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琉球群岛是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岛屿群,它位于台湾与九州之间,包括冲绳群岛、萨南群岛(包括大隅群岛、吐噶喇群岛、奄美群岛)、先岛群岛(包含宫古群岛和八重山群岛)、大东群岛等群岛,以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人口构成以世居于此的琉球族为主。
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琉球群岛是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岛屿群,它位于台湾与九州之间,包括冲绳群岛、萨南群岛(包括大隅群岛、吐噶喇群岛、奄美群岛)、先岛群岛(包含宫古群岛和八重山群岛)、大东群岛等群岛,以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人口构成以世居于此的琉球族为主。现由日本统治,当中大部分区域属冲绳县,仅萨南群岛属鹿儿岛县管辖。
琉球群岛中国史书最早把这里称为流虬,意思是该群岛漂浮于大海之上,有如虬龙。按汉语“琉”的意思是“石之有光者”,而“球”的意思是磨圆的美玉,“琉球”即指这一串岛屿“宛如发光的美玉”。
琉球群岛因为其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东北亚和东南亚邻近国家的贸易枢杻。
琉球群岛何时开始有人居住目前仍是一个谜,人类和动物可能都是在末次冰期迁居琉球群岛的。目前在琉球群岛发现的最早人类遗骸是那霸市的山下洞人,根据那霸市山下洞人遗址的考古发现,距今三万二千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先民在此地定居。
而1967年在冲绳岛具志头村(今八重濑町)发现的港川人遗骨距今一万八千年历史。
最初考古学家认为港川人可能与与日本列岛的人群有直接关系,但根据最新研究港川人与日本列岛的现代人类祖先,包括绳文人、弥生人没有直接关系。以冲绳岛为中心在久米岛、伊江岛、宫古岛、石垣岛等都有旧石器时代人类遗骸出土。
琉球群岛在历史上曾有琉球国等独立之国家,古琉球国并与中国建立长久的朝贡关系,因水路之便而成为邻近国家的贸易枢杻。
1609年,琉球国被位于日本九州最南部的萨摩藩击败,失去奄美群岛之领土,琉球国也因此同时与中国(明朝与清朝)及日本萨摩藩、江户幕府有朝贡关系。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有关琉球群岛早期历史的文字记载并不确切。早在成书于公元3世纪后期的中国史籍《三国志》里面就有孙权派人至“夷州”的记载。有人认为夷州是台湾,但也有部分人士主张夷州是琉球。到了7世纪的《隋书》中,便有专门的“流求传”,但是关于其中记载的“流求国”与后世的琉球国究竟有何关联,目前尚无确切定论。
一般认为,古代的琉球有两个;即大琉球(冲绳岛)与小琉球(台湾岛)。此外,淡海三船的《唐大和上东征传》(779年)中有唐朝僧人鉴真经过“阿儿奈波”就是现在的冲绳岛,这是可以确定的最早与琉球交往的中国人。关于琉球人来源的早期文字记录无考。但有人认为他们中可能存在着东海外越(百越的一支)的后裔。按照有关琉球的记载,至迟在12世纪,该群岛的居民已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会时代,称御城时代或按司时代。
御城之一的胜连城
琉球群岛上过去存在着琉球国,就在一百年前这个王国还有着自己的语言。《中山世鉴》、《中山世谱》、《球阳》这三部琉球历史典籍都记录了琉球开国的神话,
14世纪上半叶,琉球出现中山、北山与南山三个较为强大的按司,三国分别位于冲绳本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统合周围其他按司,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中山国国王察度派弟泰期出使明朝。1383年,北山王怕尼芝和南山王承察度也相继向明朝进贡。至此,北山、中山、南山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正式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
三山时代,南山、中山、北山三国的势力图
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永乐年间,中国赐琉球国王姓为尚氏。
据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即使是日本庆长十四年(1609年)发生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未变。
为获得打造大型船只的技术,以避免使者船只受到海浪危害。1392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这些福建移民居住在久米村的福建移民成为琉球重要政治、文化精英,以及和中国往来的族群,传入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大量中国文化。
明成祖即位后,1403年春天中山、北山与南山一起向明朝进贡,明朝派行人边信、刘亢等使节前往琉球。
琉球宫殿首里城,修筑于第一尚氏王朝时期
1469年第七代国王尚德王时期,金丸被群臣拥立为君,改名“尚圆”,向明朝宣称其为尚氏后裔,于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告“父丧”,1472年明朝使臣册封金丸(已改名为尚圆)为王,史称“第二尚氏王朝”。
1400年至1550年期间是琉球王国的黄金时代,因为明朝的海禁、朝贡体制下东亚的和平环境,琉球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琉球获取中国与东北亚与东南亚之间中转贸易的庞大利润,琉球与东北亚、东南亚各国均有频繁往来,有高度发达的商业。
明朝时期的琉球那霸港,15至16世纪东南亚最繁华的商港
1609年日本的江户幕府为了重启此前因万历朝鲜之役中断已久的中日贸易,而打算将琉球纳入控制,于是江户幕府允许一直觊觎琉球的萨摩藩入侵琉球。从此日本展开了逐步吞并琉球国的计划。侵犯琉球时,琉球反日志士因反抗日军被处下油锅的惨刑。此后为独立而牺牲流血的人也不在少数。
萨摩入侵的结果琉球战败,1610年尚宁王被掳至萨摩,并被迫签订《掟十五条》:琉球国向萨摩藩称臣,割奄美群岛予萨摩,对明、日贸易由萨摩藩控制。但是为了和明朝(及之后的清朝)进行朝贡贸易上的需要,琉球王国保持了表面上的独立,琉球文化被刻意保留,不过琉球须向江户幕府派遣庆贺使和谢恩使,称为“上江户”。
1644年清兵入关后,琉球同时也自称清朝藩属,此后琉球进入同时向日本、清朝称臣的“两属时期”,但实际上被萨摩藩派驻的琉球在番奉行控制。为了让清廷相信琉球仍然独立,萨摩更要求琉球在中国使臣到来时掩盖与日本控制有关所有事务。
1868年,以下级武士为核心的倒派发动政变,推翻德川幕府,建立天皇专制政权。从此,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872年,日本突然强制宣布废除琉球囯,设立琉球藩,并册封原琉球国王为“琉球藩王”,琉球从此成为日本的内藩,被并入日本版图。
1874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条》,向日本赔款,并间接承认琉球人乃“明治天皇臣民”。
琉球学馆原址,位于北京国子监内
1875年,日本政府要求琉球藩停止向中国朝贡和接受清政府册封,废除中国年号,改为明治年号;在此期间,琉球王国仍拼死反抗,发出血泪抗议,并曾秘密派官员赴天津谒见李鸿章,请求中国“尽逐日兵出境”,但李鸿章不想因琉球与日本失和而拒绝,一部分琉球人继续在中国寻求机会成为脱清人。这当然也是与清朝政府腐败、实力衰落有关的。当时,琉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还在北京壮烈自杀,以死抗议日本侵略,以死请求中国出兵。然而“自为一国”的琉球还是生生被日本灭绝了社稷!
在1879年3月30日,日本政府命令琉球藩王尚泰等琉球王室成员移住东京,置琉球藩为冲绳县,并取代原来的琉球藩王,琉球从此进入日本直接统治。
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
1945年,在冲绳战役中,琉球出身的3万士兵在战争中遇难。而当在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宣言》归还一切被占领土时,日本政府下达所谓“玉碎令”,要当地驻军杀光琉球人。疯狂屠杀导致琉球民众26万余人遇难,屠杀规模之大,仅次于南京大屠杀。
全副武装的日本人逼迫百姓以村为单位“集团自决”。他们将平民赶入洞窟,提供手榴弹等武器,令其相互残杀;在更惨烈的地方,无辜百姓连枪支弹药都没有,只能在威逼下用菜刀斧头结束亲人的性命:父亲杀掉儿女,丈夫杀掉妻子,儿子杀掉母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联合部分国家,在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情形下,与日本共同缔结了《旧金山和约》。该和约明确规定,将北纬29度以南的西南诸岛等区域交由联合国实施托管,并且指定美国为唯一的施政当局。
1971年6月17日,又是在相同的场景下,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协定》(又称“归还冲绳协定”),将琉球诸岛和钓鱼岛的“施政权”“归还”日本。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划入“归还区域”。
在琉球灭国一百二十年后,2000年,日本政府别出心裁地将G7首脑会议放在冲绳召开。日本还特意新印了面值2000日元的纸币,上面的图影是当年琉球王国的遗迹。真不知那些世界首富国家的首脑,坐在当年琉球国的土地上,会不会回想起历史并不十分久远的那一幕灭人国家社稷的暴行?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来源:资治通鉴一点号1