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五(11月16日),黄国昌在白营的一个公开活动里,把这事儿说清楚了。他说郑丽文胜出后,蓝白两边就没断过联络,15日那天双方的人选已经先碰过面,真正的正式会面时间和地点只剩下对外公布这一步。黄国昌特别强调,这回要全程对外,不搞闭门,会把过程摆在阳光下。理由也
蓝白之间的见面终于有了时间表:
上周五(11月16日),黄国昌在白营的一个公开活动里,把这事儿说清楚了。他说郑丽文胜出后,蓝白两边就没断过联络,15日那天双方的人选已经先碰过面,真正的正式会面时间和地点只剩下对外公布这一步。黄国昌特别强调,这回要全程对外,不搞闭门,会把过程摆在阳光下。理由也简单:县市选举快到了,若是关着门谈,外头就有想象空间,绿营会借机炒作,影响整体布局。按他的逻辑,公开透明能压缩流言,也能让大家看到双方到底愿不愿意合作、在哪里有分歧。
他说白营这回是带着诚意来的,核心是以地方选民利益为先。白营要谈的是大方向,具体人选和提名安排各自也有顾忌,短时间内不能把每个人都照顾到位,讲求的是耐心和步骤。语气里既有期待也有保留,意思是先把大的框架谈妥,再慢慢拆细节——这话说得务实,像是在画底线,也是在给后续谈判留空间。
把时间倒回到11月15日。那天郑丽文去参加张至豪为其父举办的告别式,碰巧同场的还有柯文哲和黄国昌。郑事后说双方已经接触过了,见面就在眼前。蓝委吴宗宪也在外头表态:蓝白方向一致,差的只是细节,整体没有问题,会好好合作。这样一来,外面一阵紧绷的“要分手了吗”的气氛短时间内松了弯。
要把这件事放大来看,背景更复杂。白营近来在公开场合频频捧黄国昌,称他是新北最佳人选,也把高虹安定调为新竹“理想人选”。白营在对外释放的语气里有硬性时间表,动作也不止一步:黄国昌甚至和赵少康有过会面,这些行为让外界猜测白营是不是在走自己的节奏,而不完全听蓝方的安排。
蓝营内部也不是一潭死水。郑丽文算是蓝营的新人选,带来了新气象,但在既有的派系和利益格局中搅动水面并不容易。蓝白要把人事、县市布局对上,前提是双方先各自在内部把不同声音整合好。过去有过教训:内部沟通不到位,一不小心就会冒出所谓“搅局者”,像黄珊珊、陈智函那样把原本合好的牌打散。基于这种经验,白营坚持要公开见面,也是在搭建一种透明机制,既给外界交代,也让内部行动有人可查。
公开开会听起来光明正大,但不意味着每个细节都要摆到台面上。很多人猜测,真正关键的名单和条款还是会先由双方核心幕僚在后台整理,挑好方案再交给两边领导层过目。表面上是公开,实质上很多谈判还得靠私下磨合。这样做一方面能压制小道消息,但另一方面也考验谁来主导后台的沟通,谁能把不同派系的利益盘整起来,避免重复上次闹分裂的戏码。
消息一出,蓝营内部又有声音冒出。11月16日那天,宣称要与李四川竞争新北提名的侯友宜搭档刘和然出现在活动上,他和绿营新北候选人苏巧慧同台,话题里对白营流出的新北民调轻描淡写,说自己没看过那份民调,表态会一步一个脚印。谈到蓝白希望在明年3月达成合作时,刘的口风更偏向地方化,把焦点拉回到地方治理,暗示不愿被外界硬性整合。现场他也明确替侯友宜发言,强调要把新北继续下去。说白了,这些动作是在为自己争取谈判空间,提醒蓝营高层别把他的基层选票当成拿来就用的筹码。
这类表态对蓝白会谈并非好事。如果名单出来后不合他的胃口,刘和然可能成为变数,影响整合效果。蓝营内部还有其他可能的异声,谁会站出来反对、谁会被边缘化,都关系到谈判能不能顺利进行。
白营这边看得更清楚:县市提名不仅决定得票率,也关系到白营的未来布局。保守、谨慎成了他们当前的主基调。把见面设为全程对外,既是防止有人私下单方面操作,也是一种守住公众形象的做法。白营明白光是“公开”不能解决所有分歧,但至少能把双方谈判置于监督之下,减少暗箱操作的空间。
还有一点要注意:绿营不会闲着。公开谈判给了他们观察和介入的机会。任何风吹草动,绿营都有可能趁隙发声或发动议题,影响民众认知和舆论走向。对蓝白来说,除了自己内部的拉扯,还要防着外部力量的渗透和放大。
从操作层面看,接下来的流程可能是这样走:先举行那场公开会,立个大方向、拍照、发言,给外界一个交代;随后回到幕僚层,把几个版本的名单和合作模式细化,逐项核对派系利益、地区协作,再提交给两边的决策者确认。这个过程要花时间,也要有人主导协调,否则就会出现“说得好听、做不到”的窘境。
对郑丽文来说,难度不小。她要在蓝营内部稳住阵脚,既要向白营示好,争取对方信任;也得顾及自己阵营的期待,避免被内部视为“出卖”或“被牺牲”。对此她必须拿出足够的谈判筹码和耐心,动作上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拥抱合照,还要能把具体利益点放平衡桌面上讨论。
从白营视角,他们心里有算盘。公开见面是一个信号,告诉支持者和中间选民:我们在认真谈合作,不是暗箱操作。与此同时,白营也通过公开化约束内部有人私下操作的可能性,避免未来被指控偷偷换牌。可要把人选分配到位、把地方派系的怨气降下来,真的还得靠细致的后台运作。
现在的关键节点是下周那场公开会面。时间敲定了,形式要求全程对外,这些都是事实。接下来要看双方的幕僚如何延续协商,蓝营内部是否会有更强烈的声音跳出来干预,还有绿营会不会抓住时机发力。会面的现场话语和后续幕后台下的细活儿,同样重要。
来源:时刻在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