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件事发生在2025年11月,一个38岁的男人在直播里提到,他是哈工大201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央企工作九年,之后失业四五年,现在靠做直播维持生活,他还没结婚,也没有稳定收入,大家起初对他很同情,可随着了解深入,发现情况有些出入,他高中时拿过省生物竞赛一
这件事发生在2025年11月,一个38岁的男人在直播里提到,他是哈工大201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央企工作九年,之后失业四五年,现在靠做直播维持生活,他还没结婚,也没有稳定收入,大家起初对他很同情,可随着了解深入,发现情况有些出入,他高中时拿过省生物竞赛一等奖,本来可以保送厦门大学,却自己选择考取哈工大,上大学期间还有挂科记录,直播时说话颠三倒四,错别字也很多。
以前人们总认为考试分数高就代表聪明,就算不会和人打交道,或者动手能力差些,也能过得不错,但现在情况变了,学历越来越不顶用,连央企的工作也不再是铁饭碗,光有文凭已经不够,必须真能做事才行,这位男士就成了一个例子,网友们不再同情他,反而把他看作高分低能的典型,不是社会没给他机会,是他自己没能跟上变化。
他这个问题早就存在,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做题目,锻炼的是解题技巧,而不是沟通、抗压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到了职场公司也不认这一套,现在连央企都在裁员,看重的是业绩表现,不是工作年限,光听话混年头没用,必须能做出实际贡献,社会对那种只会拼命的人已经厌烦了,谁还想听你强调自己多努力,结果什么都不会干。
有人把这个人跟陈景润放在一起比较,陈景润是真正的天才,就算他不去社交、不去上班,也能靠着数学方面的本事生活下去,而这个人呢,既没有做出什么学术成果,也没有掌握特别的技术专长,说到底就是一个会考高分的普通学生,还有人说他属于“小镇做题家”,可很多跟他背景差不多的人,通过持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最后也慢慢取得了进步,他没能成功,关键原因在于他没有完成从“会考试”到“会做事”的转变。
政策调整其实已经开始了,2024年起部分地方高校在保送考核中增加了团队协作、社会实践等内容,这说明教育系统也意识到单凭分数评价学生是不够的,只是这种改变来得有些晚,对像他这样已经步入社会的人帮助有限,他现在做直播算是一种自我补救的方式,但效果并不明显,毕竟观众也不是慈善组织,看到一个人表达不清、思路混乱,很难长期给予支持。
有人说他是因为体制问题才出事的,比如性别歧视、心理压力或者国企管理太死板,但这些说法都没有实际证据,他自己也承认是能力不够,可能还有别的原因,但目前没有公开数据能证明,他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表现确实有关系,但具体是不是因为这个被辞退的,没有人清楚。
我倒是觉得这事最让人难受的,不是他失去工作这件事,而是他明明清楚自己身上存在问题,却始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很多人同样面临这种情况,在学校时成绩优秀,进入职场后却遇到阻碍,这并非因为他们懒惰,而是没有掌握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时代变化太快,有些人跟不上节奏,不能责怪他们,问题在于整个体系没有提供足够的适应空间。
直播还在继续,主播讲述着自己的经历,有人觉得他在卖惨,也有人认为他很真实,毕竟生活没有标准答案,他只能一步步摸索着前进。
来源:天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