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网上一个说法挺火,说国家要“防止农民返乡”,背后藏着个大招,就是想让农民兄弟留在城里,把那些卖不出去的房子给接了。这消息听着就让人心里一紧,难道真要为了楼市,断了咱们农民回家的路?这事儿到底咋回事,咱得掰扯清楚。
最近网上一个说法挺火,说国家要“防止农民返乡”,背后藏着个大招,就是想让农民兄弟留在城里,把那些卖不出去的房子给接了。这消息听着就让人心里一紧,难道真要为了楼市,断了咱们农民回家的路?这事儿到底咋回事,咱得掰扯清楚。
农业农村部最近开了个会,提了个词叫“两稳一防”,核心就是稳定农民工的饭碗和收入,防止规模性返贫。这里面,“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这句话,就被一些人给曲解了。他们没看到“滞乡”这两个字,光盯着“返乡”做文章。这完全是两码事!返乡,是高高兴兴回家过年,是赚了钱衣锦还乡。滞乡呢?是没活干了,被城市“挤”了出来,回到老家又没事做,只能干待着,这才是要命的问题。你看看今年,是不是身边提前回村的人就多了?为啥?城里的活儿不好找了。以前工地扎堆,现在新开工的楼盘少了,盖楼的人自然就多余了。一些低端工厂搬走了,高科技的厂子咱又进不去,两头一夹,可不就得卷铺盖回家吗?可回了家,又能干啥?村里的产业能一下子消化这么多劳动力吗?如果接不住,人就成了“闲置人口”,这才是国家最担心的。这跟什么“接盘楼市”根本不沾边,纯粹是怕大家回去后没着落,断了收入来源。想想看,一个脱贫家庭,大半收入都是靠在外面打工挣的,这一断,整个家可能就又返贫了。这才是政策背后最实在的考量。
国家不是要拦着大家不回家,而是怕大家回家后过不好。你看国家接下来做的这些事,就全明白了。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实实在在铺路。搞什么“乡村工匠”,就是把你手里的老手艺,比如木工、编织,跟现在的市场结合起来,让它能变成钱。还开发了很多公益性岗位,比如村里修路、打扫卫生、照顾孤寡老人,这些活儿虽然挣不了大钱,但能保证你有个基本收入,是条最后的退路。那些村里的“帮扶车间”也在升级,不再是以前那种小打小闹,而是要搞标准化生产,接外面的订单,让车间能活得更久,能带动更多人就业。最实在的还是技能培训。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订单式培训,就是说,城里或者县里的工厂需要什么样的人,政府就出钱请人来教,你学会了就能直接去上班。什么电商直播、无人机打药、养老护理,这些都是现在缺人的行当。你要是想自己干点事,还有低息贷款和各种补贴。这哪是让你去接盘房子?这分明是在给你想办法,让你在老家也能有奔头,能“回得去、留得住、挣得到”。
别再被那些带节奏的说法给忽悠了。政策的核心,是想让乡村也能成为一个有奔头的地方,而不是一个无奈的退路。未来的乡村,需要的是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
来源:红杉林探险的小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