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艺老粉”的来时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2:40 1

摘要:20世纪70年代我读小学时,家里连台像样的电器都没有。记得有个夏天,父亲每天中午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推着独轮车“加班”十几天,走街串巷卖生产队香油坊剩下的“油渣浆”,就为了买回来一台收音机——那可是我家第一台“现代化设备”,也成了我和文艺结缘的“大媒人”。

转自:廊坊日报

谁能想到,当年满脑子都是“文艺”的我,最后竟阴差阳错地当了一名语文老师!

20世纪70年代我读小学时,家里连台像样的电器都没有。记得有个夏天,父亲每天中午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推着独轮车“加班”十几天,走街串巷卖生产队香油坊剩下的“油渣浆”,就为了买回来一台收音机——那可是我家第一台“现代化设备”,也成了我和文艺结缘的“大媒人”。

打那以后,收音机就成了我的“宝贝疙瘩”。每天一听见“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滴嗒—嗒滴嗒—嗒滴嗒—嗒一滴!”这熟悉的开场白,不管我正蹲在院子里玩石子,还是帮妈妈择菜,都会立马扔下手里的活儿,搬条小板凳凑到收音机前,眼睛一眨不眨地听完里面的小故事、儿歌、儿童广播剧……妥妥的“小喇叭”节目的忠实粉丝!

后来,我又迷上了评书。每天傍晚的“听书时间”,成了全家的固定节目。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收音机里准时演播评书《岳飞传》。刘兰芳老师的声音太有魔力了——声情并茂、字正腔圆,高亢时像敲锣打鼓,婉转时又格外入心,那独特的声韵,把年少的我牢牢吸引。尤其是每次结尾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说得高亢又有韵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余音绕梁。当时总盼着第二天傍晚快点到来。我还跟着她的讲述“沉浸式入戏”,岳飞顺境时我跟着开心,遭难时我又忍不住揪心。他廉洁避功、精忠报国的劲儿,也悄悄在我心里扎了根,让我想着以后要做个“大写的人”。后来我又陆续听了《杨家将》《隋唐演义》,也认识了单田芳、袁阔成这些评书大师。听评书的日子,不光解闷,还让我知道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中国故事。

收音机陪我度过了整个少年时光,其中我喜欢的还是各类文艺节目——每周一歌、相声、山东快书,还有让我欲罢不能的广播剧。每次听广播剧,都像在脑子里“放电影”,情节、人物都活灵活现,听完总忍不住回味半天。到了晚上写完作业,我会把收音机搬进我自己的小屋里,放在枕头边。把音量调得刚刚好,不吵到家人,又能听得清,一直听到各个频道都说“再见”才肯关机。孙镇业的《武松打虎》,我听了一遍又一遍,台词都能背下来;侯宝林、郭启儒、杨少华的相声,不管听多少回都不厌倦;马三立老师更逗,一句“马三立,这名字好记哈,一条马剩三条腿还立着,一碰就倒……”的开场白,我一想就咧嘴笑,《祖传秘方》《逗你玩》更是能一字不差地复述。有一年儿童节,我还鼓起勇气登台表演了一段快板,台下那经久不息的掌声,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骄傲。后来师范毕业当了语文老师,同学们说我的课总带着股亲切感,时不时冒出来的小幽默,经常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忘了是从哪一天开始的,我又迷上了吕剧。要知道,吕剧可是俺们山东的地方剧种,发祥地就在滨州,说起来还是我们的“家乡戏”呢!记得小学时一个夏天的早晨,细雨迷蒙,我刚打开收音机,就听见了吕剧《小姑贤》的开场曲,一下子就被勾住了,站在收音机旁一动不动听完了全场。剧中刁蛮的婆婆、温顺的儿媳、老实的儿子、机灵又贤惠的小姑子,一个个形象活灵活现;唱词既精练又好懂,唱腔更是婉转悦耳,特别有感染力。从那以后,吕剧就深深扎进了我心里。

我们这儿庄户人家办喜事,都要请小剧团来表演,而吕剧节目从来都是小剧团的“压轴戏”。舞台上的演员长得周正,服装、布景也好看。坠琴一拉,女演员曼妙登场,莲步轻移,环佩叮当,一开口咿咿呀呀地唱,我连饭都顾不上吃,非得看到散场不可,好多唱段我都能跟着哼两句。吕剧与其他剧种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农村生活紧密相连,语言朴素,内容真实,感情也特别真挚——这一点也影响到了我后来教学生写作文。我总跟他们说,写作文要讲真话、抒真情,千万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时候我还会把吕剧里的小故事、精彩唱段搬到我的语文课堂上,让孩子们也听听家乡戏,多了解了解我们的地方戏曲和传统文化。

其实学生时代我就特别喜欢语文,尤其是写作,作文总被老师当成范文来读。现在想来,这肯定离不开我对文艺的热爱,也正因如此,后来我才顺理成章地从事了语文教学。从儿时喜欢“小喇叭”,到少年痴迷评书、吕剧,我和文艺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只是后来中学教学任务重,家里的事儿也多,再加上没什么展示文艺才华的舞台,我心里那棵“文艺之树”,一直没能枝繁叶茂起来。

好在近几年自媒体发展迅速,智能手机和网络也越来越普及,我终于有了展示自己文艺才华的“新天地”:在“全民K歌”里学唱歌、练吕剧;在“快手”上拍课本剧、对口型拍段子;我的“山东常歌”账号还吸引了近万名粉丝;在“微信公众号”上写点小诗、随笔;偶尔还会在“抖音”直播朗诵、赏析美文。闲下来的时候,我还会吹吹笛子、口琴、葫芦丝,拉拉二胡和坠琴,日子过得充实又热闹。不过我做这些,既不是想当“网红”,也不是为了带货赚钱,纯粹就是图个开心,让业余生活多点乐趣。

我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乡村语文老师,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为了退休后不至于无所事事,文艺这条路我还会一直走下去。“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想要的生活,就是活得充实、快乐,还能保持着一股向上的劲儿,这样就够了!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