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0日,CPE源峰宣布与美国餐饮品牌汉堡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交易完成后,CPE源峰将持有汉堡王中国约83%的股权,RBI将保留约17%的股权。
11月10日,CPE源峰宣布与美国餐饮品牌汉堡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交易完成后,CPE源峰将持有汉堡王中国约83%的股权,RBI将保留约17%的股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财富Plus网友:贤达
汉堡王中国业务由CPE源峰控股(占股83%)是一次值得关注的本土化加速。继星巴克后,外资餐饮巨头将中国运营主导权交给本土资方,显示了中国市场的独特复杂性和巨大潜力。中方资本带来的3.5亿美元资金与深耕连锁消费服务的经验,有望推动汉堡王门店从1250家迅速扩张至4000家以上,更适应中国消费者需求。这或预示着“本土控股+外资品牌”将成为跨国餐饮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新趋势,以更灵活的策略参与激烈竞争。
财富Plus网友:曹子敬
在资本市场,基本的游戏规则是出售、购买、卖掉、再买,它和本土化有一点关系,但没有完全的关系。
资本在全世界流通,中国的资本可以在日本、在美国、在欧洲很多国家购买对方的股票、股份。
大家要关注的实质是汉堡王、星巴克以及其他企业在新股东的投票决策下,能否获得更持续的增长,是否和全球其他汉堡王、星巴克形成正差距。
如果这些感受更好了,更舒适了,品质更高了。那么这样的资本在全球各地都会赢得更大的尊重,获得更多投资的机会。
财富Plus网友:掉了一块肉
不好吃还小,还贵,完全不是刚刚进入中国时候的那样,中国人骗中国人呗以后,偌大个店饭点就一两个吃饭的,全靠外卖
财富Plus网友:柏文喜
柏文喜||“资本换岗,品牌守位”:CPE源峰控股汉堡王中国的底层逻辑解析
2025年11月10日,CPE源峰以3.5亿美元收购汉堡王中国约83%股权,RBI仅保留17%,并授予新合资公司20年“独家开发权”。消息一出,“洋快餐在华再失一席”迅速成为舆论标签。但在柏文喜看来,这并非简单的“外资撤退”,而是一次典型的“资本-产业耦合”——全球品牌在地化进入深水区后,主动让渡股权、引入深耕中国消费赛道并能“躬身入局”的PE机构,以换取二次成长曲线。以下结合柏文喜既往观点,对本次交易作六点剖析。
一、资本“换岗”而非品牌“撤退”
柏文喜多次强调,评价外资动向要看“资本结构”而非“品牌身份”。RBI仍保留17%股权并继续收取品牌授权费,汉堡王全球标准、供应链与新品研发依旧由RBI输出,品牌调性不会“国产化”。CPE源峰接盘,只是让“资本控股方”由境外集团换成中国基金,门店所售汉堡仍姓“王”。这与当年可口可乐卖掉中国瓶装厂、却牢牢把握浓缩液配方是同一逻辑——资本换岗,品牌守位。
二、“股权让渡”背后的估值逻辑
柏文喜指出,消费赛道的估值锚已从“市占率”转向“现金流可预见性”。汉堡王中国门店数仅为麦当劳中国的三分之一,且集中在一线及强二线,坪效与人效长期低于竞品。RBI若继续独资,需要追加巨额资本开支并承担下沉市场风险;而二级市场给予RBI的EV/EBITDA仅有14×,无法消化高昂再投入。将高波动资产“出表”给PE,既一次性兑现3.5亿美元现金,又能通过17%股权分享未来上行收益,是典型的“估值套利+风险出表”。
三、PE“躬身入局”重塑运营曲线
柏文喜把PE机构分为“财务型”与“运营型”。CPE源峰明显属于后者:其消费投资组合里,蜜雪冰城提供万店下沉模板,爱尔眼科输出标准化复制体系,泡泡玛特验证品牌IP化打法——这些均可移植到汉堡王。公告明确提到“菜单创新、数字化、线上渠道重构”,正是CPE此前在蜜雪和泡泡玛特验证过的“三板斧”。PE控股后,董事会席位、预算审批、核心高管KPI全面接管,可快速导入被投企业生态,实现“运营杠杆”而非简单“财务杠杆”。
四、从“一二线”到“县域”——下沉市场的资本解法
目前中国汉堡王门店约1250家,2035年目标4000家,增量空间主要在三四线及县域。柏文喜认为,县域餐饮的核心指标是“单店模型轻、回本周期短、供应链穿透深”。CPE源峰已投的雪王(蜜雪)用3万元档口店把奶茶卖到县级市,验证了“极致成本+统配中心”模型。未来汉堡王在下沉市场大概率推出“小店+预调面团+即热肉饼”轻模型,依托CPE现有冷链与仓储资源,把单店投资压到60万以内,3年收回成本,才能支撑年均200家的开店节奏。
五、REITs与特许加盟:资本退出的“双通道”
柏文喜多次呼吁“把消费基础设施REITs做起来”。此次交易公告虽未提及REITs,但CPE源峰过往操作显示,其持有的大量街角门店物业具备发行公募REITs的潜力:先由汉堡王中国直营打样,成熟后卖给加盟商,同时把优质门店资产打包做REITs,回笼资金再投入新址开发。直营-加盟-REITs三循环,一方面降低母公司资产负债表压力,另一方面为资本退出提供二级市场流动性,避免单纯依赖未来IPO。
六、对行业格局的“鲶鱼效应”
麦当劳中国与肯德基中国已完成“金拱门”、“肯德金”式本土化控股,但核心股东仍是中信、百胜中国等“产业系”。此次CPE源峰以纯财务投资人身份拿下控股权,为行业提供“PE控股+全球品牌”新样本。若运营成功,或将吸引更多PE/VC与洋品牌合作,加速“外资品牌中资化”进程。柏文喜提醒,竞争焦点将不再是“谁更洋”,而是“谁更能用中国资本、中国速度、中国供应链把成本降到极致”,西式快餐可能重演奶茶、烘焙赛道“万店血战”。
结语 汉堡王中国的股权更迭,是全球化退潮与区域化崛起交汇的缩影。RBI用3.5亿美元兑现“确定性”,CPE源峰用控股换取“成长性”,消费者最终用脚投票——谁能把9.9元堡、30秒取餐和干净厕所带到自家门口,谁就能赢得市场。柏文喜的洞察在于:资本没有国界,效率才是归宿。当PE机构开始“经营公司”而非“买卖公司”,中国消费赛道才真正进入“深水区、高阶赛”。汉堡王中国能否跑出下一个“雪王速度”,时间会给答案,但路径已清晰可见。
《汉堡王控股权也被售予中资,如何解读?》 搜索下载“财富Plus”,最快看到
来源:财富中文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