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一线丨铁核桃青山流金 小黄姜串链富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4:37 1

摘要:正午阳光洒下,63岁的阿茸弯腰从泥土中拾起一颗青皮核桃,笑着说:“你看,这是咱大山里的‘金果子’。”在他身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其宗村的千亩核桃林结出沉甸甸的希望。

铁核桃青山流金

核桃加工厂。贡秋次仁 摄

正午阳光洒下,63岁的阿茸弯腰从泥土中拾起一颗青皮核桃,笑着说:“你看,这是咱大山里的‘金果子’。”在他身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其宗村的千亩核桃林结出沉甸甸的希望。

改变从2008年开始。时任村干部的阿茸带领村民,将旱地、薄地种上了核桃。“那时,大家心里没底,但我坚信只要守着这座青山,肯定能致富。”如今,4530亩核桃林让450多户村民每户年均增收约5000元。

2019年,一场覆盖滇西北的核桃普查显示:周边年产量达6000吨。扎实的数据,支撑阿茸将“土特产”做成“产业链”。

2020年,阿茸成立公司,系统开发核桃产业。3年后,自动化核桃油生产线建成投产。破碎、压榨、精炼……琥珀色的核桃油汩汩流淌,公司日加工10吨铁核桃。2024年,公司加工600多吨核桃实现600余万元营收,产品远销北京、成都、拉萨等地。“我们的有机核桃油是大地最本真的味道。”阿茸手托油瓶,信心满满。

“每加工1000吨核桃,能产生约600吨核桃壳替代薪柴,保护上千亩林木。”在阿茸看来,这不仅是经济账,更是生态账。如今,其宗村的核桃林,正用漫山绿意和村民笑颜,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生动注脚。

小黄姜串链富民

小黄姜产品包装中。图源:云南日报

清晨,阳光洒进云南罗平鼎泰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发出阵阵嗡鸣声。公司总经理刘倩捻起一撮金黄的姜粉,细碎的粉末在指尖散发着辛香。“每天10吨,从这儿发往全国各地。”望向流水线上的姜茶、姜精油产品,她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这场“变形记”的起点,深植于罗平县广袤的田野。在板桥、九龙、腊山等10余个乡镇,23.5万亩姜田铺展成壮美画卷。3月播种,10月收获,超过3万户姜农在这片红土地上挥洒汗水。种姜大户老李一边擦拭汗珠一边笑着说:“1亩地能挣约1000元,这姜地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

在罗平鼎泰公司的精深加工车间,小黄姜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清洗、切片、萃取、浓缩……经过10余道工序,“土疙瘩”衍生出100多种产品:辛香暖胃的姜茶、澄澈剔透的姜精油、高端养生的姜辣素。曾经按吨卖的“土疙瘩”,价值跃升数十倍。

“小黄姜早已不只是调味品。”刘倩拿起一瓶姜精油介绍,它已渗透到食品、保健品、日化品等多个领域。这条产业链不仅让企业年加工鲜姜能力达10万吨,更让罗平干姜垄断国内70%的市场,占据90%的出口份额。

随着“公司+基地+农户+市场”模式的成熟,小黄姜产业与油菜、烤烟形成罗平“三足鼎立”局面,每年为当地带来2.35亿元收入,还在罗平串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夕阳西下,老李望着满载鲜姜的货车驶出村,脸上漾开笑容。从田间地头到世界舞台,这块小黄姜的旅程正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贡秋次仁 彭少杰 博达 通讯员:李苏楠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王熠

云南日报-云新闻 观云南 知天下

来源:云南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