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雷洁琼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杰出领导人,她一生爱党爱国、赤诚为民,其崇高风范至今仍激励着我们。江西,是她走出象牙塔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起点,也是她与中国共产党人并肩奋斗的初始地。这片红土地,见证了她不可磨灭的奋斗足迹,也承载着她留下的宝贵
今年是雷洁琼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杰出领导人,她一生爱党爱国、赤诚为民,其崇高风范至今仍激励着我们。江西,是她走出象牙塔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起点,也是她与中国共产党人并肩奋斗的初始地。这片红土地,见证了她不可磨灭的奋斗足迹,也承载着她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抗战全面爆发,在国家和民族遭到外族侵略的危急关头,年轻的雷洁琼毅然放弃优渥的大学教职,于同年年底奔赴江西,投身抗日救亡工作。从1937年底至1941年5月,她在江西度过了42个月的艰苦岁月,自北向南,辗转于九江、庐山、南昌、吉安、泰和、遂川、赣州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她积极办学育人,先后组织举办几期妇女干部训练班,培养百余名妇女骨干,并层层发动,动员十余万妇女参与抗战救亡;她还参与创建国立中正大学(今江西师范大学前身),并亲自任教,播撒知识与理想的种子;她联合各界妇女组建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保育院,收容战时难童。
她致力于舆论宣传,创办《江西妇女》《江西月刊》《农村妇女》等六种刊物,其中《江西妇女》是继《妇声》(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办的《妇声》社主编的江西省第一个妇女刊物)之后又一个有影响的妇女刊物。通过这些战斗刊物向妇女群众宣传政治与科学常识,提升妇女素质,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她发动抗战募捐,在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她积极动员广大妇女为前线募捐,共筹集布鞋、草鞋十余万双,寒衣九百余件,毛巾两千余条,斗笠三万三千余个,肉、蛋六万余斤,现金二十二万五千六百二十大洋,有力支援了抗战前线。
她开展调查研究,作为一名社会学者,在抗战硝烟里,雷洁琼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到江西19个县开展调研,甚至深入5个临战区和游击区做全面的社会考察,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一次在赣州偏远山村调研中,雷洁琼看到几名农村妇女在河边洗衣服,就问:“老表嫂,日本鬼子打到我们中国来了,你们知道吧?”对方却茫然反问:“不知道。你们是外地来的吧?什么是日本鬼子?中国在哪里?我们只晓得自己是玉溪村人。”这件事让雷洁琼深刻地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有责任肩负起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双重担子。
她勇于营救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1939年元旦,共产党员高景之、徐凯在贵溪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雷洁琼和熊芷夜闯国民政府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官邸,义正词严地提出放人,救出了高、徐两人。在她的多方奔走与掩护下,高景之后于1941年顺利离开江西。
在赣期间,她广泛接触周恩来、陈毅、邓颖超等中共领导人,并从周恩来处了解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进一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雷洁琼先生的功绩与精神,深深镌刻在赣鄱红土圣地。她是江西妇女运动的先驱、赣鄱抗战的巾帼英豪,也是江西教育的伟大实践者。江西人民永远怀念雷老: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江西妇女运动史馆和江西师范大学校史馆等均有雷老事迹展陈,公众都能通过专题展陈了解她的光荣事迹。此外,在今年展出的“百年奋斗路 赣鄱巾帼红”与“赣鄱亮剑——江西人民抗战史迹展”等大型展览中,她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精神风采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改革开放后,雷洁琼先生仍深深牵挂江西红土圣地及江西民进建设发展。她于1988年与1997年两度亲临江西,出席民进江西省第二次和第四次代表大会,指导组织建设,推动政治交接。她关心关注共青城民进会员“我想有个家”的迫切心愿,高位推动成立民进共青城支部,为会员筑起“家”的港湾。1997年6月,她亲临共青城视察,并题词“青春永驻,事业长存”,情深意长。
追求真理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以党为师爱国爱民的博大胸怀,海纳百川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是雷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为传承雷洁琼先生的精神,民进江西省委会积极开展多项纪念活动。向江门“同心苑·雷洁琼生平事迹陈列馆”敬赠铜像;联合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妇联等单位挖掘整理其在赣工作史料;编排情景剧《公者千古·一念苍生》;组织创作《百年芳信满青山》瓷板画敬赠民进中央;持续开展“尊师重教一元钱奉献”活动等。
雷洁琼先生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爱国爱民、敢于斗争、严谨治学的一生。对她的最好纪念,就是将她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民进江西省委会将以纪念雷洁琼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会史学习,弘扬优良传统,从老一辈领导人的崇高风范中汲取力量,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作者崔传鹏系江西省政协副秘书长、民进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本文系作者在“学习先贤风范 弘扬优良传统——学习雷洁琼先生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稿。)
来源:民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