市公司,于2018年挂牌深交所。公司是全球创新驱动的世界级医疗器械企业及医疗数智化企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公司2024年的市值规模超过境内主要龙头企业(第二到五名)之和,工业收入是第二名的两倍有余。公司已跻身全球顶尖医疗器械企业第23名,同时排名不断上升,是全球前30大医疗器械企业中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也是从成立到上榜最快的企业之一。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迈瑞医疗将用于全球研发投入,加强产品及数智化解决方案创新,战略性聚焦推进高端产品线和打造数智医疗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全球销售网络及供应链能力;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具体募资金额未披露。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迈瑞医疗分别实现收入303.66亿元、349.32亿元、367.26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96.11亿元、115.78亿元、117.40亿元。
2025年1-6月,迈瑞医疗的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205.31亿元变为167.43亿元,期内利润由上年同期75.76亿元变为52.33亿元。
迈瑞医疗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所处行业的临床需求不断变化,若公司无法有效应对这些变化,将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公司的业务运营受到医疗器械行业持续演进的法律法规的约束。若公司不能保持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及竞争力,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倘若公司未能及时或无法成功推出新产品及解决方案,或在研产品和解决方案无法符合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则公司的业务前景、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或会遭受不利影响。公司可能无法有效管理未来的业务增长。未能有效执行商业战略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前景产生不利影响等。
中鼎智能于11月10日披露招股书
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11月10日,中鼎智能(无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鼎智能)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国际。
中鼎智能是中国智能场内物流和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的核心产品为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通过集成智能场内物流管理软件与堆垛机、穿梭车、输送线及机器人等场内物流设备,在广大行业垂直领域的仓库、工厂及生产线内协调货品的搬运和存放。
以2024年的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行业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1.7%;在中国工业领域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3.2%;且在中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领域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2.1%。于2024年,工业领域占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市场的近50%,而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领域则占约6%。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中鼎智能将用于研发软件系统、机器人及场内物流设备;对AS/RS及输送系统生产设施进行产能升级和技术改造;战略联盟及併购;海外扩张资金;及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具体募资金额未披露。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中鼎智能分别实现收入16.43亿元、16.95亿元、17.98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7057.7万元、7818.2万元、8862.6万元。
2025年1-6月,中鼎智能的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9.71亿元变为7.46亿元,期内利润由上年同期5240.4万元变为6628.7万元。
中鼎智能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任何经济放缓或工业及经济活动减少都可能对公司客户所经营行业造成不利影响,这可能减少对公司服务及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行业竞争激烈;公司的客户可能不完全接受公司交付的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不认可公司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项目的成果,也可能不及时或根本不向公司付款;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经历了客户集中的情况,未来可能会继续面临与客户集中相关的风险;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新能源行业的客户,这使公司受到监管环境、市场规模以及影响新能源行业的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等。
英矽智能于11月11日披露招股书
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11月11日,InSilico Medicine Cayman TopCo(简称:英矽智能)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广发证券。
英矽智能是一家业务遍布全球的AI驱动生物科技公司。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透过自主开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Pharma.AI产生逾20项临床或IND阶段的资产,其中三项资产已授权予国际制药及医疗保健公司,合约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英矽智能将用于为公司关键临床阶段管线候选药物的进一步临床研发提供资金;开发新的生成式AI模型及相关的验证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发及扩展公司的自动化实验室;为早期药物发现及开发(包括公司其他管线候选药物的临床前及临床阶段)的研发提供资金;及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具体募资金额未披露。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英矽智能分别实现收入3014.7万美元、5118.0万美元、8583.4万美元,年内利润分别为-2.22亿美元、-2.12亿美元、-0.17亿美元。
2025年1-6月,英矽智能的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5968.9万美元变为2745.6万美元,期内利润由上年同期803.0万美元变为-1921.5万美元。
英矽智能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公司大部分收入源自药物开发业务。公司的部分候选药物依赖对外授权合作,而若此类合作无法按计划达成,公司的现金流量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公司采用项目制业务模式运营,而公司未来的收入来源无法预测亦不确定。公司的商业成功取决于公司Pharma.AI及其开发和技术能力。公司的业务面临激烈竞争,这可能导致公司的竞争对手开发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或比公司更快或更成功将其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公司可能无法充分、及时应对制药行业快速的科学技术变化、临床需求及市场变化等。
英矽智能曾分别于2023年6月、2024年3月、2025年5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目前均已失效,此次为第四次递表港交所。
铜师傅于11月11日披露招股书
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11月11日,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铜师傅)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招银国际。
铜师傅专注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和使用场景相结合,开发铜质文创产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按总收入计位列第一,市场份额达35.0%,彰显了公司在金属文创工艺产品市场中该细分领域(约占6.3%)的强劲地位。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铜师傅将用于投资产品开发及设计能力;提高产能及履约灵活性;加强销售渠道及营销能力;升级数字化和信息基础设施;及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具体募资金额未披露。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铜师傅分别实现收入5.03亿元、5.06亿元、5.71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0.57亿元、0.44亿元、0.79亿元。
2025年1-6月,铜师傅的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2.84亿元变为3.08亿元,期内利润由上年同期0.40亿元变为0.30亿元。
铜师傅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公司可能无法持续推出符合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及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及增长前景产生不利影响;任何对公司主要品牌或子品牌的声誉、独特性或完整性的损害均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表现、消费者信任度及增长前景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若公司的产品开发能力下降,公司的竞争力及市场份额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铜价)的波动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或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及公司于中国的大部分线上销售依赖若干线上电商平台。
希迪智驾于11月11日披露招股书
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11月11日,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希迪智驾)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平安证券(香港)。
希迪智驾是中国商用车智能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创新产品驱动型供应商。公司专注于对封闭环境中的自主采矿及物流车、V2X(车路协同)技术及智能感知解决方案的研发,并提供以专有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公司在中国所有智能驾驶商用车公司中排名第六,市场份额约为5.2%;公司为中国某矿区交付了56辆自动驾驶矿卡,与约500辆有人驾驶卡车混合行驶,组成全球最大的混编作业采矿车队;公司交付了中国首个完全无人驾驶纯电采矿车队;按2024年产品销售的收入计,公司在中国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公司是中国首批推出商业化V2X产品的智能驾驶公司;公司的列车自主感知系统(TAPS)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列车独立安全感知的产品。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希迪智驾将用于未来五年内公司的研发;提高国内外商业化能力及进一步加强公司与国内及全球客户的合作;旨在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潜在投资及併购机会;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具体募资金额未披露。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希迪智驾分别实现收入0.31亿元、1.33亿元、4.10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2.63亿元、-2.55亿元、-5.81亿元。
2025年1-6月,希迪智驾的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2.58亿元变为4.08亿元,期内利润由上年同期-1.23亿元变为-4.55亿元。
希迪智驾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倘公司无法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及时开发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及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未来的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竞争地位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公司一直并有意继续在研发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这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经营现金流量造成不利影响,且可能不会达致公司预期的结果。智能驾驶是一项新兴技术,公司在技术开发及商业化方面面临重大技术挑战。公司在快速发展的新产业中的商业化往绩记录有限,且无法保证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努力将会取得成功等。
希迪智驾曾分别于2024年11月、2025年5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目前均已失效,此次为第三次递表港交所。
安序源科技于11月11日披露招股书
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11月11日,Axbio International Limited - B(简称:安序源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浦银国际。
安序源科技是一家致力分子诊断仪器与生物芯片的开发和商业化的生物技术公司。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产品组合涵盖一款微阵列芯片分析仪、两款EL-NGS基因测序仪,以及多种配套检测试剂盒,均为自主开发。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安序源科技将用于公司的核心产品AxiLona EL-100的进一步开发、商业化及生产;AxiLona AXP-100的进一步开发、商业化及生产;AxiLona AXP-1000及其他管线产品的开发;扩大及加强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进一步巩固公司对集成电路(IC)、生物技术(BT)及人工智能(AI)的独特整合;及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具体募资金额未披露。
财务数据方面,2023年至2024年,安序源科技分别实现收入0元、47.9万美元,年内利润分别为-2285.6万美元、-2346.6万美元。
2025年1-6月,安序源科技的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9万美元变为53.2万美元,期内利润由上年同期-1274.0万美元变为-515.5万美元。
安序源科技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公司的未来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研产品的成功。倘公司无法成功完成临床开发、取得监管批准及实现在研产品商业化,或无法紧跟行业及技术的发展步伐,或于上述过程中出现重大延迟,公司的业务将严重受损;公司可能无法成功开发、强化或适应新的技术及方法;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若干主要参与者目前的主导地位,公司可能无法及时开发,或根本无法开发于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并能顺应不断演进的基因技术及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或改良产品;倘公司在研产品的临床试验未能显示出令监管机构满意的正面结果,公司可能会在完成在研产品的开发及商业化时产生额外成本或遭遇延迟,或最终无法完成在研产品的开发及商业化等。
安序源科技曾于2025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现已失效,此次为二次递表港交所。
时迈药业于11月12日披露招股书
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11月12日,浙江时迈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迈药业)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时迈药业成立于2017年,是下一代T细胞衔接器(「TCE」)疗法企业。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时迈药业将用于公司核心产品DNV3的进一步研发及注册申请;公司核心产品SMET12的进一步研发及注册申请;CMD011的进一步研发及注册申请;CMDE005的进一步研发;对创新技术或候选产品进行潜在投资或收购,尤其是在TCE、抗体工程及免疫疗法领域;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具体募资金额未披露。
财务数据方面,2023年至2024年,时迈药业尚未实现营业收入,年内利润分别为-0.75亿元、-0.60亿元。
2025年1-6月,时迈药业期内利润由上年同期-2912.1万元变为-2542.0万元。
明基医院于11月12日披露招股书
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11月12日,明基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明基医院)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花旗。
明基医院借鉴中国台湾的医院运营管理经验,是中国内地的一家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集团。公司目前拥有和运营两家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2024年总收入计,公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集团,于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为1.0%;以相同口径计,公司在全国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集团中排名第七,于中国的市场份额为0.4%;以2024年的床均收入计,公司在中国内地所有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集团中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明基医院将用于扩建及升级现有医院的资金;潜在投资及併购机会的资金;升级公司「智慧医院」的资金;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具体募资金额未披露。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明基医院分别实现收入23.36亿元、26.88亿元、26.59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0.90亿元、1.67亿元、1.09亿元。
2025年1-6月,明基医院的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13.30亿元变为13.12亿元,期内利润由上年同期0.63亿元变为0.49亿元。
明基医院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公司于受严格监管的行业中开展业务,并受限于广泛的监管要求;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监管体制的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倘公司在医疗服务、药品、医疗设备及医疗耗材方面受到额外的定价指导,公司的收入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公司面临DRG支付系统实施所带来的挑战。公司在维持优质护理的同时控制成本仍可能面临挑战(尤其是对于复杂病例,标准化给付率可能无法充分反映高资源利用率);公司面临经营产生的医疗纠纷及法律诉讼的固有风险;公司通过向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承保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获得相当一部分收入,任何此类收入的损失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等。
明基医院曾分别于2024年4月、2024年10月、2025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目前均已失效,此次为第四次递表港交所。
泽景电子于11月12日披露招股书
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11月12日,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泽景电子)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海通国际、中信证券。
泽景电子致力于HUD解决方案的研发。公司提供以公司的挡风玻璃HUD(简称「W-HUD」)解决方案CyberLens及公司的增强现实HUD(简称「AR-HUD」)解决方案CyberVision为主,以测试解决方案和其他创新视觉技术解决方案为辅的综合解决方案。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泽景电子将用于生产线扩展及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提升公司的研发及技术能力,以及升级公司的现有解决方案及开发基于同源技术的新产品;与专注于光学成像、近眼显示、可穿戴产品等其他相关领域的产业价值链参与者的潜在战略合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具体募资金额未披露。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泽景电子分别实现收入2.14亿元、5.49亿元、5.78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2.56亿元、-1.75亿元、-1.38亿元。
2025年1-6月,泽景电子的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2.22亿元变为2.62亿元,期内利润由上年同期-1.02亿元变为-2.40亿元。
泽景电子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而公司可能无法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的过往业绩可能并不代表未来表现,因此难以评估公司的业务前景及财务表现;公司于往绩记录期间录得净亏损及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出,而未来可能无法实现盈利或维持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公司于往绩记录期间录得负债净额及流动负债净额;公司经营所在行业具有技术变革及发展迅速的特点。行业的技术变革及发展迅速可能会降低公司解决方案的竞争力或使其过时,这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可能无法成功有效地实施公司的业务计划及战略或根本无法实施,则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或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等。
泽景电子曾于2025年5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现已失效,此次为二次递表港交所。
嘉和生物于11月14日披露招股书
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11月14日,嘉和生物药业(开曼)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嘉和生物)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浦银国际。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IPO,是亿腾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反向收购嘉和实现“借壳上市”。
2024年10月,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宣布达成合并,合并后公司将更名为亿腾嘉和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亿腾嘉和),成为香港首宗18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反向并购案例。
在此之前,亿腾医药曾先后四次递交招股书,并于2021年6月通过港交所聆讯,但当时未有启动招股。
亿腾嘉和是一家老牌CSO巨头是一家综合型的专业生物制药公司,通过向跨国医药公司收购品牌药物资产,以及从全球生物制药公司授权引进创新专利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权利,建立富竞争力的原研药及创新药组合。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亿腾嘉和分别实现收入20.74亿元、23.04亿元、25.46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3.06亿元、3.08亿元、3.88亿元。
2025年1-6月,亿腾嘉和实现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13.73亿元变为11.36亿元,期内利润由上年同期2.72亿元变为1.15亿元。
亿腾嘉和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标的集团相当依赖若干商业化产品的销售。倘标的集团无法维持商业化产品的销量、价格水平及利润率,标的集团的业务可能受到不利影响;标的集团的商业化产品或获批管线新药或须遵守价格调整、竞争或招标程序规定,因此价格可能下降,将对标的集团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有重大不利影响;标的集团的产品未能获得、维持或扩大中国医学界的市场认可,可能对标的集团的营运、财务状况及未来前景造成不利影响;标的集团面临依赖主要分销商(亦为其客户)的集中风险;制药行业为受政府严格监管的行业之一。遵守相关法律、规则、政府法规或行业惯例或会导致额外成本等。
德风科技于11月14日披露招股书
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11月14日,北京德风新征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风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SUNNY FORTUNE。
德风科技是成熟的AI赋能工业物联网(「AIoT」)生产优化软件解决方案技术开发商,专注于助力中国能源、制造及混合行业实现能效提升、卓越运营、安全生产及可持续发展。公司主要服务于中国国有企业,客户大约超过200家,其中部分客户为电力及公用事业、石油天然气及烟草行业的领军企业,例如中国电网双寡头、三大石油巨头、烟草专卖企业。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德风科技将用于提升AI能力;开发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研发发展;海外业务扩张;战略投资、收购及业务投资;及一般营运资金用途。具体募资金额未披露。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德风科技分别实现收入3.13亿元、4.42亿元、5.25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1.65亿元、-2.97亿元、-2.28亿元。
2025年1-6月,德风科技的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1.15亿元变为1.59亿元,期内利润由上年同期-1.88亿元变为-0.40亿元。
德风科技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若公司未能紧跟技术创新步伐,持续推进Delt@AIoT平台以满足客户的期望与需求,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可能面临与贸易应收款项和合约资产相关的信贷风险;若公司无法成功应对当前或未来的竞争对手,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政府在AI产品、服务及╱或AIoT解决方案方面的政策发展及政府支出,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面临客户延迟付款及违约的相关信用风险,从而可能对公司的流动资金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及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可能使公司面临若干流动性风险。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财说网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来源:洞察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