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家啃老29年,我们却不闻不问,任由他游手好闲,直到他突发疾病,才看清自己是个废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18:06 1

摘要:陈国栋瘫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手里攥着那张诊断书,纸张被汗水浸得皱巴巴的。42岁的儿子陈志鹏躺在急救室里,生死未卜。妻子李桂香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嘴里不停念叨着:"都怪我们,都怪我们啊!急救室的红灯还亮着,陈国栋盯着那刺眼的红光,脑海中闪过这29年来的画面。儿子从13岁初中毕业就开始在家待着,他们夫妻俩从来没有强迫过他出去工作。"只要孩子开心就好。"这是他们坚持了29年的想法。可现在,看着急救室紧闭的大门,陈国栋突然觉得,自己这辈子做错了最大的一件事。"志鹏,起床吃饭了!早上七点半,李桂香准时端着热腾腾的小

声明:本文内容为虚构小说故事,图片为AI生成,请勿与现实关联。

陈国栋瘫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手里攥着那张诊断书,纸张被汗水浸得皱巴巴的。

42岁的儿子陈志鹏躺在急救室里,生死未卜。

妻子李桂香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嘴里不停念叨着:"都怪我们,都怪我们啊!"

急救室的红灯还亮着,陈国栋盯着那刺眼的红光,脑海中闪过这29年来的画面。儿子从13岁初中毕业就开始在家待着,他们夫妻俩从来没有强迫过他出去工作。

"只要孩子开心就好。"这是他们坚持了29年的想法。

可现在,看着急救室紧闭的大门,陈国栋突然觉得,自己这辈子做错了最大的一件事。

01

"志鹏,起床吃饭了!"

早上七点半,李桂香准时端着热腾腾的小米粥和煎蛋,站在儿子房门口喊了三遍。

房间里传来含糊不清的声音:"知道了,等会儿。"

陈国栋坐在餐桌前,看着妻子又端着饭菜往儿子房间送,叹了口气。这样的场景,已经重复了整整29年。

"让他自己出来吃不行吗?都42岁的人了。"陈国栋小声嘀咕。

李桂香瞪了他一眼:"你说什么呢?孩子睡得晚,让他多睡会儿怎么了?"

陈国栋没再说话,低头扒拉着碗里的粥。他知道跟妻子争论这个没用,这么多年了,李桂香护着儿子就像护着眼珠子似的。

半小时后,陈志鹏才慢悠悠地从房间里出来,头发乱糟糟的,身上穿着皱巴巴的睡衣。

他这个人长得不丑,五官端正,就是这些年养得太肥了,肚子鼓得像怀了孕,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爸,我那件外套呢?"陈志鹏站在客厅中间,也不坐下。

"在阳台晾着呢,我去给你拿。"李桂香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小跑着去阳台。

陈国栋看不下去了:"你就不能自己去拿?你妈腰疼,昨天刚贴的膏药。"

陈志鹏撇撇嘴:"我不知道在哪儿啊,再说妈愿意帮我拿,你管那么多干嘛?"

说完,他接过李桂香递来的外套,转身就要出门。

"你去哪儿?"陈国栋问。

"跟朋友打牌。"陈志鹏头也不回地说。

"又打牌?你就不能找点正经事干?"陈国栋声音提高了几度。

陈志鹏停下脚步,回头看着父亲,脸上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我这不是正经事?我就是不想工作怎么了?你们不是说养得起我吗?"

李桂香赶紧打圆场:"行了行了,你爸就是随口说说。志鹏,你去吧,晚饭想吃什么?妈给你做。"

"随便。"陈志鹏说完就出了门。

门"砰"的一声关上,陈国栋坐在沙发上,气得胸口发闷。

"你看看你,惯的!"陈国栋冲着李桂香发火。

李桂香也不示弱:"我怎么惯了?孩子不想工作就不工作呗,咱们退休工资够花,他在家待着也挺好的。"

"好什么好?42岁的人了,成天游手好闲,你看看隔壁老王家的儿子,比咱家志鹏小两岁,现在都当上部门主管了!"

"那是人家的孩子,咱家志鹏有自己的想法。"李桂香擦着桌子,语气里满是维护。

陈国栋不想再争了,这样的对话这些年不知道重复过多少次,每次都是不欢而散。

其实他心里也清楚,儿子会变成今天这样,他们夫妻俩脱不了干系。

29年前,陈志鹏13岁,刚初中毕业。那时候政策改革,很多孩子都去念职高学技术,可陈志鹏不愿意。

"我不想读书了,太累了。"陈志鹏当时趴在桌子上,一脸疲惫。

李桂香心疼得不行:"那就不读了,妈养你。"

陈国栋当时也没反对,他想着孩子还小,休息一阵子再说。谁知道这一休息,就是29年。

那些年,陈志鹏偶尔也出去找过几次工作。

第一次是16岁,去了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干了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

"老板太凶,动不动就骂人。"陈志鹏委屈地说。

李桂香立马心疼了:"不干了不干了,咱不受这个气。"

第二次是20岁,去了一家工厂做流水线工人,这次坚持了三个月。

"每天站十几个小时,脚都肿了。"陈志鹏回来后把脚抬给父母看。

李桂香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不干了,这工作太遭罪了。"

后来陈志鹏又陆陆续续试过几份工作,超市理货员、小区保安、快递员,最长的一次干了半年,最短的只有三天。

每次辞职回来,李桂香都是同样的态度:"不干就不干,咱家不差这点钱。"

陈国栋有时候也想说点什么,可看到妻子那护犊子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陈志鹏在家里待得越来越习惯。

他每天睡到自然醒,起床就是玩手机、打游戏、看视频,吃完饭继续躺着,要不就是约朋友出去打牌、喝酒。

李桂香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一日三餐准时送到房间,衣服脏了拿出来就有干净的换,连剪指甲都是李桂香帮他剪。

陈国栋看着儿子一天天变胖,从140斤长到180斤,再到200斤,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有一次,陈国栋忍不住跟妻子商量:"咱们不能再这样惯着他了,得让他出去工作。"

李桂香当场就翻脸了:"你是不是嫌弃咱儿子了?他不工作怎么了?咱们退休工资加起来六千多,够花的。"

"我不是嫌弃他,我是担心他这样下去会出问题。"陈国栋解释道。

"能出什么问题?他在家好好的,吃得好睡得好,比那些在外面打拼的人幸福多了。"李桂香说得理直气壮。

陈国栋说不过妻子,只能任由事情这么发展下去。

邻居们看着陈志鹏的状况,私下里没少议论。

"你说老陈家那孩子,都40多了还不工作,整天游手好闲的。"

"可不是嘛,前几天我还看见他在小区门口的台球厅待了一下午。"

"他爸妈也真是的,这么惯着孩子,早晚得出事。"

这些话传到李桂香耳朵里,她气得不行,逢人就怼回去:"我儿子怎么了?我们愿意养他,碍着你们什么事了?"

陈国栋倒是不说什么,可他心里清楚,邻居们说的都是实话。他也不是没想过改变,可每次看到儿子那副无所谓的样子,他就觉得无力。

时间一晃就到了今年春天。

这天早上,陈国栋和李桂香照例起床做早饭。

李桂香煮了粥,还特意煎了陈志鹏爱吃的鸡蛋饼。

"志鹏,吃饭了!"李桂香在门口喊。

房间里没动静。

"志鹏?"李桂香又喊了一声,还是没反应。

她推开门一看,陈志鹏还躺在床上,被子盖到脖子上,脸色有点不对劲。

"志鹏,你怎么了?"李桂香走到床边,伸手摸了摸儿子的额头。

陈志鹏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声音很虚弱:"妈,我难受。"

"哪儿难受?"李桂香紧张起来。

"头晕,浑身没劲儿。"陈志鹏说着,又闭上了眼睛。

李桂香吓坏了,赶紧跑出去叫陈国栋:"老陈,快来看看,志鹏不舒服!"

陈国栋快步走进房间,看到儿子脸色发白,嘴唇也没什么血色,心里咯噔一下。

"志鹏,哪儿不舒服?"陈国栋问。

陈志鹏有气无力地说:"头晕,想吐。"

"赶紧叫救护车!"陈国栋当机立断。

李桂香手忙脚乱地拨打120,电话那头让她说清楚地址和症状,她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

陈国栋接过电话,跟急救中心说明了情况。

等待救护车的十几分钟里,李桂香一直守在儿子床边,眼泪不停地流。

"志鹏,你别吓妈,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妈可怎么活啊。"李桂香哭着说。

陈志鹏虚弱地握了握母亲的手:"妈,我没事。"

救护车终于到了,医护人员把陈志鹏抬上担架,迅速送往医院。

陈国栋和李桂香跟着上了车,一路上李桂香都在抹眼泪,嘴里不停念叨着:"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到了医院,陈志鹏被直接送进急救室。

医生让家属在外面等着,陈国栋和李桂香坐在走廊的长椅上,两个人都紧张得不行。

一个小时后,医生从急救室出来,问了一堆问题。

"患者多大年纪了?"

"42岁。"陈国栋回答。

"有没有慢性病史?"

"这个……不太清楚。"陈国栋有些尴尬。

医生皱了皱眉:"不清楚?家属平时不关心患者的身体状况吗?"

李桂香赶紧解释:"我儿子平时身体挺好的,很少生病。"

"很少生病不代表没病。"医生语气有些严厉,"患者现在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做全面检查。你们先去交费,后等检查结果。"

陈国栋点点头,跟着护士去缴费处。

李桂香坐在走廊上,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保佑儿子平安的话。

各项检查做下来,花了大半天时间。

陈志鹏被推出来的时候,脸色还是很苍白,身上插着输液管。

"妈,我好难受。"陈志鹏虚弱地说。

李桂香眼泪又掉下来了:"不怕不怕,妈在这儿陪着你。"

医生让他们先回病房等着,说检查结果出来后会通知他们。

陈志鹏在病房里输液,李桂香一直守在床边,给他喂水、擦汗。

陈国栋站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天空,心里五味杂陈。

他突然想起多年前,陈志鹏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时,也曾经对未来充满憧憬,说过想当医生、想当工程师这样的话。

可那些梦想,早就被安逸的生活磨灭了。

陈国栋叹了口气,转身看着病床上的儿子,心里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02

傍晚时分,医生拿着一沓检查报告走进病房。

"家属跟我来一下,去办公室谈。"医生说。

陈国栋和李桂香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些不安。

他们跟着医生来到办公室,医生示意他们坐下。

"患者的情况不太乐观。"医生开门见山地说。

李桂香一听就急了:"医生,我儿子怎么了?"

医生打开检查报告,指着上面的数据说:"你们看,患者的血压偏高,血糖也超标,肝功能有异常,心电图显示心律不齐。"

"这些都是什么意思?"李桂香听得一头雾水。

"简单来说,就是患者的身体状况很差,已经出现了多种慢性病的征兆。"医生解释道。

陈国栋心里一沉:"医生,他才42岁啊,怎么会这样?"

医生看着他们,语气变得严肃:"这跟患者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根据我的观察和初步问诊,患者应该是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作息也不正常。"

李桂香低下头,不敢说话。这些医生说的情况,她心里都清楚。

"医生,那现在该怎么办?"陈国栋问。

"现在先住院治疗,控制住血压和血糖,肝功能也需要调理。"医生停顿了一下,"不过这些只是表面的问题,我建议做更详细的检查。"

"什么意思?"陈国栋不解地问。

医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个问题:"患者平时是做什么工作的?"

陈国栋和李桂香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陈国栋才小声说:"他……他没工作,在家待着。"

"待了多久?"医生追问。

"29年。"陈国栋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医生的表情明显变了,他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叹了口气。

"我明白了。"医生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的身体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医生,您的意思是……"李桂香小心翼翼地问。

"长期不工作,缺乏运动和社交,对身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医生说,"不只是身体机能下降,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

"什么其他方面?"陈国栋追问。

医生犹豫了一下:"我建议明天安排一些特殊的检查,等结果出来了再说。"

"医生,您就直说吧,我们受得住。"陈国栋说。

医生看了看他们,还是摇了摇头:"现在说还为时过早,等明天检查结果出来,我们再详细谈。"

从办公室出来,陈国栋和李桂香都觉得心里不踏实。

医生的话说得含糊其辞,可越是这样,他们越觉得不安。

"老陈,你说医生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李桂香小声问。

"别瞎想,等明天检查结果出来再说。"陈国栋安慰道,可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回到病房,陈志鹏已经睡着了,脸上还挂着疲惫的表情。

李桂香坐在床边,看着儿子,眼泪止不住地流。

"都是我害了他。"李桂香小声说,"如果当年我不那么护着他,不让他一直待在家里,他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陈国栋叹了口气,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不能都怪你,我也有责任。这些年,我明明知道不对,可我没有坚持,总觉得只要孩子开心就好。"

"我们太自私了。"李桂香抹着眼泪。

夜深了,医院的走廊很安静,只能听到远处传来的仪器滴滴声。

陈国栋坐在病房外的长椅上,李桂香在里面陪着儿子。

他点了支烟,深深吸了一口。

烟雾在昏暗的灯光下飘散,就像他此刻混乱的思绪。

第二天一早,护士来通知陈志鹏去做检查。

"做什么检查啊?"陈志鹏问。

"医生安排的,你跟我来就行。"护士说。

陈志鹏被推着轮椅,在医院里转了好几个科室。

有些检查他从来没做过,比如让他看图说话,让他做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还让他回答一些奇怪的问题。

"今天是几号?"

"这个……不太记得了。"陈志鹏挠挠头。

"现在是什么季节?"

"春天吧?还是夏天?"陈志鹏不太确定。

"最近有什么新闻吗?"

"新闻?我不太关注这些。"陈志鹏说。

做检查的医生一边记录,一边不时地皱眉。

陈志鹏感觉到气氛不对,可他也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检查做了整整一上午,陈志鹏累得不行。

回到病房,他倒头就睡。

下午三点,主治医生把陈国栋和李桂香叫到了办公室。

这次不只有主治医生,还有另外两个穿白大褂的人。

"这是我们医院的李主任,还有精神科的张医生。"主治医生介绍道。

听到"精神科"三个字,李桂香脸色一变:"医生,您什么意思?我儿子精神没问题啊!"

"您先别激动,听我们说完。"李主任示意他们坐下。

陈国栋和李桂香紧张地坐在椅子上,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李主任打开电脑,调出今天上午的各项检查结果。

"根据今天的检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李主任说。

"什么问题?"陈国栋问。

"患者的身体检查结果,昨天已经跟你们说过了,血压高、血糖高、肝功能异常。"李主任说,"这些都可以通过药物和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

"那还有什么问题?"李桂香追问。

李主任看了一眼旁边的张医生,张医生接过话:"今天上午我们对患者做了一些测试,发现他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不太正常。"

"什么不太正常?"陈国栋心里越来越不安。

"比如,他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记不清日期,分不清季节。"张医生说,"还有,他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一些简单的题目也需要很长时间。"

"这说明什么?"陈国栋问。

"这些只是初步的观察。"张医生说,"我们需要做更详细的评估,才能得出结论。"

"什么评估?"李桂香问。

"全面的心理和认知功能评估。"张医生说,"大概需要三到五天时间。"

陈国栋和李桂香对视一眼,心里都有种不祥的预感。

"医生,您能不能直接告诉我们,我儿子到底怎么了?"陈国栋说。

李主任沉默了一会儿:"现在还不能下定论,等评估结果出来了,我们会给你们一个完整的解释。"

"我只能告诉你们,患者的情况比较特殊。"李主任说,"29年不工作,长期脱离社会,这种案例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

"所以需要更谨慎地评估和诊断。"张医生补充道。

从办公室出来,陈国栋和李桂香都沉默不语。

医生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他们能感觉到,儿子的问题可能比他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回到病房,陈志鹏醒了,正在玩手机。

"爸,妈,医生说什么了?"陈志鹏随口问。

"没什么,就是让你好好休息。"陈国栋勉强笑了笑。

接下来几天,陈志鹏每天都要去做各种测试和评估。

有时候是做题,有时候是跟医生聊天,还有时候是看图片、听声音。

陈志鹏觉得这些测试很无聊,可医生说必须配合,他也只能照做。

李桂香一直守在医院,寸步不离。

陈国栋白天回家处理一些事情,晚上再来医院陪夜。

两个人都心事重重,等待着最后的评估结果。

03

第五天下午,所有的评估终于做完了。

医生通知陈国栋和李桂香,明天上午会有一个详细的说明会。

这一夜,陈国栋和李桂香都没怎么睡,两个人心里都忐忑不安。

第二天上午九点,他们准时来到会议室。

房间里坐着好几个医生,除了主治医生、李主任和张医生,还有几个他们不认识的专家。

"请坐。"李主任示意他们坐下。

陈国栋和李桂香紧张地坐在椅子上,手心里全是汗。

李主任打开投影仪,屏幕上显示出一份详细的报告。

"经过这几天的全面评估,我们对患者的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李主任开门见山地说。

"医生,您就直说吧,我们都有心理准备了。"陈国栋说。

李主任点点头:"好,那我就直说了。"

"患者陈志鹏,42岁,29年未工作,长期居家。"李主任念着报告,"通过这几天的评估,我们发现患者不仅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更重要的是……"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陈国栋和李桂香。

"更重要的是什么?"李桂香急切地问。

张医生接过话:"患者在多项认知功能测试中,得分都远低于正常水平。"

"包括记忆力、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时间空间感等。"张医生说,"有些测试的得分,甚至低于我们设定的最低标准。"

李桂香听得云里雾里:"医生,您能说得通俗点吗?"

"通俗地说,就是患者的大脑功能出现了明显的退化。"张医生说。

"什么?"李桂香惊叫出声。

陈国栋也愣住了,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您别激动,听我说完。"张医生说,"这种退化不是疾病导致的,而是长期缺乏使用造成的。"

"就像一台机器,长期不用就会生锈一样。"张医生解释道,"人的大脑也是如此,如果长期不用,功能就会退化。"

"患者29年没有工作,没有社交,几乎不需要动脑思考,他的大脑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退化了。"张医生说。

陈国栋感觉天旋地转,他扶着桌子才没有倒下。

"医生,那我儿子现在……"李桂香哭着问。

"目前来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正常,可以自理。"张医生说,"不过在一些需要动脑的事情上,他的表现就很差了。"

"比如计算、记忆、判断、决策等。"张医生说,"这些能力都明显低于正常人。"

李主任补充道:"而且,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几乎为零。他对外界的认知还停留在十几岁的水平,对很多社会常识都不了解。"

"最严重的是,患者对自己的状况完全没有认知。"李主任说,"他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反而认为现在的生活很好。"

陈国栋闭上眼睛,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

29年,他和李桂香以为是在爱儿子,给他最好的生活,不让他受一点委屈。

可现在医生告诉他们,他们亲手把儿子变成了一个……

"医生,那现在怎么办?还能治吗?"陈国栋哽咽着问。

"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张医生说,"包括认知训练、社交训练等。"

"不过我要提前跟你们说清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张医生说,"而且不一定能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毕竟这是29年累积下来的问题,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李主任补充道。

李桂香彻底崩溃了,趴在桌子上大哭起来。

陈国栋拍着妻子的背,自己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

"除了康复训练,患者还必须要工作。"李主任说。

"工作?"李桂香抬起头,"他现在这样,还能工作吗?"

"正因为他现在这样,所以更需要工作。"李主任说,"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让他重新融入社会,接触不同的人,锻炼他的能力。"

"如果继续让他待在家里,他只会越来越严重。"张医生说。

陈国栋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们一定配合。"

"还有一点。"李主任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

"我们建议对患者进行一个更深入的评估。"李主任说。

"什么评估?"陈国栋问。

"心理健康评估。"李主任说,"我们需要确认患者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

"您的意思是……"陈国栋心里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李主任看着他们,缓缓说道:"我们怀疑,患者可能不只是认知功能退化这么简单。"

"29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李主任说,"除了大脑功能,还可能涉及到人格、心理等多个层面。"

"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才能确定患者的真实状况。"李主任说。

陈国栋和李桂香听得心惊肉跳。

他们本以为儿子只是身体出了问题,没想到事情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这个评估需要多久?"陈国栋问。

"至少一周。"张医生说,"需要做非常详细的心理测试和观察。"

"好,我们同意。"陈国栋说。

从会议室出来,陈国栋和李桂香都沉默不语。

两个人慢慢走回病房,陈志鹏正躺在床上看视频,不时发出几声笑。

看到父母进来,陈志鹏随口问了句:"医生说什么了?"

"说你恢复得不错,再住几天就能出院了。"陈国栋勉强笑了笑。

"那就好。"陈志鹏说完,又继续看视频了。

陈国栋看着儿子,心里百感交集。

42岁的人了,可他的心智似乎还停留在十几岁。

29年的时间,不仅让他的身体垮了,还让他的精神也出了问题。

而这一切,都是他和李桂香一手造成的。

接下来一周,陈志鹏接受了更详细的心理评估。

各种各样的测试,各种各样的问题,搞得陈志鹏有些不耐烦。

"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测试?"陈志鹏抱怨道,"我就是身体不舒服,又不是精神有问题。"

"这是常规检查,每个住院病人都要做。"护士安慰道。

陈志鹏半信半疑,可医生说必须配合,他也只能照做。

一周后,评估结果出来了。

这次,医院专门安排了一个大会议室,参加会议的除了之前的几个医生,还有医院的副院长。

陈国栋和李桂香坐在会议室里,看着眼前这阵势,心里更加不安了。

副院长亲自主持这次会议,可见他们对这个案例的重视程度。

"陈先生,李女士,今天请你们来,是要跟你们详细说明患者的评估结果。"副院长开口道。

"这个案例比较特殊,所以我们非常谨慎。"副院长说,"经过这一周的深入评估,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陈国栋和李桂香紧张地看着副院长,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话。

副院长打开面前的文件夹,里面是一份厚厚的报告。

"患者陈志鹏的情况,确实如我们之前所说,认知功能出现了明显退化。"副院长说。

"不过,通过这一周的深入评估,我们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副院长停顿了一下。

"什么问题?"陈国栋问,声音有些颤抖。

副院长看着他们,缓缓说道:"患者的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严重不符。"

"什么意思?"李桂香不解地问。

"简单来说,患者虽然42岁了,但他的心理状态更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副院长说。

"他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都停留在那个阶段。"副院长继续说,"这29年的时间,他虽然身体在成长,但心理几乎没有成长。"

张医生补充道:"而且,患者的情感发育也出现了问题。他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情能力,对社会规则的认知也非常薄弱。"

"更严重的是……"副院长犹豫了一下。

"更严重的是什么?"陈国栋追问。

副院长深吸一口气,看着陈国栋和李桂香:"我刚才让精神科对患者进行了单独问诊,问了他一些关于未来、关于人生的问题。"

"他的回答让我们所有人都很震惊。"副院长说。

"他说了什么?"李桂香紧张地问。

副院长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示意张医生播放一段录音。

录音里传来陈志鹏的声音。

"医生问: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陈志鹏答:挺好的啊,吃得好睡得好,也不用工作,多舒服。"

"医生问: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陈志鹏答:没想过,反正有爸妈养着我,我也不用担心什么。"

"医生问:如果有一天,你父母老了,不能照顾你了,你打算怎么办?"

"陈志鹏答:那……那我再想办法呗,反正到时候再说。"

录音播放完毕,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陈国栋和李桂香听得泪流满面。

他们终于明白了,这29年来,他们以为是在保护儿子,实际上是在毁掉他。

他们亲手把一个本该独立、成熟的男人,变成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而这个孩子,现在连基本的生存意识都没有。

"医生,我们该怎么办?"陈国栋哽咽着问。

副院长叹了口气:"这个案例确实很特殊,我们医院也是第一次遇到。"

"我们建议,患者出院后,必须立即开始全面的康复计划。"副院长说。

"包括身体康复、认知训练、心理辅导、社会适应训练等。"副院长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而且,你们作为家属,必须要改变观念。"副院长看着他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惯着他了。"

"该狠心的时候要狠心,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副院长说,"否则,他永远不可能真正长大。"

陈国栋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们一定改。"

"还有一点。"副院长说,"我们会安排专家定期跟踪随访,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

"同时,我们也建议你们夫妻俩接受一些心理辅导。"副院长说。

"我们?"李桂香愣了一下。

"是的。"副院长说,"你们在这29年里,形成了一种病态的亲子关系。如果不改变这种关系,患者很难真正康复。"

陈国栋和李桂香沉默了。

他们知道副院长说得对,可要改变坚持了29年的习惯,谈何容易。

会议结束后,陈国栋和李桂香走出会议室,两个人都心情沉重。

他们慢慢走回病房,陈志鹏还在看视频,完全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看着儿子的背影,陈国栋第一次觉得,自己欠儿子的,可能一辈子都还不清了。

三天后,陈志鹏办理了出院手续。

医生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并安排了定期复查。

回到家,陈志鹏直接躺在了自己的床上,舒服地伸了个懒腰。

"还是家里舒服。"陈志鹏说。

李桂香刚想说什么,被陈国栋用眼神制止了。

"志鹏,我们需要谈谈。"陈国栋坐在床边,认真地说。

"谈什么?"陈志鹏漫不经心地问。

"谈你的未来。"陈国栋说,"医生说了,你必须要工作。"

"又来了。"陈志鹏皱眉,"我身体还没好呢,工作的事以后再说。"

"不是以后,是现在。"陈国栋语气坚定,"从明天开始,你就要出去找工作。"

"我不去。"陈志鹏翻了个身,"我要休息。"

"你已经休息29年了!"陈国栋突然提高了声音,"你知道医生说你什么了吗?"

陈志鹏愣了一下,他还是第一次看到父亲对自己发这么大的火。

"医生说什么了?"陈志鹏小声问。

陈国栋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

"医生说,你不只是身体有问题,你的……"陈国栋顿了顿,"你的脑子也有问题。"

"你胡说!"陈志鹏坐起来,"我脑子哪有问题?"

"你不信是吧?"陈国栋拿出医院的评估报告,"你自己看!"

陈志鹏接过报告,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根本看不懂。

"这都写的什么玩意儿?"陈志鹏说。

"你看不懂,我给你说。"陈国栋一字一句地说,"医生说,你29年不工作,导致你的大脑功能严重退化。"

"你现在的认知能力,连正常人的一半都不到。"陈国栋继续说,"你的心理年龄,还停留在十几岁。"

陈志鹏听得脸色发白,他不相信自己会有这么严重的问题。

"你骗我。"陈志鹏说,"我好好的,怎么可能有问题?"

"你好好的?"陈国栋冷笑一声,"你连今天几号都不知道,你连现在是什么季节都分不清,你还说你好好的?"

陈志鹏愣住了,他确实对这些不太清楚。

"医生说,如果你再不改变,你以后连正常生活都做不到。"陈国栋说,"你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废人。"

听到"废人"这两个字,陈志鹏的眼泪流了下来。

"我……我真的这么差吗?"陈志鹏声音颤抖。

"不是你差,是我们害了你。"李桂香走过来,眼泪也流下来了,"都怪我们,从小就惯着你,让你变成现在这样。"

"可是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陈国栋说,"你现在必须要改变,必须要出去工作,重新融入社会。"

"否则,你真的就完了。"陈国栋看着儿子,"你才42岁,难道你要这样度过剩下的人生吗?"

陈志鹏低着头,不说话。

房间里安静了很久,只能听到李桂香的抽泣声。

"好。"过了好一会儿,陈志鹏抬起头,"我听你们的,我去工作。"

陈国栋和李桂香对视一眼,都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陈国栋陪着陈志鹏出去找工作。

他们去了好几家单位,都被拒绝了。

"42岁,没有工作经验,身体还不好。"招聘的人摇头,"抱歉,我们不能要。"

一天下来,陈志鹏被拒绝了十几次,整个人都蔫了。

"爸,算了吧,没人要我。"陈志鹏说。

"不能放弃。"陈国栋说,"我们继续找。"

又过了几天,终于有一家小超市愿意让陈志鹏试试。

"工资不高,一个月两千五。"超市老板说,"主要就是理货,你能干吗?"

"能干,能干。"陈国栋赶紧答应。

第一天上班,陈志鹏六点就起床了。

这是他29年来第一次这么早起床。

李桂香给他准备好早饭,陈国栋陪他一起去超市。

到了超市,老板给他安排了师傅,教他怎么理货。

"就是把货架上的商品摆整齐,缺货了就去仓库补。"师傅说,"很简单的。"

陈志鹏点点头,开始干活。

可他很快发现,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对他来说并不容易。

整理货架需要弯腰、蹲下、抬手,这些动作他做起来都很吃力。

没多久,他就累得满头大汗,手也开始发抖。

"小陈,你歇会儿吧。"师傅看他实在撑不住了。

"不用,我能坚持。"陈志鹏咬着牙继续干。

可没过多久,他突然感觉头晕,眼前一黑,整个人摇晃了一下。

"小心!"师傅赶紧扶住他。

陈志鹏缓了一会儿,才慢慢恢复过来。

"你还好吗?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吧。"师傅说。

"我没事。"陈志鹏说,可他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

勉强坚持到中午,陈志鹏终于撑不住了。

他坐在休息室里,看着手上磨出的水泡,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29年了,我连这点活都干不了。"陈志鹏小声说。

下午,陈国栋来接他下班。

看到儿子疲惫的样子,陈国栋心里也不好受。

可他知道,这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回到家,陈志鹏倒头就睡。

李桂香看着儿子,心疼得不行:"要不别干了吧,太累了。"

"不行。"陈国栋制止她,"医生说了,必须坚持。"

就这样,陈志鹏开始了他的工作生涯。

每天早起,去超市上班,下班后继续做康复训练。

刚开始,每天下班他都累得不行。

可慢慢地,他的体力在增强,身体也在慢慢恢复。

一个月后,他已经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工作了。

两个月后,他的体重减了10斤,脸色也红润了很多。

陈国栋和李桂香看着儿子的变化,心里既欣慰又难过。

欣慰的是,儿子终于开始改变了。

难过的是,如果他们早点这么做,儿子也不会浪费29年的时光。

三个月后,医院通知陈志鹏去做复查。

陈国栋陪着他去了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陈志鹏的身体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

血压降下来了,血糖也控制住了,肝功能也在慢慢恢复。

"不错,继续保持。"主治医生说。

"谢谢医生。"陈志鹏说。

"不过,身体恢复只是第一步。"医生说,"你还需要做心理和认知方面的复查。"

于是,陈志鹏又去做了一系列的心理测试。

测试做完后,医生让陈国栋和他一起去办公室。

办公室里,除了主治医生,还有张医生和李主任。

看到这阵势,陈国栋心里一紧。

"请坐。"李主任示意他们坐下。

"陈志鹏的身体恢复得不错。"李主任说,"这三个月的工作和锻炼,对他的帮助很大。"

"那心理方面呢?"陈国栋问。

李主任看了一眼张医生,张医生翻开手里的报告。

"心理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张医生说。

"怎么复杂了?"陈国栋追问。

张医生犹豫了一下:"患者这三个月确实有进步,在一些基本的认知测试中,得分有所提高。"

"不过……"张医生停顿了一下。

"不过什么?"陈国栋心里越来越不安。

张医生深吸一口气:"不过,我们在今天的测试中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什么新问题?"陈国栋问。

"我刚才单独跟陈志鹏聊了很久,问了他很多问题。"张医生说,"他的回答让我意识到,情况可能比我们之前判断的还要严重。"

陈国栋感觉心跳加速,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张医生打开电脑,调出一份新的评估报告。

"我们发现,患者在某些核心能力上,出现了……"张医生组织着语言,似乎在斟酌用词。

"出现了什么?"陈国栋急切地问。

医生拿着一沓新的检查报告走出来,示意陈国栋跟他去办公室详谈。

关上门后,医生语气凝重:"陈先生,你儿子的情况,我从医30年还是头一次见。"

"他体内的各项指标虽然在好转,但最让我震惊的不是这些......"

医生停顿了一下,眼神复杂地看着他:"我刚才问了你儿子几个问题,他的回答让我意识到,这次生病只是表象。"

陈国栋心里咯噔一下:"医生,您什么意思?"

医生叹了口气,打开电脑屏幕给他看了一份评估报告。

当陈国栋看清上面的内容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整个人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来源:元宇sW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