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是一家公司的产品经理,听起来挺光鲜,其实天天对着电脑改需求、开会、怼开发、哄运营,工资税前两万八,每月到手刚过一万五。房租六千八,剩下那点钱吃喝拉撒再养个车,一年下来能存下的,也就两三万块。
我叫张伟,34岁,山东人,在北京干了整整10年互联网。
现在是一家公司的产品经理,听起来挺光鲜,其实天天对着电脑改需求、开会、怼开发、哄运营,工资税前两万八,每月到手刚过一万五。房租六千八,剩下那点钱吃喝拉撒再养个车,一年下来能存下的,也就两三万块。
父母在老家县城住,我爸退了休,开个小卖部贴补家用,我妈身体一直不太好,有慢性支气管炎,一到冬天就咳得整晚睡不着。我有个妹妹,比我小五岁,在济南当幼儿园老师,嫁得不错,日子过得安稳。
我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被教育要“出人头地”,要“给家里争脸”。所以我拼了命考上大学,跑来北京,咬着牙在这座城市扎根。可十年过去了,我没车没房,没结婚,每次回家都像在“演戏”——假装自己混得还行,假装生活稳定,假装一切都在变好。
今年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演”的感觉特别累。
快年底了,公司开了年终总结会,老板讲了一堆“突破”“增长”“愿景”,台下的人一个比一个面无表情。散会后我站在国贸地铁口,看着满街挂起的彩灯和“新年大促”的横幅,突然鼻子一酸。
我他妈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每年都说“明年一定回去”,可每年都是“再等等”。等项目上线,等年终奖发,等升职,等攒够首付……可这一等,就是十年。
前几天我妈打电话来,声音还是沙沙的,她说:“你爸又把药钱省下来给你寄了五千,说是让你在北京交个女朋友用。”
我差点没忍住当场哭出来。
五千块,是我爸小卖部两个月的利润。他们不是有钱,是咬着牙从牙缝里抠出来的。
我说:“不用寄,我不缺钱。”
我妈说:“你要是缺,也不用说得那么硬气。”
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不是那个能在电话里跟爸妈嘻嘻哈哈说“放心吧我过得挺好”的小孩了。
我是他们的指望,是他们的骄傲,可我的“好”,全是装的。
我开始回想今年回过几次家。
一次都没有。
连五一、十一都没回去。
端午节我妈寄了粽子来,整整三大盒,我吃了半个月,吃到看见粽子都想吐。可那味道,真的是家里的味道——糯米是自家蒸的,粽叶是山上摘的,咸蛋黄是邻居王婶送的鸭蛋腌的。
那种味道,北京的超市买不来,外卖软件也点不到。
我坐在公寓的沙发上,看着窗外的雪,突然特别想我爸坐在炉子边剥花生的样子,想我妈一边咳嗽一边翻我小时候相册的样子,想他们俩坐在门口小板凳上,说我什么时候带对象回家。
可我连对象都没有。
不是不想谈,是不敢。
谈了就得结婚,结了婚就得买房,买了房就得稳定,可我现在连自己住哪儿都不知道。
上个月同事阿强结婚,请我们吃饭,他老家在河北,房子是他爸妈全款买的。他喝多了说:“兄弟,我真羡慕你在北京,可我也替你愁,你啥时候能定下来啊?”
我当时笑着喝了杯啤酒,心里却像被什么狠狠戳了一下。
定下来?我想定,可往哪儿定?
前几天,我打开手机相册,翻到了一张五年前的照片。
是我爸60岁生日那天,我回了趟家。他穿着我给他买的那件深蓝色羽绒服,坐在饭桌中间,笑得满脸褶子。那天我喝多了,趴在桌上睡着了,醒来发现我爸正轻轻给我盖被子。
那晚我在日记本里写:“爸,对不起,我可能让你等得太久了。”
现在再看那句话,心口堵得慌。
我已经34岁了,不是24了。
我妈今年58,我爸63,他们还能等我几年?
我能等到他们身体还硬朗的时候风光娶妻、抱孙子吗?
还是说,我会像很多同龄人一样,等来的是一通凌晨的电话,说“赶紧回来,你爸不行了”?
我不敢想。
可我又不得不想。
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
在北京,我天天喊着“内卷”“躺平”“不想干了”,可一旦真让我回老家,我又犹豫。
怕回去之后被人说“在北京混不下去才回来的”;
怕同学聚会时别人问“现在做什么”,我说“在家待业”或者“做了个小生意”;
怕街坊邻居眼神里那种“当初那么厉害,咋没成器”的怜悯。
我们这代人,被城市洗脑得太彻底了。
我们以为只有留在大城市才算“成功”,只有年薪几十万才算“体面”。
可回过头一看,真正关心你冷暖的,从来不是写字楼里的同事,而是老家那盏总为你亮着的灯。
昨天我终于订了票。
腊月二十六,从北京南站出发,G207次,四个半小时,直达老家。
我没告诉爸妈,想给他们个惊喜。
可订完票那一刻,我坐在椅子上发了好久的呆。
不是因为激动,是因为害怕。
我怕我回去之后,发现他们老得我不认识了;
我怕我妈咳嗽越来越严重,却一直瞒着我;
我怕我爸的白发又多了,背又驼了,手又抖了……
我怕我十年打拼的“体面”,在他们眼里,还不如我陪他们吃一顿饭来得重要。
朋友劝我别想太多:“回家就回家,哪来这么多情绪?”
可他们不懂。
回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程”,它是一次灵魂的清算。
是你把在外漂泊的面具摘下来,赤裸裸面对最爱你的人。
是你必须承认:我不是那么厉害,我没那么坚强,我也会累,也会想哭,也会害怕孤独。
可也只有在他们面前,我才能这么承认。
我开始整理行李。
带了两瓶茅台——虽然我爸平时只喝便宜白酒,但这次我想让他阔气一回。
买了几件厚衣服,我妈总舍不得买新的;
还给妹妹的孩子买了玩具,给邻居王婶捎了北京稻香村的点心。
这些东西不值多少钱,但每一件,我都挑了很久。
它们不是礼物,是我这些年说不出口的“我想你们了”。
我还偷偷打印了一张辞职信草稿。
不是已经决定了,是我在认真考虑。
我不想再当那个“回不去的游子”了。
我不想再在除夕夜看着视频里爸妈吃饺子,自己一个人点外卖凑合。
我不想再错过我妈病情加重的关键时期,也不想再让我爸一个人修漏水的屋顶。
我知道,回去不容易。
工作、社保、人际关系,全得重新来。
可有些东西,比“稳定”更重要。
比如,我爸还能不能在我结婚时当着全村人的面笑出来;
比如,我妈还能不能亲手给我包一次饺子;
比如,我还能不能在他们走得动的时候,带他们去一次北京看看我住了十年的城市。
今年快结束了。
我终于,准备回家了。
不是因为混不下去了,是因为我终于明白了。
所谓的“成功”,不是在大城市站稳脚跟,
而是当你推开家门的那一刻,还有人笑着叫你儿子。
你呢?
今年,你准备好回家了吗?
别等到来不及,才想起我早就该回去的。
家,一直在等你。
不是等你功成名就,
是等你,平安归来。
来源:职场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