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夜北风紧,梧桐叶纷落,南京城在一场寒潮中仿佛瞬间入冬。距离小雪节气还有不到一周,菜场里的长梗白菜已堆成小山,老城南的巷弄里,不少人家的阳台上陆续搬出尘封的陶缸、陶罐,准备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冬藏仪式。
一夜北风紧,梧桐叶纷落,南京城在一场寒潮中仿佛瞬间入冬。距离小雪节气还有不到一周,菜场里的长梗白菜已堆成小山,老城南的巷弄里,不少人家的阳台上陆续搬出尘封的陶缸、陶罐,准备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冬藏仪式。
老南京,三千年前就有“泡菜坛子”啦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这句流传在南京人口中的老话,道出了冬日的饮食节奏。作家汪曾祺曾生动地描写,一飘雪花,他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在种植技术与保鲜技术都不发达的年代,万物凋零的冬天,腌制是保存食物的重要方法。
这一手段,其实源远流长。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先民就已知“冬藏”的重要性。《诗经》中有云:“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其中,“旨蓄”即是用坛子腌制的蔬菜。当时,每逢秋收,人们都会通过腌制、干制之法,将蔬菜保藏起来,以备冬日食用。
腌菜,即利用乳酸发酵来加工保藏的蔬菜,在我国古代常被称作“菹”。东汉《释名》曰:“菹,阻也。生酿之,遂使阻于寒温之间,不得烂也。”“菹”有阻止之意。为阻止新鲜蔬菜腐烂,可通过“生酿”之法将其加工为菹。腌菜之俗源远流长。“旨蓄”,正是古人应对寒冬的智慧结晶。
南京江宁华西村古代遗存考古项目入选2022年江苏田野考古十大优秀项目。南京华西村墓地源自战国秦汉之际,历经两汉,一直沿用至六朝时期。在此处,考古工作人员便发掘出了来自汉代的灰陶双唇罐,“它和我们今天的泡菜坛子长得一样,其实用途也相近。”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说。
透过这个泡菜坛子,“老南京”生活场景好似从历史深处走来,在千年以前,他们在这个时节,也准备腌菜了。
在周代,还有专门制作腌制品的醢人
典籍里可查到,周代有专门制作腌制品的人——醢人,在他们的手中,当时能吃到的蔬菜几乎都可以腌制。
从《周礼》所记来看,其中以韭、菁、茆、葵、芹、菭、笋等7种蔬菜为主,称为“七菹”。到秦汉时,古人冬天食用的腌菜品种已比较丰富,且腌制的手法也更为成熟。《四民月令·九月》记载:“九月藏茈姜、蘘荷,作葵菹、干葵。”意思是九月份(农历)开始收藏鲜嫩姜、蘘荷,腌渍葵菜,晒干葵菜。这里也透露了古人冬天食用的另一个蔬菜品种——干菜。
干菜与腌菜制作方法正好相反,是将蔬菜水分晒干,类似现在常见的各种菜干。到了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以“菹”单独成章,记载了20多种腌制蔬菜的方法,其中不乏利用厌氧发酵制作泡菜的详细步骤,堪称当时最全的腌泡菜教程。南朝梁代《荆楚岁时记》是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宗懔在书中记载了自元旦至除夕的24节令和时俗。书中记载:“仲冬之月,采撷霜芜菁、葵等杂菜,干之,并为咸菹。”这种干菜和盐腌渍的,大概类似现在江浙一带的梅干菜。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更为明确:“姜辣萝卜,生腌木瓜。”
时至今日,辣椒、大蒜、生姜、萝卜、豆角、黄瓜、苋菜、白菜……只要是地里长的,基本都被中国人腌了个遍。
风干蜜藏,烟火与糖霜里的好滋味
时节再往深冬里走,肉类也要腌制起来。说起今日人们喜爱的美味“火腿”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脯腊”。按照郑玄注《周礼·腊人》的解释,大动物析成条片风干的为“脯”,小动物整体风干的为“腊”。另外还有一种肉干“脩”,是经过敲打加入佐料后风干。《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常被解读为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时,需先奉上“束脩”(即十条干肉)以表敬意。
此后,脯腊的制作技术不断发展。《齐民要术》中介绍了多种“脯法”与“腊法”,其中五味脯(腊)法最为复杂。仅腌制环节,除了盐以外,还要加入牛羊骨汁所煮的豆豉、葱白、椒、姜、橘皮等调料。
到了南宋,陈元靓所著《事林广记》里,曾提到一种“造腊肉法”:将原料经过擦腌、悬挂阴干,再入沸水中烫,刷麻油后再长时间烟熏。这与现代“火腿”制作方法十分相似。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记载了以风腊猪肉制成的“尹文端公家风肉”,因品质精良,“常以进贡”。
在蔗糖出现之前,果实是古人获取甜味的重要来源之一。制果脯、蜜藏是保存果品的主要方法。先秦《礼记》就记载了用饴糖(谷物发酵加温制成)和蜂蜜,给枣、栗增甜。在《齐民要术》中,提到了把枣做成果脯保存,还介绍了用蜜藏果之法。蜜渍加工通过渗透压作用使果品脱去水分、吸收糖分,既能延长储存期限,又能让酸果子“逆袭”成美味,因此备受大众喜爱。
古代将用蜜腌渍果品的过程称为“煎”,后世所称“蜜饯”便是由宋代“蜜煎”一词演变而来。宋代朝廷对蜜渍果品十分重视,设有专门的“蜜煎局”,职责为制作和供应蜜饯类食品。
待得大雪节气,冬日腌渍迎来又一高潮。潘宗鼎《金陵岁时记》描绘的场景至今仍在南京街头生动上演:腊肠、咸鱼、风鸡挂满屋檐,在干冷的北风中渐渐酝酿出诱人的色泽与香气。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