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就是蓝白两边想约个时间聊聊,看能不能一起干点啥。结果,还没坐下来,那边黄国昌就先放话了,说见面得“全程公开”。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就是蓝白两边想约个时间聊聊,看能不能一起干点啥。结果,还没坐下来,那边黄国昌就先放话了,说见面得“全程公开”。
黄国昌的意思是,让大家看着,知道我们是光明磊落的。这次见面,就是他跟郑丽文第一次单挑。他觉得,公开了,大家都能看明白蓝白合作到底是怎么个想法,有啥目标。
郑丽文这边呢,就说了,我们已经接洽了,很快就会见面。这话听着挺稳,好像是说“别担心,我们有谱”。黄国昌这“全程公开”的要求,把事情一下子复杂化了。
你想啊,两个大党的人要谈合作,少不了要互相让步,摸索底线。这就像你跟一个人谈生意,连价钱怎么谈,哪个地方能不谈,都得在直播里播出来,你想这生意还能好好做下去吗?
道理很简单。
第一,细节藏不住。 第一次正式见面,肯定要谈很多具体的要求,比如各自有哪些人想选,到底怎么分配。这些都需要私下里慢慢磨。要是全程直播,谁敢开口说真话?万一把一些敏感的要求说出来,立刻就会被对手抓到把柄。
第二,容易被看戏。 搞政治,很多时候是要背后操作的。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有时候会把一些不那么好看的“交易”谈妥。但要是全摆在台面上,就没人会做这种“私下”的努力了。
第三,这不是解决问题。 黄国昌可能是想通过公开,给自己争取点面子,让支持他的人觉得白营很“开放”。但他好像忘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抓住机会,把绿营拉下马。要是连怎么反击绿营的策略都公开了,那绿营不就看得一清二楚了?
上次蓝白合,闹得就不太愉快。当时柯文哲也提过要“公开”,结果呢?最后在君悦饭店,大家闹得非常难堪,不欢而散。
那次经验 tells us,真正能谈成事情,往往是私下里的沟通。公开场合,更多是为了给支持者一个交代,或者是做做样子。黄国昌现在又把这个“公开”梗提出来,这是没吸取教训,还是故意为之?
有人分析,黄国昌可能是想用公开的方式,逼蓝营让步。就像是一种“阳谋”,让蓝营骑虎难下。
如果蓝营答应了,那黄国昌可以大谈自己代表的“改革派”理念,把蓝营的地方派系一些不干净的想法都搬出来,让蓝营特别难堪。
如果蓝营不答应,那他又可以反过来说:“你看,蓝营根本不愿公开,说明他们不真诚,是不是有什么猫腻?”这样一来,他就成功地把矛盾引向了蓝营。
仔细想想,黄国昌这次的要求,其实很可能不是为了“谈成”。
如果这次蓝白合作谈成了,那下一步的合作中,谁占主导地位,谁又会被边缘化?黄国昌作为“白营”的代表,他肯定有自己的盘算。
但“公开”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蓝营答应了,在公开的场合,郑丽文要怎么跟黄国昌的“改革”派辩论?蓝营内部那么多地方派系,那些利益怎么办?根本没法谈。
一旦谈崩了,好处谁拿得最多?黄国昌可以名正言顺地回去跟他的支持者说:“我们已经尽力了,是蓝营内部有问题,不愿意合作。”这样,白营的形象反而会更干净。
这招“全程公开”,更像是一颗“毒丸”,不是给对方吃,而是让合作本身“中毒”。
黄国昌可能已经想到,郑丽文大概率不会同意。要么会想办法把公开推到后面,要么就直接拒绝。
现在,郑丽文就站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如果她不答应公开,黄国昌马上就可以说她不诚实。
如果她勉强答应,那接下来的谈判,真的会变成一场公开的闹剧,对蓝营来说,绝对是巨大的损失。
这场“蓝白合”的谈话,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算计。黄国昌提出的“全程公开”要求,不是为了促进合作,而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或者说,是为了确保合作“谈不成”。
他可能想要借此机会,进一步瓦解蓝营内部的团结。让那些本来就对蓝白合作持观望态度的人,彻底死心。
这场较量,表面上是两党在争夺合作的“主导权”,实际上,可能是一场关于“如何制造分裂”的阳谋。
黄国昌这样做,是为了让白营在未来能够更独立地发展。而郑丽文,现在必须非常谨慎地应对。
大家有没有想过,黄国昌可能根本就不想和蓝营“合”,他只是想借这个机会,把蓝营搅浑。
当两边的核心利益发生冲突时,公开透明反而成了一种阻碍。
黄国昌这一招,确实绝。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郑丽文接下来怎么接招,是这场博弈中最值得关注的。她能否看穿黄国昌真正的意图,并且不落入圈套,将决定这场“蓝白合”的最终走向。
起风了,这场蓝白之间的“会面”,还没开始,就已经充满了火药味。黄国昌要求的“公开”,可能不是在为成功铺路,而是在为失败设好“舞台”。
他是在想方设法,确保蓝营在这次接触中,处于被动。
这背后,隐藏的不是合作的诚意,而是一场关于如何“主动制造隔阂”的政治策略。
到底是合作?还是另有打算?这场“蓝白合”的戏码,远没有结束。
来源:影视大哼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