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8日,上海乐高乐园的积木还没拼完,比亚迪已经把“4S店”搬进了亲子嘉年华——500多组家庭、800万块乐高、92%的人走出大门时顺手给比亚迪点了个“好感+1”。
11月18日,上海乐高乐园的积木还没拼完,比亚迪已经把“4S店”搬进了亲子嘉年华——500多组家庭、800万块乐高、92%的人走出大门时顺手给比亚迪点了个“好感+1”。
这不是简单的“车企+乐园”联名,而是一场把“买电动车”变成“孩子抢着要上车”的精准伏击。
第一幕:把发动机拆成乐高,工程师秒变“幼儿园老师”
新能源主题区最炸场的是一台1:8的乐高版汉EV。
电机、电池包、电控被做成彩色积木,工程师拿着模型边拆边讲:“看,这块黄色的是‘电宝宝’的家,蓝色的是‘电宝宝’跑出去的跑道,红色按钮一按,‘电宝宝’就跑得比燃油车哥哥快。
”
三分钟里,孩子知道了“电从哪来”,家长顺手get到“刀片电池不怕扎”。
科普结束,销售不用开口,家长自己凑上去问“展车在哪”。
数据显示,活动两天展厅咨询量比平时周末飙了35%,其中七成是带娃家庭——孩子成了最小销售顾问。
第二幕:王朝挑战赛,让爸爸主动交出车钥匙
“王朝挑战赛”听起来像赛车,其实是把唐DM-p开进乐高赛道,孩子坐副驾,家长做计时员。
任务很简单:用车上语音助手连续完成“打开天窗—播放《孤勇者》—导航到乐高商店”三步,最快者赢一盒限量乐高。
别小看这三句话,它把“智能座舱”翻译成家长能感知的“省事儿”——原来不用边开车边戳屏幕,喊一声就行。
一位90后爸爸比完赛直接下订:“我娃一句‘你好小迪’比我哄半小时都管用,这车买得值。
”情绪价值拉满,订单水到渠成。
第三幕:小小设计师,把涂鸦挂上比亚迪官网
“小小设计师”摊位前永远排长队。
孩子给秦PLUS涂色,优秀作品不止贴墙,还会上传到比亚迪儿童绘画大赛专题页,署名“未来设计师”。
对娃来说,作品被官网收录=上了一次“国家级展览”;对家长来说,这是“我家娃上了车企官网”的社交货币,朋友圈必须晒。
晒图带来二次传播。
官方话题#我迪朝友荟#阅读量两天破800万,其中四成UGC来自家长晒娃。
品牌没花一分钱买热搜,靠“娃的虚荣心”把自己送上热榜。
第四幕:AR换色+安全座椅,把“决策最后一公里”搬进乐园
乐园出口处,比亚迪摆了一台AR镜。
家长站在镜前,王朝系列车型秒变换色,扫码就能下订金。
同时展出的还有联合研发的智能安全座椅,孩子坐上去,车机自动弹出“宝贝已就位”提示,并同步调节空调温度。
别小看这两个小动作:AR换色解决“颜色纠结”,座椅联动解决“带娃出行焦虑”。
很多妈妈现场下单的理由只有一句:“它连安全座椅都替我想到了,我还挑啥?
”
第五幕:活动结束,但“埋伏”才刚刚开始
离场时,每个孩子都收到一张“王朝小车主”体验券——2024年1月可去4S店参加“我是小小驾驶员”活动,内容包含:用乐高复刻一台车、坐进真车学盲区安全、领一张“新能源驾照”。
券上印着一句话:“下次换车,带爸爸妈妈再来找我哦。
”
乐高乐园也放出风声:正在考虑把比亚迪积木模型放进常设展。
这意味着,只要孩子再来乐园,就会持续被“比亚迪=好玩”的记忆反复强化。
品牌从“一次曝光”升级为“长期陪伴”,把种子埋进下一代消费者心里。
收个尾:一场亲子活动,为什么能让大人真掏钱?
1. 把技术翻译成游戏:电机拆成乐高,孩子三分钟听懂,家长顺势理解“安全+性能”。
2. 把体验做成任务:语音挑战赛、AR换色,让“智能”从PPT变成“我玩过”。
3. 把荣誉送给孩子:作品上官网、驾照到手,娃的炫耀=品牌的免费广告。
4. 把决策焦虑提前解决:安全座椅、盲区体验,妈妈最怕的点现场被安抚。
所以,别再把亲子营销当成“送气球、发糖果”的陪跑。
比亚迪用800万块乐高告诉行业:谁抓住娃的心,谁就提前锁定下一台车的钥匙。
下一次,当孩子把“买比亚迪”写进作文,家长除了点头,还有别的选择吗?
来源:小珊聊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