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坊前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民生实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14:38 1

摘要:坊前镇全力打造以蓝莓、葡萄、蜜桃、草莓等为主的特色种植片区,借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强村公司的模式,推广订单种植和采摘,确保农产品丰产即丰收,为农文旅融合筑牢基础。在广袤的田野上,一垄垄草莓娇艳欲滴,一串串葡萄饱满诱人,吸引着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感受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莒南县坊前镇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与共富工坊建设,实现村民增收与村集体增效,探索出一条充满活力与温度的民生新路径。

农文旅融合:

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坊前镇全力打造以蓝莓、葡萄、蜜桃、草莓等为主的特色种植片区,借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强村公司的模式,推广订单种植和采摘,确保农产品丰产即丰收,为农文旅融合筑牢基础。在广袤的田野上,一垄垄草莓娇艳欲滴,一串串葡萄饱满诱人,吸引着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感受乡村田园的质朴与美好。

文化是该镇发展的灵魂所在。“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合作共赢”的王家坊前精神和“忠贞不渝,使命必达”的战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坊前人民。该镇不仅高标准建设山东手造石雕展馆、石雕科普基地,还积极申报“莒南石雕石刻”地理标志,持续举办石雕文化艺术节,并开展石雕工艺评比活动,让古老的石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旅游则为该镇带来新的活力。生态旅游方面,岳河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拉子山实弹射击旅游区、松石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甘霖研学示范片区各有特色。红色旅游以“一线十馆”为核心,吸引周边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开展党性教育,让游客既能领略自然风光,又能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乡村振兴片区:

多点开花促发展

坊前镇凭借丰富的山水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松石两大传统产业以及优质的特色农产品等优势,建成松石坊、南京邮电大学旧址等文旅项目,为当地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打造的“百坊十八巷”片区,17处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动360人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月平均工资3100元,最高可达7000元,“坊经济”蓬勃发展。同时“巷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知青巷、芳华路、锦绣大街等特色街巷成为传播文明的窗口,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

共富工坊:

铺就村民增收路

走进共富工坊,只见工人们凭借一双双巧手,将各类原材料编织成精美的制品或者一只只可爱的玩具。据悉,坊前镇已建设涵盖编织加工、玩具生产、鞋帽制作等9大类共富工坊78家,累计带动107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2500余元。最近,全镇又新发展服装制作、编织代加工和劳保手套加工等类别共富工坊40家,让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以前只能在家闲着,现在在这工作,每个月能挣好几千块,还能照顾家里,真是太好了!”一位在工坊工作的村民开心地说。这种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把产业做到村民心坎上,把治理融入日常烟火中,让乡村既有“发展的力度”,更有“民生的温度”。“我们不追求轰轰烈烈的大项目,就聚焦‘小而实’的增收路径。从石雕直播到服装生产,只要能让村民挣钱的项目,我们就全力推。乡村振兴,老百姓得实惠才是硬道理。”坊前镇党委书记李刚如是说。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作金 徐淑刚 孙晓光 通讯员 刘 艳 徐俐莉

来源:12345临沂首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